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

央广网财经 > 央广财经评论

央广网

白酒行业频打概念牌 专家:相关企业涉嫌虚假宣传

2015-03-20 10:42:00 来源:央广网

  【导读】“陈酿”“窖藏”“保健壮阳”概念满天飞,不知瓶中是何酒,业内人士再次揭秘白酒行业“潜规则”。 经济之声《央广财经评论》本期观点:白酒“黑幕”凸显标准和法规缺位。

  央广网财经3月20日消息 据经济之声报道,有句老话叫“酒是陈的香”,所以人们遇到大喜事的时候往往会拿出保存多年的陈年佳酿来庆贺一番。如今似乎用不着了,因为走进商场的白酒专柜,各色“陈酿”白酒到处都是,十年窖藏、十五年珍藏、二十年原浆,令人眼花缭乱。更有一些企业打着“养生酒”“壮阳酒”的旗号兜售产品,号称是“陈酿”“窖藏”或具有“保健壮阳”功能的酒品在市场中随处可见。这不免让人怀疑,怎么有如此多的陈年美酒。甚至一些刚成立三五年的白酒品牌也都推出了十年陈酿、十五年陈酿,更让人难以置信这些酒是否真的经过十数年的窖藏?

  “陈酿”招牌到处打,背后是利益的驱动。酒“年份”越长,价格呈几何级数攀升。某名优白酒推出的80年陈酒目前在网上的售价超过10万元。所以“年份酒”已成了一些白酒厂商的“数字游戏”,怎么标都可以;“勾调酒”冒充“纯粮酿造酒”销售,在现有技术检测手段下无法被识破。花样繁多的概念成为部分不良酒企牟取暴利的工具。

  对“年份酒”怎么标、标多少年,我国还没有相应的标准和法规,于是“年份酒”成了白酒厂商的“数字游戏”,怎么标都可以,从监管和执法角度讲,也基本处于盲区。相形之下,年份标注在国外酒类生产中有严格规定,在多种用于调制的原酒中,只能以最低年份来标注,并且监管程序十分严格。酒企从原料购进开始就有税务登记,一旦造假可能被行业集体封杀,弄虚作假的成本之高远超我国。因此白酒“黑幕”凸显的是我国相关标准和法规缺位。

  经济之声特约评论员、兰台律师事务所包华认为,“陈酿”“窖藏” 概念满天飞,消费者难以辨别瓶中是何酒,相关企业涉嫌虚假宣传。

  包华:我认为这涉及到的法律宣传应该属于以次充好。大家更多的喜欢年份更高的,更多的是尊崇于这种酿造的传统工艺。那么我们针对于这样的一个传统工艺,愿意给这一产品很高的市场定位,甚至一个高的定价,这个是消费者的一种选择。如果说基于消费者这一个消费倾向,然后用年新年份酒来充年份酒,就是以次充好的行为。当然它已经可能是包括了一部分陈酿,但是其实它不完全是陈酿,还有其他的这种进行填充。如果没有对填充的内容进行相应说明的话,说明它隐瞒了或者被曝了相关的事实。关键是我们这对于年份酒的判别,可能会存在一个基础上的难度。比如消费者很难从太直观的角度上来把这个事情做个区分,所以在喝的时候也很难区分到。在这个情况之下,鉴定又不太好鉴定,区分又不太好区分,对于消费者而话,可能维护消费者权益是比较艰难的。

  对于这种忽悠消费者的行为该怎么办?经济之声特约评论员、 中国人民大学商法研究所所长、中国消费者协会副会长刘俊海应该三管齐下来治理,消费者理性,企业自律,监管部门要严管。

  刘俊海:消费者专门买年份长的酒,结果就上当受骗,因为知情权得不到保障,必然选择权也就得不到睿智的行使。所以消费者必然是上当。我希望广大消费者也要树立科学消费、文明消费、理性消费的理念,这个酒未必一定是年份越长,营养价值就一定高。如果我们消费者抛弃了这种不成熟的,片面追求年份的心理,商家虚假广告也就没了市场。所以我认为消费者还要看好自己的钱袋子,要学会明明白白看广告,千万不要因为虚假广告,因为说这个酒怎么便宜,而犯了一个占小便宜吃大亏的错误。只有商家慎独自律,见贤思齐,消费者能够科学消费、文明消费。同时我们市场监管部门也能够在企业不能慎独自律的时候,能够挺身而出,有所担当,有力的运用法律赋予的行政指导、行政监管、行政处罚等舍短保护消费者权益,这才能营造一个多赢共享的诚实信用的公平公正的酒类市场生态环境。

编辑:贾国强

关键词:白酒;概念牌;涉嫌;虚假宣传

说两句

参与讨论

我想说

302 Found

302 Found


nginx
302 Found

302 Found


nginx
302 Found

302 Found


nginx

央广网官方微信

手机央广网

点击排行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6807188 新闻热线:4008000088 E-mail:4008000088@cnr.cn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 0102002 京ICP备05065762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554
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介绍 | 央广网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