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北京3月30日消息(记者佟亚涛) 据中央广播电视总台经济之声《天下财经》报道,消费已连续六年成为拉动中国经济增长的第一“主引擎”。在当前国外疫情加速蔓延的新情况下,市场、政府协同发力,集中精力扩大国内消费、培育强大国内市场正当其时。

  “我本来今天没想购物的,但是早上八点领了购物券,下午就来购物了。”刚刚过去的周末,杭州市各大线下门店恢复了人气,客流量达到春节后的峰值。这要得益于杭州市政府和商家联手推出的“消费券”优惠——从3月27日开始,杭州市陆续发放16.8亿元消费券:其中,政府发放额度为5亿元,商家匹配优惠额度为11.8亿元左右。

  不少超市、便利店还配套推出了“满减”“优惠券”等措施,为促消费再添一把火。杭州世纪联华超市华商店工作人员说:“我们就是为了配合杭州这次的消费券活动,有的商品可以达到五折优惠,大家也可以和杭州消费券同时使用。”

  政府补一点,商家让一点,消费多一点。从3月27日到29日下午4点,杭州市政府共兑付消费券补贴2983万元,强势带动杭州市场新增消费4.53亿元。不少人表示,“有了消费券,更愿意来消费了。”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今年前两个月,全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下降20.5%。在这一特殊时期,不少地方都使出了消费券“大招”。从3月中旬起,包括济南、南京、河北、四川、浙江等省市,通过政府引导与商家促销相结合,为居民发放总数数十亿元的消费券,涉及零售、餐饮、旅游、汽车等领域。

  商务部流通产业促进中心服务业处处长、研究员陈丽芬说,消费券的发放,能够尽快形成现实购买力,帮助城市第三产业快速度过疫情“冰封期”。“疫情爆发以来,离消费者最近的行业如餐饮、零售、旅游、文娱等最先受到冲击。消费券的发放,有利于激活处在休眠期的消费,让消费先热起来,加快消费回补,刺激需求。”

  “50元购物券”、“10元图书券”、“100元健身券”……一张张消费券,更具针对性地挖掘着居民边际消费倾向,进而提振居民消费、促进经济增长。

  “购物消费券只能用于购买商品,适用商家也有一定范围。因此相比现金,消费券对于特定领域的支持显得更为精准直接,短期内更容易见效。”苏宁金融研究院高级研究员付一夫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消费券”的刺激作用,要归因于经济学理论中的“乘数效应”。“乘数效应是指经济活动中某一变量的增减所引起经济总量变化的连锁反应程度。消费券能够快速地把居民消费倾向激发出来,进而放大乘数效应,拉动消费端的复苏和经济增长。”

  政府与市场联手,激活低迷的消费市场,也为经营困难的企业解燃眉之急。不过,付一夫认为,消费券的发放,还需要因地制宜,尤其是要考量各地财政状况。“对于自身财政压力比较紧张的城市,可能不太适合用这种方式。”

  除了消费券这一“催化剂”,各地各部门也出台了一系列“组合拳”:精准有序推动商贸流通企业复工营业;推出融资、税费、房租、用工等一系列惠企政策,帮助企业渡过难关;通过领导干部带头购物用餐、鼓励弹性工作制、给与补贴奖励等措施,尽快恢复消费市场人气。

  商务部服贸司司长冼国义表示,预计后期消费市场将进一步平稳回升,疫情不会改变我国消费稳中向好、长期向好的发展趋势。“随着社会生产生活秩序进一步恢复,国家和地方出台的一系列促进消费回补释放政策措施逐步落地见效,后期消费市场将进一步平稳回升。在部分领域,一些刚性消费受疫情影响被推迟,疫情过后还会回补,出现补偿性消费。”

  作为拉动我国经济增长的第一“主引擎”,消费端发力,将有助于实现“消费—生产—收入—消费”的良性循环。“消费对经济发展的贡献居于三驾马车之首,恢复消费有利于推动经济的全面复苏,因为经济运行是从消费到生产到收入再到消费的循环链条。恢复经济从提振内需开始,进而带动整个经济链条恢复。”陈丽芬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