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北京1月3日消息(记者蒋勇 吴桐)据中央广播电视总台经济之声《天下财经》报道,记者从中国人民银行征信中心了解到,2019年1-11月,全国个人和企业征信系统累计查询量分别达到21亿次和9700多万次。个人征信如何查询?个人合法权益如何保护?

  个人征信报告(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央广记者 蒋勇 摄)

  个人信贷等三大类信息纳入征信系统

  1月2日上午,想要查询自己征信报告的北京市民卢女士来到中国人民银行营业管理部,通过自助查询机,用了不到2分钟就拿到了征信报告。卢女士说:“非常快,全程不超过两分钟就可以得到非常详细的个人征信报告,我拿到的报告一共是六页,最后一页有详细的说明,教你解读征信报告。”

  卢女士通过自助机查询征信报告(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央广记者 蒋勇 摄)

  《征信业管理条例》规定,征信系统作为国家金融基础设施,围绕“防范金融风险、促进金融业发展”的目标,依法合规采集反映借款人信用状况的信息。这些信息主要包括三大类:一是个人信贷信息,包括贷款、信用卡、担保等业务信息;二是“先消费后付款”的信用信息,主要包括电信等公用事业缴费信息;三是行政许可与处罚信息、法院失信被执行人信息等。

  目前,征信信息主要用于放贷机构对借款人进行信用风险评估,能有效提高信贷决策效率,降低信贷交易成本。中国工商银行北京分行管理信息部总经理张淑丽说,征信信息极大地解决了信息不对称问题。张淑丽介绍:“央行征信系统从根本上解决了金融机构长期无法系统性收集、使用管理跨机构的客户信用信息的重大难题,为银行打通了与客户之间的信息壁垒,为推动商业银行进一步提高风险管理水平,特别是信用风险管理水平,发挥了积极作用,这是其它任何平台难以替代的。央行征信系统目前已经成为工行稳定、高效地获取客户行外信息的最主要渠道。”

  法律严格保护信息主体的知情权等权利

  《征信业管理条例》规定,为严格保护信息主体的知情权、同意权和异议权,采集个人信息应当经信息主体本人同意;金融机构查询个人信息也应当取得信息主体本人的书面同意并约定用途。为了防止征信信息被滥用,个人可在“查询记录”中了解到“过去2年内,何人何时出于何种原因”查询了本人的信用报告,及时了解本人是否存在违规查询行为或信息泄露风险。

  另外,如果信息主体认为本人信用报告上的信息有错误、遗漏时,有权向征信机构或信息提供者提出异议申请,并要求更正。中国人民银行征信中心副主任王晓蕾说:“社会公众很多时候感觉到征信对他的约束性,但实际上约束的只是极少数人,但同时给另外90%的人带来的便利是大家没有感觉的,就像大家感觉不到空气的存在一样。征信系统最大的功能是奖励守信者,它体现在更多的人获得了贷款,享受了信用卡的方便。”

  银行授信会综合考虑个人征信情况

  不过,从实际操作来看,如果不是特别严重的逾期和失信行为,失信者还是可以从银行等金融机构获得信贷支持。中国工商银行管理信息部征信管理处处长赵星霖说:“商业银行使用征信报告肯定是一种非常科学的态度,不会看到客户在征信报告上有逾期就不分青红皂白,不分逾期的情节严重与否或者金额大小,直接简单一刀切就拒贷了,这对商业银行发展业务其实是不利的。我们用一套比较科学的算法,把查到的征信信息进行加工处理,最后生成一个分数,如果分数落在了工行不能发生业务的区间,肯定就要拒贷,如果达到了进入门槛,工行仍然会继续后续的审批。”

  为方便个人及时掌握征信情况,全国各地人民银行分支机构、部分金融机构网点、政务服务大厅已经设有5000多个自助查询机,个人每年可在这些网点免费查询个人征信报告2次。

  不过,中国人民银行征信中心相关负责人建议:个人应避免在一年中频繁查询个人征信信息,因为历史数据表明,在贷前频繁查询征信报告的人群,往往存在较高的不良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