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

央广网财经 > 央广财经评论

央广网

多省份投资增速高于同期GDP增速 专家建议优化投资结构

2016-11-23 12:44:00 来源:央广网

  央广网北京11月23日消息 据经济之声《央广财经评论》报道,目前全国有31个省份公布了前三季度固定资产投资数据。其中有26个省份前三季度固定资产投资增速跑赢全国8.2%的增长水平。值得注意的是,除了京沪以及黑龙江、辽宁等个别省份外,各省投资增速基本都高于同期的GDP增速。另外,前三季度,有12个省份固定资产投资总额高于当地GDP总值。

  具体来看,前三季度,31个省份中,贵州固定资产投资增速最快,是全国唯一增速在20%以上的省份。紧随其后的是西藏和云南,另外,还有8个中西部省份的投资增速也在12%以上。专家分析,除了基数较低,西部地区基建设施、教育、医疗等落后,相关的投资需求大,因此投资会持续保持高速增长。

  不过,从绝对值来看,投资体量大的省份多集中在东部地区。前三季度固定资产投资额前五位的省份分别是山东、江苏、河南、河北、广东。其中,山东、江苏两省投资总量均在3万亿以上。其实,各省投资体量大小应该和经济总量有关。数据显示,前三季度广东和江苏的经济总量都超过5.5万亿。

  另外,仔细分析31个省份的国定资产投资数据,还有两个特点值得注意:一是基建投资成为地方稳投资主力,有超过一半的省份前三季度基建投资增速在20%以上。另外,从绝对值来看,很多地方固定资产投资总额占GDP比重很高。前三季度,有12个省份固定资产投资总额高于当地GDP总值。还有10个省份固定资产投资总额占当地GDP总值的比重超过80%。

  综合种种数据,不难发现这样一个事实:地方经济对投资的依赖度依然很高。有专家分析,虽然今年中国经济实现6.5%以上增速没有问题,但明年还将面临较大困难,背后原因主要是依赖投资驱动的经济增长模式没有根本性改变,基建和房地产投资仍然是驱动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

  不过,这方面也出现了一些可喜的变化,从各地今年前三季度的经济数据来看,地方在注重优化投资结构、更关注经济增长质量方面也取得了一定成效。

  前三季度,多省份投资增速高于同期GDP增速提示什么?关于此话题,上海数字化与互联网金融研究中心执行主任刘胜军做出了点评。

  刘胜军:投资一直是中国经济增长的非常重要的动力,关于投资,现阶段主要要解决两个问题,从最新数据看,问题的解决可能还需要更多的努力。

  第一,要降低投资在GDP中的比重,也就是降低投资率。过去,经济增长模式过度依赖投资拉动,这会带来两个非常深层次的问题,而且问题都已经暴露了。一是投资可能会带来很高的杠杆率也就是债务负担,二是过度投资会造成很多领域产能的过剩,也因此,中央现在非常关注去产能和去杠杆这两个任务。

  第二,要优化投资结构。这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是怎样平衡民企投资和国企投资的关系。最新数据里,在基建方面,我们都知道这些投资可能主要是地方政府和国有企业在推动。且数据表明今年的1至10月份,民间投资的增速不足3%,而基建投资增速在20%左右,两者之间有很大的差距,这样的局面实际上对整个经济的健康发展是不利的。可见,怎样能够更好地激发民企积极参与,实际上是优化投资结构的非常重要的方面。另一方面,要平衡投资中的实体经济和基建房地产的关系。现在总体格局是对实体经济投资弱,而对基建和房地产的投资比重较大。基建的增速有目共睹,另外,去年房地产投资增速已经降到很低甚至是负增长,但今年又回到了比较高的水平。这所显现出的问题,实际上就是通常说的脱实向虚。如果实体经济投资整体得不到好转,我认为,目前的经济增速也是不可持续的。

  下一步,对投资的优化,要解决好两个问题:

  一是要更好地聚焦于补短板。如西部地区,更多的基础设施投入可能是合理的,但有些地区基础设施可能已经过剩了,不应该盲目地在这个领域继续投入过多。

  二是要鼓励民企投资和向实体经济领域投资。这方面有三个任务,第一,中央要下决心进行比较大力度的减税,通过减税来提高民营企业的投资意愿和实体经济投资回报率。第二,必须加快推动很多深水区的改革,特别是“玻璃门”、“弹簧门”这些领域,让民营企业能更多地进入。地方政府推出的PPP当然也是很好的方式,需要更大的执行力度。第三,要加强法制环境的改善,提升民营企业的信心,使得投资回稳、健康。而不再是简单地依赖基建和房地产的投资拉动经济增长,只有这样,投资对整个经济的贡献才是比较健康的。

  经济之声:宏观经济三驾马车——投资、消费和出口,消费基本是平稳的,出口由于世界经济不太好压力很大,投资是不是直接关系到出口数据的变化?如果世界经济出现回暖的,出口能够改善,是不是相关的投资方向也会出现明显的变化?

  刘胜军:中国的外贸依存度还是很高,世界经济好转会带动实体经济的改善,进而拉动投资。但我们不能被动地等待这样的外部环境改善,因为短期内世界经济显著好转的概率并不是太高。反思自身,中国实体经济发展这么多年还没有调整到位,这是最大的问题。这主要是因为大量僵尸企业的存在,让市场没有办法出清。如有的行业产能过剩,理论上来说应该有些企业被淘汰,产能慢慢减退,供求恢复均衡,新的企业就会有投资意愿。但问题恰恰是市场无法淘汰僵尸企业,迟迟不能出清过剩的产能。所以,我认为,实体经济领域不能简单地依赖外部环境,更多的是要推动供给侧改革,包括去产能、去杠杆,也包括淘汰这些僵尸企业。

  经济之声:近期,有观点认为中国产能过剩的重要原因之一是各个行业的产业集中度正在提高,新的资金如果想要进入传统行业中抗衡原来TOP10的企业,压力是很大的,在资金、技术、质量、成本等方面根本没有竞争力,这也是造成目前民间投资很难显著改善的很重要的原因。如何看这个观点?

  刘胜军:这确实是一个很大的问题。国有企业在金融方面有一些特殊的优势,有时虽然债务率已经很高,但还是可能得到一些银行或其他融资渠道的资金来源。这让国有企业能够保持在很大的规模,让很多新的进入者在这个行业中很难生存。要解决这个问题,还是老生常谈,就是进行国有企业的预算软约束。虽然行业没有准入门槛,民营企业可以进入,但有一些大企业、大银行并不是按市场化的原则进行竞争的,那么这个行业整体也没有办法完全有效地来调整供求关系。这也是很多行业、企业产能严重过剩,但不减产能、倒闭的原因,其深层次的症结实际上是在国有企业预算软约束体制的落实上。

编辑:邵柳

关键词:投资;增速;GDP

说两句

相关阅读

傲江山:寒冬里的融资法则

投资人普遍在说“谨慎、谨慎、挤泡沫、理性回归”,在钱越来越难融的日子里,拿到上亿的融资是一种怎样的体验?

2016-11-18 17:14:00

投资人:资本不是万能的 创业者要自带风口

成功的创业是相似的,失败的创业各有各的死法,伪需求、乱烧钱、团队内讧、竞争惨烈、作死……那么,创业到底有没有不死的法则?在近日举行的“2016艾问人物顶级峰会”上,多位成功的创业者和投资人给出了自己的回答。

2016-11-10 09:15:00

投资人对话资本寒冬:有钱也不敢投

在创投领域,有一个词最近经常被提起,那就是资本寒冬。最新数据显示,2016年三季度,互联网行业风投和私募股权融资案例环比下降接近两成,融资规模环比下降接近四成。看起来,资本的投资热情确实大打折扣。这是什么原因?在昨天开幕的第七届长江商学院青年投资人论坛上,一场对话就专门围绕资本寒冬展开。

2016-11-04 09:05:00

参与讨论

我想说

302 Found

302 Found


nginx
302 Found

302 Found


nginx
302 Found

302 Found


nginx

央广网官方微信

手机央广网

点击排行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6807188 新闻热线:4008000088 E-mail:4008000088@cnr.cn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 0102002 京ICP证150508号 京公网安备11040202120007
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介绍 | 央广网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