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话题:疫情之下,“史上最长寒假”诞生。教育号召“因地制宜,停课不停学”。2亿师生走向“云课堂”,“在线教育”成“新刚需”。“云课堂”的体验如何?用户需求发生了哪些改变?抱团合作能爆发出怎样的社会价值?疫情的考验和洗礼,又将给行业带来哪些变化和思考?

  受到疫情影响,大、中、小学不得不延期开学。教育部倡导的“停课不停学”让“在线教育”迅速走进大部分学校和家庭。数据显示,1月18日以来,“在线教育”涨幅明显,搜索的热度环比上涨248%,K12教育成为用户的最大需求。

  17年前的非典时期,主流的“在线教育”方式是录好课程播给孩子看。17年后,“在线教育”的概念和范围有了很大的突破:移动手机和5G的使用,让“在线听课”变得更方便和直接;直播、人工智能、大数据,让老师能和学生实时互动、制定更多个性化和定制化的内容;除了语、数、外等传统课程,还有美术、舞蹈、体育、科学等内容;从一对多的大班课程到一对四的小班直播,再到一对一的直接辅导,都相当抢手。

  不少线上、线下的教育机构争相为各个学龄的学生开通了免费的“在线教育”课堂,比如VIPKID就启动了春苗计划,为孩子们免费提供150万节“春节在线课程”,短时剧增的市场需求把它们推到“快车道”,同时,也让它们看到了突然爆发需求的背后,需要正视和思考问题。

  

主持人:中央广播电视总台财经节目中心《远见》栏目制作人王思远(左)

  对话嘉宾:VIPKID春苗计划负责人郝辰光(右)

  “停课不停学”促网课多元发展,传统老师纷纷“上线”

  思远:教育部提出“停课不停学”。“在线教育”、网上学习这件事,应该怎么去理解?“停课不停学”的“学”是什么?

  郝辰光:“停课不停学”是倡导我们“终身学习”。教育分成一对一、大班、小班等不同手段。“在线教育”机构,要在关键时刻来帮助孩子获得知识、技能和价值观。网上会看到有很多的课程,有数学、语文、外语,还有体育和艺术。

  “停课不停学”只是方向性的倡导,里边包含学校、家庭和课外辅导三个方向。每家教育机构都有自己的优势。知识类的课程其实适合大班,像英语就是我们外教和小朋友一对一地交流,因为语言需要在情景中实践,音、体、美则适合小班课程、有同伴竞争的学习。

K12教育火爆,中小学生线上互动答题(央广网发 受访者供图)

  思远:这两天我在网上看到一些视频,有的线下老师没上过网课,光开场和同学打招呼就各种窘况频发,上了热搜。这也说明对原来线下的老师来说,本身是新的挑战。现在的课程整体而言,哪些学科最受欢迎?

  郝辰光:线下的老师突然间转到线上,相对来讲比较痛苦,他要去练习在线授课的这种互动模式和形式。至于哪些学科最受家长欢迎,最优先的是数学和英语,然后是语文大讲堂。孩子们其实更希望互相交流和学习。所以像春苗计划的课程都是比较适合大班授课,比如说老师发起问题,也是孩子们之间互相互动。从2月1日开始到现在,上课的人数越来越多,整体上(人数)应该翻倍。公开课上课人数比之前翻了至少5-10倍,每一堂课在线人数在我们的平台里达到几万人,在其他的大平台当中,都是几十万甚至上百万的人。

  简单说一下春苗计划。开始“停课不停学”之后,我们给小朋友们提供寒假和春季的这些课,一直到疫情结束。在春苗计划里,我们提供了英语和数学两门课,从小朋友4岁一直到小学六年级,可以每周4天上春苗计划的课程。我们的老师是一对大班的名师,完全可以支起一个老师对上百、上千个学生,这种互动模式我们已经经过了多轮验证和培训。另外一种是一对一,过年期间(需求)量也增起来了,所以我们在大量招聘和培训。

  行业呼吁:科学设置课程安排,教书更要“育人”

  思远:刚才说了很多努力,也要看一看问题。家长们会反映哪些问题?哪些需要改进?

  郝辰光:第一,孩子不可以一直盯着电脑电视,现在有大量的课程,孩子不得已一节课连着一节课来上,视力和身体都受不了。所以应该中间加一点眼保健操、广播、体操等。其次,还要有一些心理建设类的课程,帮助小朋友意识到疫情,同时传递自信、乐观的价值观。

  思远:一场不期而遇的网上开学典礼,让“在线教育”可能又迎来了一波关注。另一方面,这个行业发展十几年来,一直有批评的声音,说这个行业有时有点浮躁,缺乏必要的静气和定力。您怎么来看这次疫情,突然把关注度拉回到“在线教育”,这次疫情会给“在线教育”行业本身带来哪些变化?

  郝辰光:首先对家长来讲,第一次有了全面深刻的认识,感受到“在线教育”的好处。互联网是没有边界的。“在线教育”可以把特别好的师资和非常棒的在线学习的体验带给小朋友,所以对整体的互联网“在线教育”来讲是好事。

  需要注意的是:第一,平台技术要过关,保持在线的稳定性;第二,教学上要参透每一门课程,知识也好,技能也好,或者是文化价值观的传递都需要能够把它琢磨得更加深入,把精髓和互动更高效地带给孩子。传统的教育理念、教育手段方式和教育活动,与线上的是非常不一样的,各家都要去考虑(如何)把自己的学习体验打磨得很好。

  快手跨界瞄准“教育”生态,资源“聚合”瞄准多元需求

  线上教育如火如荼,数以百计的“在线教育”机构都推出了各自的产品。但如何挑选,让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保证学习效率?

  直播平台快手趁着这轮热潮,尝试建立中立“在线教育”生态,其推出“停课不停学”专区,把线上教育资源整合,分门别类摆上“网络教育超市”的货架,学生家长按需所取,用脚投票。

  像电商平台一样,这种机制也可以让用户根据播放量、评价,对产品质量做出判断,让参差不齐的行业资源“优胜劣汰”。同时,还提供给传统线下学校的“云课堂”工具,供线下其自助使用。这种聚合的模式能有怎样的化学反应?又遇到了哪些问题呢?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财经节目中心《远见》栏目制作人王思远对话快手教育生态事业群负责人贺浩勋。

  思远:除了提到的不同学科、品类、形式的教育在线的机构,快手专门开辟了连接不同教育平台的版块。这个教育生态是做什么的?

  贺昊勋:这个教育生态就像大超市,连接各种各样的教育内容和用户,比如说我们平台上有K12的教育,跟学校课程相关的辅导性内容,也有针对成年人的职业教育,也有一些兴趣类的教育、唱歌、画画,是非常丰富多元的。

  思远:教育生态做了多长时间,整体覆盖面有多大?

  贺昊勋:我们教育类的作品日均播放总量超过22亿次,生产教育类短视频的作者目前是超过了100万,教育直播的日均观看时长一天约等于734年,每天观看的人数超过1亿人,这是我们整个平台里跟教育内容相关的数据。当下,在这个疫情下,会有很多更专业的教育内容和机构进驻进来,所以我们也紧急和多方合作伙伴携手开发了“停课不停学”在家学习的专区。目前已经有40多家机构跟我们合作,短期内完成了专业教育机构的聚合。

从名厨做饭,到名师讲堂,不拘一格的网课直播间(央广网发 受访者供图)

  传统学校“试水”网上课堂,获百万点赞

  思远:快手现在尝试跟地方的教育部门和学校联手合作,在网络上是怎么样进行的?这种远程的方式,能不能保证效率?

  贺昊勋:和大家分享一下和开封市教育局的的合作。开封市教育局把学习的内容以快手作为基础设施,进行网课学习。2月2日第一次上线在线课程,效果挺好,当时把初三和高三两个年级的全学科的课程放在快手上,学生平均听课时长超过30分钟,两个年级的直播间总观看人次近30万人次,点赞量超过100万。所以接下来做了更多元、丰富的形态。2月10日,我们同时开了12个直播间,让开封市全市中小学12个年级的学生可以同时上课,然后,多链路的直播间全面开课,12个直播间总计的观看人次超过了200万。

  思远:这样的模式会不会以这个案例为基础,推广到更多的合作呢?

  贺昊勋:是的。对未来的前景还是很乐观的,线下教育往线上转是趋势,只是具体的形式怎么样,和传统的线下教育怎么做有益补充,双方各自定位是什么,其实需要更多的探索和磨合。但教育行业的从业者,对这个趋势还是愿意做一些新的尝试,无论是产品模式还是人,现在都在线上线下进行融合。

开封市教育局组织老师线上直播(央广网发 受访者供图)

  看趋势:与传统教育深度融合,探索场景

  思远:说完了好的地方,也来找找问题。我也听说远程教育上线以后,出现了很多“事故”,比如有的老师不习惯线上的授课模式,有的地方网络不能保持稳定状态,学生一旦断线后面就跟不上了,包括家长也有一些抱怨等。据你观察,实践中主要的问题在哪?

  贺昊勋:技术角度来说,快手本身几万人甚至几十万人同时在线,从技术上是没有压力。至于很多老师和学生都不太适应网上直播,可能也是因为在疫情的背景下,原来花一年完成的进度,突然在两三天以内,达到了非常密集地接入,这时大家可能都不太习惯这种新的形式,从线下突然大规模直接转线上造成的一些问题,随着时间的推移,其实慢慢的都会解决掉。

  说到老师不习惯去上网课,是一个核心的问题。我们在线上去进行教育的时候,是否要和线下教育的内容有所区别?这是很多老师要去摸索的问题:作为一种辅导性的教育时,如何抓学生的兴趣?核心的问题,还是对教育内容本身的重新组织,传统上一节课40分钟要讲三个知识点或者5个知识点,那你要放到线上的时候,这个节奏是不是要根据线上的特点做一些改变?这种内容、组织上的变化,对老师来说可能是更大的挑战。

  思远:如你所说,“在线教育”分三块:硬件技术的支撑、软件和AI智能。更重要的是人如何根据线上线下因材施教、因“台”施教,才能把线上和线下真正融合。一场突如其来的疫情,让“在线教育”从原本的辅助角色,至少在这个阶段站到了舞台中央。现在线上教育能不能承载起这份重任,这段经历,对行业未来会有什么样的影响?

  贺昊勋:以前,“在线教育”是传统教育的补充,90%的教育内容都会发生在学校课堂里。疫情突然到来,这10%一下变成了100%,大家都没有做好准备,只能是被动往前推进,被按了一次“加快键”。但目前的这样的形态肯定不是“在线教育”的最终形态,这个过程中会做很多尝试,“在线教育”和线下教育的深度融合,让学生从两种不同的教育形式里面都能获得收获,和这个目标还是有一定距离的。中间需要很多探索,从技术角度来说,在线直播、多链路直播间,下一步要去探索场景,开发一些更适合教育的技术和产品。从内容上来看,短短4周或8周的时间,把线下的内容搬到线上来去,仅仅是应急之策,相当于一次练兵。

(本期作者:王思远、陈蕾、张慧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