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北京3月6日消息(记者刘柏煊)据中央广播电视总台经济之声《天下财经》报道,受到疫情突发、制度性减税降费等多方面因素影响,地方财政收支压力有所加大。在此背景下,如何继续兜牢“保基本民生、保工资、保运转”的“三保”底线?财政部相关负责人昨天(5日)下午在国新办新闻发布会上回应,已通过加大转移支付补助力度、加强库款资金调度等手段,为地方财政“输血”。在多个手段中,阶段性提高地方财政留用比例受到关注,因为这一手段相对少见。

  新闻发布会现场释放的消息显示,财政部正在通过加大转移支付补助力度、加强库款资金调度等手段,为疫情防控经费和基层“三保”提供保障。最新数据显示,截至目前,中央对地方转移支付已经下达了6.28万亿元,比去年同期增加了1.26万亿元。截至3月4日,各级财政共安排疫情防控资金1104.8亿元,目前已使用714.3亿元,未使用的资金是390.5亿元。

  在众多为地方财政“输血”的举措中,业内观点指出,阶段性提高地方财政留用比例这一手段相对少见。3月3日的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阶段性提高地方财政留用比例。3月1日到6月底,在已核定的各省份当年留用比例基础上统一提高5个百分点,测算下来,4个月地方将新增留用资金约1100亿元,这部分资金全部留给县级使用。

  财政部国库支付中心主任刘金云在现场说,目前,地方财政运行情况总体稳定,疫情防控经费得到充足保障,基层政府的“三保”也没有出现风险问题。阶段性提高地方财政留用比例,有利于增加地方财政现金流,有利于地方财政周转。刘金云表示:“地方财政资金留用比例,就是把缴入中央国库的中央收入按照一定的比例就地划入地方国库,留归地方使用。这样做避免了把收入从地方收上来,然后再通过税收返还和转移支付拨付给地方,可以有效简化程序,有利于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阶段性提高地方财政资金留用比例,实际上是增加了地方留用的现金流,有利于地方财政资金周转。”

  在资金的使用上,财政部昨天(5日)已发文再度明确,在此期间,各地提高留用比例增加的现金流,要全部留给县级使用,不得滞留在省级财政。业内人士说,地方的“三保”主要遵循县级为主、省级兜底、中央支持的原则,眼下,县级的财政收支压力的确较大,全部留给县级使用体现了政策的导向性。

  除了阶段性提高地方留用比例外,财政部相关负责人表示,还将密切关注地方县级库款运行情况。密切关注地方县级库款运行情况,可以做到早预警、早防范。

  刘金云说:“按天开展地方县级工资保障监测预警。按照库款余额相对于月均国标工资的一定倍数设定监测参数,对达到预警标准的县区,通过信息系统发出预警通知,有关省级财政部门接到预警通知后及时核实情况,并督促指导被预警的县区采取防范措施,必要的时候,省级财政部门要对困难的县区给予适当的资金调度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