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

央广网财经 > 央广财经评论

央广网

把控货币“水龙头” 精准“拿捏”更重要

2016-02-19 10:41:00 来源:央广网

  【导读】央行决定原则上每个工作日都将开展公开市场操作,提高公开市场操作的针对性和有效性。经济之声《央广财经评论》本期观点:把控货币“水龙头”,精准“拿捏”更重要。

  央广网北京2月19日消息 据经济之声《央广财经评论》报道,资金如水,央行就是“水龙头”的把控人。如今这“水龙头”的阀门每天都要开启,调节水的流量。为完善公开市场操作机制,提高公开市场操作的针对性和有效性,人民银行决定延续前期增加公开市场操作频率的有关安排。从现在起,根据货币政策调控需要,原则上每个工作日都要开展公开市场操作。如因市场需求不足等原因没有开展操作,也将发布《公开市场业务交易公告》予以说明。

  我国金融市场规模庞大,水管变“粗”了,把控货币“水龙头”,开关也更频繁了,这就需要更加精细化。精准“拿捏”,才能有的放矢,做好货币调控。

  公开市场操作频率加快,具体是出于什么样的考虑?中国人民大学国际货币研究所副所长向松祚对此进行了分析与解读。

  经济之声:什么是公开市场操作?对金融市场有什么作用?

  向松祚:公开市场操作非常简单,就是央行从市场购买和销售合格的金融债券,用来调节市场的流动性和市场的利率。通常来讲,公开市场操作主要的金融资产一个是央行发行的票据,另一个是合格的国债。总而言之,央行通过在货币市场上抛售或者购买债券来调节市场的流动性,在市场的流动性产生变化以后,市场的利率也会随之产生变化。所以在现代国际市场的背景下,公开市场操作是中央银行调节利率、调节流动性以及实施货币政策的一个日常的、最主要的工具。

  经济之声:央行原则上每个工作日都开展公开市场操作。因市场需求不足等原因未开展操作,也将发布《公开市场业务交易公告》予以说明。每天都有公告,这种高频率的操作基于什么样的金融市场背景?

  向松祚:它有三个方面的考量。首先,我们确实需要让市场的利率能够非常平稳的根据金融市场和实体经济的情况来进行调整。因为金融市场的利率是随时波动的,但是从货币政策的实施角度来讲,我们希望金融市场的利率能够围绕着基准利率稳定波动,而不是剧烈波动。如果市场利率出现剧烈的波动,整个实体经济都会受到非常不利的影响,所以这也是最关键的一个考量。第二,我们希望宏观调控政策,特别是货币政策能够比较精准灵活。因为市场随时在波动,我们今天的市场规模太大了,除了商业银行体系外,还有股票市场、衍生市场和债券市场,每一个市场之间的联动性都非常大,所以某一个市场的剧烈波动会影响到整个利率的波动,所以央行要随时进行调整。第三,央行与市场人士进行沟通也是非常重要的,所以央行即使不进行操作,也会发布这个说明。在当今的金融市场中,市场预期的稳定是极其关键的。所以我认为这是央行货币政策不断完善的一个重要步骤,也就是说,央行的货币政策需要更频繁、更有效的和市场进行沟通,逐步实现货币政策的透明化。

  调控的变化又对市场产生了什么样的影响?中国人民大学财政金融学院副院长赵锡军对此进行了进一步的分析与评论。

  经济之声:央行决定延续前期增加公开市场操作频率的有关安排。加大操作频率对金融市场有着什么样的影响?

  赵锡军:这为金融市场增添了一个平稳的力量,央行通过它的公开市场操作来实现市场流动性供应的平稳。如果市场主体在某个时间段里缺乏流动性,它可以通过公开市场操作的手段来获得流动性。这对于市场的参与者来讲是一个非常好的消息。

  经济之声:央行每天的调控操作正回购、逆回购哪些是放水的,哪些是从市场抽水,外界对这些操作应该如何解读?

  赵锡军:市场的参与者每天都会对自己的流动性进行管理和调节,央行会综合考虑市场总体的流动性。因为在整个体系中,流动性的来源有很多,有境内的也有跨境的,而且由于我们的开放不断扩大,跨境交易对流动性的影响也越来越大。所以央行会根据不同来源的流动性的变化,再判断是出现了正缺口还是负缺口。如果出现了正缺口,也就是流动性有所增加,它就要进行回收流动性的操作;如果是出现了负缺口,也就是流动性减少了,它就要进行提供流动性的操作。央行正是通过这些正向或者负向的操作来维持流动性的稳定,而流动性的水平则是体现了央行货币政策的目标。

  经济之声:央行是根据什么指标来判断市场是缺资金,还是资金多?

  赵锡军:第一个就是市场各个层面利率的变化,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指标。因为一般来讲,价格都是由供求双方决定,流动性的市场也是如此,但是流动性的市场有几个不同的子市场,所以其价格一般都是以利率的方式表现出来,所以利率水平是一个重要指标。如果利率水平出现了比较快速的上升,就说明流动性可能会短缺;如果利率水平出现了比较快速的回落,就说明流动性可能比较充足。此外,金融机构自身的流动性情况也是一个重要的考量因素。

  经济之声:双降的预期是否会进一步下降?

  赵锡军:随着利率市场化的不断推进,央行的货币政策会更倾向于从原来的直接调节供求的数量型的工具向更加适合于市场需求的价格性工具转移。同时,各个工具的层次会不断丰富,工具的数量也会越来越多,以满足不同的市场需求,这是一个发展的方向。

编辑:昌朋淼

关键词:央行;货币;公开市场操作

说两句

相关阅读

央行提高公开市场操作频次

央行决定延续前期增加公开市场操作频率的有关安排,即日起,原则上每个工作日都开展公开市场操作。如果因市场需求不足等原因,没有开展操作,也将发布《公开市场业务交易公告》予以说明。

2016-02-19 08:58:00

八部委印发意见 提出六方面金融政策支持工业转型

央行等八部委日前联合印发《关于金融支持工业稳增长调结构增效益的若干意见》,提出一系列支持工业转型升级、降本增效的具体金融政策措施。

2016-02-17 19:14:00

节后流动性引关注 降准时间窗或来临

节后流动性引关注 降准时间窗或来临,2月15日,央行开展了100亿7天逆回购,操作量与昨日持平,利率也继续持平于2.25%。兴业研究预计,针对这些操作的集中到期,央行也将进行大量逆回购、MLF等操作来对冲。

2016-02-15 16:22:00

参与讨论

我想说

302 Found

302 Found


nginx
302 Found

302 Found


nginx
302 Found

302 Found


nginx

央广网官方微信

手机央广网

点击排行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6807188 新闻热线:4008000088 E-mail:4008000088@cnr.cn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 0102002 京ICP备05065762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554
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介绍 | 央广网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