央广网北京6月8日消息(记者张茜)据中央广播电视总台经济之声《天下财经》报道,国务院新闻办公室6月7日举行新闻发布会,发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中国行动》白皮书。发布会上透露,截至2020年5月31日,中国境内新冠肺炎确诊病例累计治愈率94.3%。同时强调,中国疫苗成功得到应用时,将作为公共产品向全球提供。

  图为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发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中国行动》白皮书(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央广记者 张茜 摄)

  中国疫苗成功得到应用时将作为公共产品向全球提供

  白皮书指出,当前,新冠病毒仍在全球肆虐,形势令人担忧。各国都把研制疫苗摆在抗击新冠肺炎一个非常重要的位置。从科学研究上讲,疫苗研制一般要经过病毒分离、实验室疫苗构建、细胞试验、动物试验、临床研究,然后才是规模化生产,最后要经药监部门注册批准才能上市应用。科技部部长王志刚介绍,我国按照五条技术路线部署疫苗研发,包括灭活疫苗、腺病毒载体疫苗、重组蛋白疫苗、减毒流感病毒载体疫苗以及核酸疫苗。在疫苗研制过程中和今后的临床试验应用,这两个方面都要加强国际合作。王志刚表示:“前期我们在整个疫苗研制过程中,都开展了很多国际合作,中国的科学家和其他国家的科学家,都是为了应对疫情,都希望在卫生健康方面为人类命运共同体作出贡献。下一步,中国疫苗如果完成了研制和临床试验后,可以成功得到应用的时候,我们会认真落实国家主席习近平在第73届WHO大会上的承诺,把它作为公共产品向全球提供。”

  药物对新冠肺炎患者来讲是恢复健康最根本的产品。疫情初始,我国就把药物研发作为重中之重,并且确定了“三药三方案”,所谓“三药”就是三种药物“老药新用”的试验,“三方案”就是药物与治疗方案的结合。王志刚介绍,比较有代表性的抗体治疗药物,现在已有突破性进展,最近国内第一个抗体药已经获得了国家药监局的批准,开展临床试验。与此同时,我国也积极分享在药物研发和临床治疗方面的经验做法,供各国根据自己的情况进行选择。“中国研究团队发表了很多论文,向200多个国家和地区分享了科研成果,我们还支持企业和临床机构开展国际多中心临床试验,在这方面的工作都取得了一些进展。在国外的效果怎么样,这主要是看各国自己的科学家和医疗工作者他们在临床中间如何加以总结和完善。”王志刚表示。

  四级疾病预防控制体系进一步加强对急性传染病的防控和应急处置能力

  防疫斗争的实践证明,我国的医疗卫生体系和公共卫生应急突发事件体系总体上是有效的,但也暴露出了一些问题和短板。国家卫生健康委主任马晓伟表示,接下来要在“完善公共卫生事业投入机制”、“创新医防结合的机制”、“优化监测体系,强化预警能力”、人才培养等方面加强公共卫生体系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体系的建设。

  具体来看,要完善功能定位,在国家、省、市、县四级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当中,进一步加强对急性传染病的防控和应急处置的能力。马晓伟说,要明确四级疾控中心(CDC)各自的功能,理顺体制关系,形成一个上下联动的协作机制。“国家CDC要解决科研研发、实验室检测、业务指导和病原学分析等‘一锤定音’的能力;省级CDC要加强区域防控工作的指导、监督、质量评估和人才培养方面的作用;市和县级CDC要进一步加强现场流行病学的调查和对地区性传染病疾病谱的日常监管和监测;县级CDC和社区医疗机构要夯实基础,加强社区的管理和防控,在基层筑牢防病的基础。”马晓伟表示。

  同时,要创新医防结合的机制,把我国疾病预防控制的体系和医疗救治的体系,在机制上打通,实现人员通、信息通、资源通。优化监测体系,强化预警能力。马晓伟指出,下一步还要进一步加强和改进网络疫情直报系统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行政报告这两个系统。马晓伟说:“比如说建立舆情监测的系统,医务人员的报告系统,科研发现报告的多元化信息收集渠道,建立智慧化的预警多元触发机制,完善应急预案,分级分类组建卫生应急队伍,提高重大公共卫生事件发现、报告、预警和响应的能力。”

  中国政府始终坚持依法、及时、公开、准确发布疫情信息

  发布会上,中央宣传部副部长、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主任徐麟强调,当前疫情还在全球传播蔓延,世界正处在艰难时刻,这就更需要全球团结合作,共同抗击疫情,而不是“甩锅”推责,搞污名化、政治化。

  中国政府始终坚持依法、及时、公开、准确发布疫情信息。白皮书指出,中国在全力做好疫情防控的同时,以对生命负责、对人民负责、对历史负责、对国际社会负责的态度,完善疫情信息发布机制,有效回应了公众关切。中国第一时间向世界卫生组织、有关国家和地区组织主动通报疫情信息,分享新冠病毒全基因组序列信息和新冠病毒核酸检测引物探针序列信息,为全球抗击疫情提供了基础性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