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

奥运会申办“遇冷” 中国“奥运热”持续不减

2017-06-13 08:50:00来源:央广网

  央广网北京6月13日消息 据经济之声《天下财经》报道,在全球经济低迷的今天,奥运会遇冷已经是不争的事实。与十几年前多达数十个国家申办奥运会相比,如今奥运申办国数量真可谓少得可怜。不过,与奥运会“遇冷”相比,中国奥委会在奥运产业的市场开发上成绩亮眼,奥运产业为何在中国吃得开?

  申办奥运会城市越来越少 国际奥委会着急了

  持续了几十年的“奥运热潮”正在在慢慢退烧,从奥运会的申办城市越来越少上就可以看得出来。就在最近,2024年奥运会申办城市只剩下两家,美国洛杉矶和法国巴黎,以至于国际奥组委不得不临时改变政策,计划取消投票而让这两个国家分别申办2024和2028年奥运会。

  中国奥委会“后奥运”时代开发收入近30亿

  与整个大环境下的奥运会遇冷相比,中国举办奥运会虽然已经过去数年,但奥运产业周边热度依然在。中国奥委会在刚刚过去的这个周末就发布了2009-2016周期市场开发总结报告。报告显示,在从2009年到2016年的两个奥运周期里,中国奥委会市场开发收入接近30亿元人民币,实现了历史性突破。

  中国举办奥运会之后,分别经历了伦敦奥运会2009-2012、里约奥运会2013-2016两个周期,期间,中国奥委会的市场开发成果丰硕,吸引了各类合作企业10多家,涵盖服装、乳制品、汽车服务、酒店服务、互联网服务、营养保健品等领域。

  中国奥委会品牌吸引力不断提升 吸引企业合作

  值得一提的是,安踏、伊利和恒源祥都是连续签约两个奥运周期,宝马、希尔顿、中粮、腾讯等企业也与中国奥委会实现了四年以上的跨周期合作。中央财经大学体育经济研究所教授闵捷分析指出,这与中国奥委会品牌的吸引力不断提升有关。

  闵捷:“中国奥委会的品牌因为有很多的资源,比如举国体制这样一个制度保证了我们有大批优秀运动员;另外我们有不断向国内、国外输出的优秀的运动项目,这些资源在输出的时候,实际上打的都是中国奥委会的旗帜。所以很多企业都愿意跟中国奥委会合作,更好地走向国际化市场。”

  还有分析指出,这也与本土企业越来越成熟有关,也就是说更加注重奥运会能带来的长期效益,而不是看重短期的奥运营销。中国奥委会市场开发部主任李桦表示,与这些企业的赞助合作,不仅为中国体育事业发展筹集了大量资金,更加强了中国体育代表团备战、参赛以及中国奥委会各项社会活动的物资保障。同时,企业自身的知名度、品牌认知度、美誉度都有所提高。

  我国体育产业核心市场相对稀缺 借助奥运有很大发展空间

  眼下,奥运产业在不少国家都是赔钱的买卖,为何中国能赚钱?闵捷认为,这与中国体育产业的发展现状有关。与中国经济当前的发展速度和程度相比,体育产业还比较落后,有很大发展空间。

  闵捷:“奥运会的热度下降,重要的一个问题是它的规模越来越大,与之相应,需要办会投入的资金比较大。过去传统的发达国家,大部分的城市也没有那么大的经济体量,所以办赛的热度下降是肯定的。在中国就不一样了。因为我们国家的经济在不断的好转,所以我们现在办奥运还是有实力。对中国来说,奥运会还是新鲜事物,所以这个热度还是没有减弱。此外,在我国体育产业核心市场相对稀缺,奥运会带来的社会效益和经济影响比较大,所以我们国家大部分的企业比较‘追’奥运会。”

编辑: 昌朋淼
关键词: 奥运会;中国;体育
302 Found

302 Found


ngin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