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首页

一键登录

首页  |  快讯  |  新闻  |  评论  |  财经  |  军事  |  科技  |  教育  |  娱乐  |  体育   |  生活  |  公益  |  女性   |  旅游  |  汽车  |  图片  |  视频  |  社区

央广网财经 > 央广财经评论

专家称开凿“京津陆海运河”弊大于利 实施可能性为零

2014-06-10 15:15:00  来源:中国广播网  说两句  分享到:

  央广网财经北京6月10日消息 据经济之声《央广财经评论》报道,京社科院蓝皮书建议,京津之间开凿陆海运河,改善PM2.5。国际金融论坛城镇化研究中心主任易鹏就此事发表观点和看法。

  经济之声:您听到这个项目的时候是什么反应?

  易鹏:我认为对于智库而言,要允许它有天马行空,允许它有一些所谓的创造力。但是冷静下来仔细一看,这条运河的挖掘价值和意义真的不是很大,可能是一个投入比较多,回报会很小的事情。

  经济之声:发这个蓝皮书的北京社科院是一个什么样的单位?

  易鹏:社科院就是北京市的研究院,所谓的智库,实际上就是给北京有关部门提供思想的研究机构。

  经济之声:这个机构的研究成果变现的可能性一般有多大?

  易鹏:有些建议可能会被实施,有些建议不见得会实施。在我看来,这个项目实施的可能性几乎为零。

  首先,我认为在京津之间开凿陆海运河不符合京津冀一体化的思路。事实上在京津冀一体化的情况下,河北和天津的滨海实际上从某个大的区域来说,它也是北京的沿海。同时,北京未来更重要的不是经济中心,更多的应该是把沿海经济发展放在河北和天津去做,北京更多的是体现四个中心的作用。

  第二,解决北京水资源紧缺的问题,实际上我们有南水北调的工程,还可以通过调整水价提升大家的节水意识,以节约水资源。即使采用海水淡化的方法,现在河北已经在曹妃甸建设了海水淡化功能的设备,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解决北京缺水的问题。因此,在京津之间开凿陆海运河,这个选择没有太大的必要。

  第三,海水通到北京以后,北京的PM2.5能不能有所改善,目前还没有定论。同时,要改善PM2.5,不是单纯修条河就能解决的,还要调整周边的产业结构,控制重化工业、节约能源、控制机动车数量,各种办法共同推动才有可能解决PM2.5的问题。从这几个角度来看,我个人认为开凿陆海运河不太现实。

  经济之声:这种研究结果对咱们的实体经济是有益还是有害?

  易鹏:对研究机构要有一定的宽容度,要允许它天马行空。研究结果对实体经济有益还是有坏?这个问题不是很大,因为毕竟它是研究机构,不是政府的决策行为。如果是做政府决策的话,必须要社会全面参与讨论,平衡它的利弊之后才能决定是否修建。

  经济之声:如果这个项目要操作的话,会有什么不利影响?

  易鹏:第一个不利的影响是,可能不利于京津冀一体化。第二个,毕竟这个运河有160公里长,1公里宽,也就意味着占地面积有160平方公里,而北京和天津的土地相对比较紧张。同时,河道要深,可能要做到10米到30米左右,要通30万吨的海水,实际上可能会导致资源的错误配置。第三个,这个工程投资额会非常巨大,可能会加重各个地方政府的负债率。我认为这件事情弊远远大于利,所以推行这个工程的可能性几乎为零。

版权说明: 转载须经版权人授权并注明来源。联系电话:010-56807262

编辑:杨雁霞作者:

参与讨论

我想说

头条推荐

302 Found

302 Found


nginx
302 Found

302 Found


nginx

热门图片

央广网官方微信

央广网财经

关闭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