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

我国首次设立“中国农民丰收节” 坚持因地制宜办节

2018-06-22 10:00:00来源:央广网

  央广网北京6月22日消息(记者蒋勇)据经济之声《天下财经》报道,教师节、护士节、记者节,在我国,多个行业都有自己的节日,从今年开始,这样的节日又会增加一个——“中国农民丰收节”,亿万农民将迎来属于自己的节日。农业农村部部长韩长赋昨天(21日)在国务院新闻办发布会上宣布:经党中央批准、国务院批复,从今年开始,将每年农历秋分设立为“中国农民丰收节”,这是首个在国家层面专门为农民设立的节日。

  韩长赋表示,设立“中国农民丰收节”对于推动乡村振兴战略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一是有利于进一步彰显“三农”工作的重要地位,推动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促进农业农村加快发展。二是有利于提升亿万农民的荣誉感、幸福感、获得感。设立“中国农民丰收节”,给农民一个专属的节日,可以丰富广大农民的物质文化生活、展示新时代新农民的精神风貌。三是有利于传承弘扬中华农耕文明和优秀文化传统。

  节日设立充分考虑到南北方地域差异

  对于大家关心的为什么把每年秋分设立为“中国农民丰收节”,韩长赋回应称,把丰收节定在秋分,综合考虑了节气、地域差异以及民俗文化等因素。从节气上看,秋分时节硕果累累,最能体现丰收。另外,秋分作为二十四节气之一,昼夜平分,秋高气爽,也是踏秋赏景的大好时节。从区域上看,我国地域辽阔,多数地方粮食收获都在秋季,因此兼顾南北方,把秋分定为“中国农民丰收节”。从民俗上看,我们国家有十几个少数民族有庆祝丰收的传统节日,比如畲族的丰收节、藏族的望果节、彝族的火把节,大多都在下半年。

  坚持因地制宜办节 反对铺张浪费

  据了解,首届“中国农民丰收节”将在今年9月23日举行,届时恰逢中秋节小长假,各地将举办一系列具有地方特色、民族特色的农耕文化、民俗文化活动,展示科技强农新成果、产业发展新成就、乡村振兴新面貌。

  韩长赋介绍,首届“中国农民丰收节”要坚持因地制宜,发挥各地的创造性,坚持节俭办节,不搞铺张浪费。首先要坚持因地制宜办节日。鼓励各地从实际出发,结合当地的民俗文化、农时农事,突出地方特色,不搞千篇一律。二是坚持节俭热烈办节日。乡村风情不在奢华,办好“中国农民丰收节”,既要有节日的仪式感,又要避免铺张浪费。三是坚持农民主体办节日。农民是丰收节的主体,让农民成为节日的主角。四是坚持开放搞活办节日。“中国农民丰收节”既是农民的节日,也向其他社会群体开放,要用开放思维办节日。

  央广经济之声记者提问韩长赋

  在昨天的发布会现场,经济之声记者提问农业农村部部长韩长赋:农业龙头企业应该如何发挥作用?

  韩长赋说,这些年来,我国农村改革的一个重大成果就是新型经营主体大量涌现,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龙头企业现在全国大概有300万家,国家级和省级龙头企业有上万家。这些企业作为农业产业的龙头,采取“公司+农户”“公司+合作社”等多种方式,已经深度融入农业产业化、农业产业链和现代农业发展,他们是“中国农民丰收节”的重要参与者,欢迎并鼓励他们通过参与“中国农民丰收节”,与农民形成更广泛的联系,包括在庆祝丰收节的过程中,推动农产品的加工、销售,把新技术、新信息、新管理带进农村,把农产品、农村劳动力带进市场、带进城市。

编辑: 杨璇铄
302 Found

302 Found


ngin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