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首页

一键登录

首页  |  快讯  |  新闻  |  评论  |  财经  |  军事  |  科技  |  教育  |  娱乐  |  体育   |  文史  |  公益  |  女性   |  旅游  |  汽车  |  图片  |  视频  |  社区

央广网财经 > 央广财经评论

专家:北京居住证制应以社保年限为依据 摒弃学历因素

2014-01-15 10:51  来源:中国广播网  说两句  分享到:

  【导读】北京市政协提出稳妥实施居住证制度,今年立法居住证有望纳入计划。

  央广网财经北京1月15日消息 据经济之声《央广财经评论》报道,最新消息显示,北京市政协主席吉林在昨天(14日)开幕的政协北京市第十二届委员会第二次会议上说,本届市提出了“稳妥实施居住证制度”等30条意见。另有媒体报道,今年,居住证制度有望纳入北京市的立法计划。

  我们所熟知的暂住证在北京已经实行了很多年,暂住证和居住证虽然只是一字之差,但在很多人心里还是导致自卑和不被认可的根源。应该肯定,外来劳动力对首都经济发展做出的贡献,北京加快居住证制度建设,初衷是使他们能够平等获得相应的公共服务。北京市政府官员说,居住证的归属含义,体现在可以让长期工作在北京、又没有户口的人,在诸如住房、购车、社会保障等方面,享受到与北京市民同样的公共服务。

  对于外来人口而言,能否真正享受最大限度的市民待遇,才是居住证制度的意义。我们希望,在北京长期发展的外地人能享受到和北京居民一样的医疗、教育等权利,希望满满的“归属感”落户在每个外来人口的心田。当然,实现公共服务平等化,更需要政策的保驾护航。

  可以预料,1984年开始在北京实施了很多年的暂住证,就要退出历史舞台了。其实,早在2009年,北京的居住证制度就已进行实质性调研。“实施居住证制度”这一明确提法,无疑意味着北京的居住证管理将结束长达数年的摸底、调研与论证准备,进入真正的落地阶段。居住证的出台,最大意义将体现在哪?

  北京市政协委员、市人民政府法制办公室党组书记周继东说,从国家安排来看,居住证将附加住房、购车及其他社会保障等公共服务。这些公共服务将根据使用者的条件,随着在北京工作、生活的年限“升级”。工作居住证不同于未来实行的居住证,前者是针对人才,而后者是针对人口,前者针对的面很窄,而后者是普遍的实施。

  中国人民大学人口与发展研究中心教授杜鹏谈到,北京建立居住证制度的条件,可以参照上海、天津等模式,它们都属于特大型城市,在新型城镇化建设过程中,也属于控制人口规模的范畴。所以相应限制条件,比如纳税或是缴社保的年限,这能够使社会更加有序化的提供公共服务。

  北京大学人口研究所教授陆杰华认为,城市人口调控机制的建立应该事先做好城市功能定位。北京把人口调控提到重要工作中,也是落实中央关于严控特大型城市人口规模的要求。目前北京有1/3是流动人口,如何让这些流动人口融入城市,居住证将提供一个这样的出口。政府缺少流动人口的服务平台,居住证也可以附载社会服务功能,比如与社保福利挂钩。

  经济之声特约评论员刘戈纠正,北京不是现在才准备推出居住证制度,在2001年到2004、2005年的期间里,北京一直都有居住证制度,后来不知道什么原因被取消,政府也一直没有给一个说法。现在新的居住证制度到底是一个什么制度,还需要去讨论,就是之前的居住证制度,它实际上依然是一个人才引进制度,比如特殊人才就可以直接落户口,如果是一般普通人才,就可以通过这样的居住证制度来吸引人才。现在新版的居住证制度,如果还是老版居住证制度的延续,那就没有什么价值,因为在那样的制度里,是由于只有特别优秀的人才,或者从事政府的某些引导产业的员工,才能获得居住证,但是如果没有学历证书,或者不是从事政府所列的名单里面的职业或者工作,那就没有这个权利。

版权说明: 转载须经版权人授权并注明来源。联系电话:010-56807262

编辑:于琦

头条推荐

关闭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