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

11家企业入围外债规模管理改革首批试点名单 有何深意?

2017-02-15 10:33:00来源:央广网

  央广网北京2月15日消息 据经济之声《央广财经评论》报道,今年,国际国内经济形势复杂,一些想要走出去的企业,往往采取借外债的方式来缓解资金的压力。为了让企业举债更灵活,操作更便利,国家发改委在去年6月开始部署外债规模管理改革试点工作。近期,首批试点企业名单出炉。这些企业分别是开发银行、进出口银行、工商银行、农业银行、中国银行、建设银行、交通银行等7家国有银行,以及中国人寿、中国华融、中国信达等3家非银行金融机构以及华为公司,共11家。

  根据试点工作的要求,这些企业在年度外债规模内可灵活把握发债时机,自主选择发债时间和发债批次,境内外统筹使用外债资金,降低借款成本,提高发债效果。据兴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鲁政委分析,外债规模管理改革的目的是进一步推动简政放权,给企业营造更宽松的融资环境。

  鲁政委表示:“目前,一方面国际、国内的负债情况变化很快。另一方面,现在企业对资金的运用其实比过去更灵活。比如一些企业想要走出去,但由于种种原因,可能购汇的时间会比较长。在这种情况下,可能境外发债有时来得更便利。其实发改委的这种调整也是结合目前国际资本流动管理的新需要,其实是简政放权的一种措施。过去如果发外债,可能不是所有企业的境外的收入都足以弥补其将来要还债的支出。对一个国家而言,如果对企业外债的规模不受控制,就有可能出现比较大的短期资本外流的压力等情况。所以后来特别是1997年金融危机之后,主要的新型经济体汲取了他们的经验之后觉得要对外债的规模进行适当控制,规模不能过大。这是对企业外债规模管理的政策设计的一个最主要源头,即为了确保整个国家的金融安全。”

  11家企业入围外债规模管理改革首批试点名单,有何深意?中国人民大学国际货币研究所副所长向松祚就此话题做出分析解读。

  向松祚:“发改委选择11家企业试点外债规模管理改革,这实际是中国推进外债管理体制改革,特别是推进资本账户审慎有序开放改革的一个基本步骤。其实前几年已经在探索让企业实行自主发债、自主的管理、自担风险,这次确定了主要的国有银行、一些重要的金融公司,还有华为作为试点。主要的考量是,我们国家资本账户在目前的全球形势下必然会逐渐走向开放,如我们国家人民银行和外管局的负责人所讲,‘我们打开的窗户不会再关上,只会进一步推进金融市场的改革开放’。外债的管理实际非常重要,过去我们企业举借外债,它是一种额度制管理加上审核制。即发改委和其他相关部门要跟企业核定一个发债的额度,不能超过这个额度,而且每次在什么时候发行,在哪个国家发行,以什么币种发行,这都需要相关部门审核批准,所以企业没有任何灵活性。

  这些年中国的金融市场,包括全球的金融市场已经发生了根本性变化,中国的企业已经深度融入到了整个全球经济金融体系里,特别是融入到了全球的金融市场里。这些年,中国企业举借的外债规模其实相当大。据国家权威部门统计,到去年年底,企业短期的外债余额已经达到了8600亿美元,可能还有一些长期的债权,或者没有统计上来的,这其实是一个相当巨大的规模。当然,与我们整个中国经济的体量相比,这个规模还是非常可控的。

  为什么会出现这么大规模的外债?很多人疑惑,这些年我们的流动性非常充裕,我们每年的银行贷款、社会融资的增量都非常大,为什么企业还要到海外去举借美元的债权、欧元的债权和其他币种的债权?其原因非常简单,主要是这些年西方这些国家,特别是美国、欧洲、日本央行等都在实行零利率或者是负利率,甚至非常低利率的货币政策。总体而言,海外资金的成本比国内资金成本要高很多,比如在美国、日本、欧洲,可能信用度很好的企业,融资成本也就是2%左右。但是在中国,可能最好的企业,融资成本也在5%左右,甚至5%以上。所以很多企业有很强烈的动机去海外举债。

  另外,像华为这样的跨国公司,他们在全世界170多个国家都有非常好的业务。实际中国的银行和金融体系要为这样的跨国公司提供全方位的金融服务有时非常有难度。像华为这样真正的跨国公司,他们确实需要在全球金融市场上配置他们的资金,综合考量他们的融资成本。因此,这次发改委他们进一步推进外债管理体制改革遵循了这样一个原则,即企业主体、市场原则、国际惯例、政府引导、备案制度,这些是我们未来资本账户管理的一个基本方向。

  我认为,在这样的大方向之下,企业可能才会综合考虑其杠杆率。因为我们现在不仅有国内杠杆率的问题,同时还有一个海外负债的杠杆率问题。实际监管部门,特别是国家宏观调控部门所担心的是企业过度举债外债。过度举债外债意思就是说,海外的杠杆率太高,一旦出现汇率的大幅波动,出现国际金融市场的风吹草动,极有可能引发企业难以归还外地债券的情况,这样它会大量地抛售本币来买外币还债,然后引发汇率的剧烈波动,甚至汇率的危机。所以要妥善地控制海外的负债率、杠杆率,这是我们国家外汇管理一个基本目标。前些年我们的杠杆率有所上升,去年略有下降,近期其实又有所上升,所以企业主体要自担风险。

  与此同时,这次11家企业主要是国有大型银行,真正的企业只有一家,就是华为公司。为什么这样做呢?我想,如果全面放开,所有的企业都能自主到海外发债,虽然是一个企业的行为,但最终会把微观的风险积累成宏观的风险。其实今年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已经明确提出,我们要稳住金融风险,不发生金融风险的底线,其中也包括不能发生汇率的剧烈波动,甚至出现外债偿还的危机。所以只选择11家,而且主要是国有银行作为试点,主要是来积累经验。如果企业能够形成一套比较完善的自主发债、自担风险的风险控制机制,那么未来可能会扩展到其他企业。不过,我个人认为,扩展到所有发债企业都能够自主发债,选择时机、选择币种、选择利率,在额度范围之内自己想发多少就发多少,这样的改革可能短期之内还不会完全放开。其实,国内的资金流动性总体还是非常宽裕,去年我们的银行新增贷款超过了13万个亿,社会融资新增差不多18万个亿。今年第一个月新增贷款已经超过2万多亿,创了历史新高。在这个大的背景下,这种管理应该要稳步推进。”

编辑: 赵亚芸
关键词: 外债规模;改革;汇率;融资
302 Found

302 Found


nginx
302 Found

302 Found


ngin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