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

央广网财经 > 央广财经评论

央广网

促进科技成果转移转化 评:科研评价机制导向需转变

2016-05-18 14:52:00 来源:央广网

  【导读】科技部今天就实施促进科技成果转移转化行动情况举行新闻发布会。经济之声《央广财经评论》关注:促进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关键在于打破体制机制障碍。

  央广网北京5月18日消息 据经济之声《央广财经评论》报道,近期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促进科技成果转移转化行动方案》,《方案》公布之后,各界都很关注。今天上午,科技部在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新闻发布会,介绍了方案的具体内容并回答记者提问。对于现场情况,记者曾卫进行了梳理:

  去年10月份,经过全国人大修订通过的《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法》正式实施,此后,国务院还专门制定了《实施<促进科技成果转法>若干规定》。科技部副部长王志刚在今天上午的发布会上说,法律有了,规定有了,怎么去推动工作的开展是这一次印发《促进科技成果转移转化行动方案》的主要任务。据王志刚介绍,这个行动方案的总体原则是:市场导向、政府引导、纵横联动、机制创新。具体来说,部署了8个方面,26项重点任务,目得就是要形成千军万马共同推动科技成果转化的新格局。

  王志刚还就一些热点话题回答了记者提问。比如说如何破除科技成果转化在体制和机制上的障碍,他举例说,高校、科研机构主要任务是如何产生成果。但是根据原来的规定,成果产生之后是归单位所有的。王志刚说,这次新出台的方案在这方面做了一些新的规定。包括如何在处置权、收益权方面赋予单位更多的自主权。

  另外,还有记者提问,如何把科技成果转化和“双创”相结合。王志刚回答说,“双创”是成果转化的重要形式和重要途径。我国科技研发人员超过500多万,其中很多科技人员还是在高校科研院所大院子里,怎样激励这些人员走出围墙,与企业以及其他的一些创新人员一起来进行创新创业,也是这次转移转化行动的重点。而在这个过程中,政府政策的目的是要让大众创业、万众创新门槛更低一些,每个人都有机会跨进去,体现出规则公平和机会公平。

  截至到今年4月底,国家知识产权局授予并维持有效的发明专利超过195万件,这标志着继美国、日本之后,我国已经成为世界上第三个国内发明专利拥有量突破百万件的国家。我国自主创新能力获得新的突破,如何把我们的优势资源和创新能力真正转化成国际竞争力,当前阻碍科技成果转化的障碍都有哪些?科技部党组书记副部长王志刚在新闻发布会现场对这个问题进行了分析。

  王志刚:障碍这个事情应该说主观客观的都有。高校科研机构和企业关注的重点并不完全相同。具体企业来讲,一个企业有没有动力,是不是认识到需要以科技创新为核心来使企业生产力提高,竞争力增强,持续性发展的能力能够延续,不一定都认识到。因为我们国家真正讲是高科技企业,并不是讲按领域分,而是像华为那样,不单要搞产品开发、技术进步和创新,还在从事一些基础和它的领域相关的基础研究,数理化这个层面的研究。这对大多数企业现在既有一个认识问题,也有一个惯性的运行很难改变的问题,还有形成新的能力有一个过程的问题。这些从企业本身可能都是障碍。客观上讲,我们讲技术创新主体应该是企业,并且它应该成为项目决策的主体、投入的主体、转化的主体、技术创新的主体。客观上讲,企业能不能带动得了高校、科研机构包括其他一些社会组织,包括带动金融、投资其他的一些机构,真正实现成果的转化和技术创新,目前看还有一些难题。当然从法律、政策的层面,政府要营造一个良好的创新创业和成果转化的生态环境,要构建良好的针对不同转移转化需求的一些服务体系,这方面现在也有不少难题。

  去年10月1日,《科技成果转化法》正式实施,从国家法律层面上对1996年我国《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法》进行修订,国务院还专门制定了细则,对《科技成果转化法》具体如何做,提出了一些明确的规定和要求。4月21日,国办印发了由科技部会同18个部门制定的《促进科技成果转移转化行动方案》。这些法律法规的出台能否打破促进科技成果转化的障碍?对此,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教授刘瑞进行分析解读。

  经济之声:针对王志刚副部长提到的科技成果转化的障碍,有两种声音,一个是“科研人员从成果转移转化中获得的收益不高,却承担着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的硬性任务,所以存在科研人员有不愿做转化的情绪”;另一个是“一些教授是为了科研经费或者是获得奖励去做某个课题,导致没有办法转化”,这方面的问题是不是很突出?

  刘瑞:这个问题确实涉及到科技转化的较深层次的问题。因为高校都是科技创新的源,这个源发挥作用影响到后面科技的进一步转化。这两个问题都涉及到对科研人员做课题研究的评价机制以及溢出效应效益。评价导向的问题,比如现在对科研人员做课题,主要是论文导向,即以在核心刊物发论文作为课题延伸突破的主要依据,而把专利转换成市场产品就看的不重要,或者说这个指标在整个评价中显得可有可无。还有如果有一些技术成果可以转化,但是由于定价不合理或者内部在专利所有归属权上不清晰,比如有很多有课题都是一个单位名义去申请的,主要的负责人不是具体干活的人,成果出来以后自然算在负责人头上,具体干活的人得不到相应补偿激励,就导致大家完成科研课题不管它是否转化以及转化收益,这样就挫伤了课题转化科技人员的积极性。

  经济之声:只有转化才能看到效益,怎么解决相关问题呢?

  刘瑞:第一,就是改变导向机制,不是所有课题都需要以是否有专利转化为考核标准。客观上,科学研究分成基础型研究和应用型研究。基础型研究还是要注重论文,但是应用型研究必须把专利放在论文之前,要给它一个很重要的权重,这样会让科研人员有动力去做这项工作。第二,专利一旦产生出来以后,产权清晰,即使是单位在内部分配机制上也可以根据贡献大小决定获益份额,甚至合理引入一些股份产权架构来事先确定。一旦专利获得市场价值,相应科技人员都能征得自己应得收益,大家干活起来的积极性就高了。

  经济之声:如果说企业承担着科技成果落地的载体任务,目前我国的创新型企业结构是否可以支撑科技成果的转化?怎样才能激发这类企业的内生动力?

  刘瑞:企业作为科技转化下游终端,实际上从科技转换是能获得好处的,比如高校一个发明的东西直接卖给他,他拿来直接投入市场,他能获得很高收益,很多企业是愿意这样。但是由于体制问题,转换一个东西特别费劲,特别是涉及到很多复杂利益相关关系,企业有时候就望而却步了。有些企业实际上就是两种办法,一种就直接把高校教师聘请来做企业的技术人员,规定在企业所从事的一切科技成果都归我。还有一种就是以企业人员参与方式来形成专利,还有一种科技型企业最初科技人员带着专利自己注册企业然后批量生产投入市场,这几种形式我认为都是可以尝试的。在这个问题上在鼓励企业科技转换的问题上,可以鼓励有多种形式,只要是企业从中获益,它都会主动去接受去采取一些好的模式来赢得市场。

编辑:张乔

关键词:科技成果;转移转化

说两句

相关阅读

中科院发布25项重大科技成果

2016-01-15 17:32:00

国网天津城南供电公司:鉴定2015年科技成果

9月14日,国网天津城南公司组织2015年科技成果鉴定活动,邀请天津大学、中国农业大学等多名电力行业领域内的专家教授,对城南公司的科技成果进行鉴定与讲评。

2015-09-16 16:51:13

科技体制改革呈现五大亮点

科研计划和经费管理改革力度空前。这有望解决政府在科研项目管理中政事不分、监管不力以及科研人员忙于多头申报项目、“跑部钱进”等一系列问题。改革有望打破研究所之间壁垒和院内院外栅栏,构建适应国家发展要求、有利于重大成果产出的现代科研院所治理体系。

2015-01-12 10:57:00

参与讨论

我想说

302 Found

302 Found


nginx
302 Found

302 Found


nginx
302 Found

302 Found


nginx

央广网官方微信

手机央广网

点击排行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6807188 新闻热线:4008000088 E-mail:4008000088@cnr.cn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 0102002 京ICP备05065762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554
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介绍 | 央广网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