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首页

一键登录

首页  |  快讯  |  新闻  |  评论  |  财经  |  军事  |  科技  |  教育  |  娱乐  |  体育   |  文史  |  公益  |  女性   |  旅游  |  汽车  |  图片  |  视频  |  社区

央广网财经 > 央广财经评论

刘晓午:河北治霾应以市场调控为主导

2013-11-28 11:28  来源:中国广播网  说两句  分享到:

  【导语】河北治理大气污染剑指四大污染巨头,“早动工早见效,提前完成有奖励”。经济之声评论:治理雾霾,出实招才能见实效。

  央广网财经北京11月28日消息 据经济之声《央广财经评论》报道,治理雾霾任务繁重的河北省,再次给自己戴上“紧箍咒”。河北省昨天召开钢铁、水泥、电力、玻璃行业大气污染治理攻坚行动动员会,提出将本着“早动工早见效,提前完成有奖励”的原则,实行污染治理阶梯财政奖励制度,对列入攻坚行动方案的污染治理工程项目,依进度快慢分不同标准进行奖励。明年河北还将拿出2.91亿元,在钢铁、水泥、电力、玻璃四个行业所有企业安装污染物IC卡总量监控系统,实行“一卡双控”智能化监管。

  目前京津冀地区是中国污染最严重的地区,河北治理污染任务更重。去年,河北省大气主要污染物二氧化硫排放量居中国第三位,氮氧化物居第一位。今年1至10月份,河北省11个设区城市空气质量平均达标天数只有36%,环保部公布的全国首批重点监测的74个城市中,空气质量相对较差的前10个城市,河北每个月都有5到7个。

  翻阅一下近段时间以来,有关河北治理大气污染的新闻报道,可以看到被频繁使用几个关键词:治霾要“壮士断腕”、要“超常付出”、要“脱胎换骨”、要“用猛药、出重拳”。严重雾霾的出现不是一次两次,治理雾霾,让群众呼吸新鲜空气的口号喊了也不止一天两天了。为什么雾霾天还是不断来袭?说到底,还是发展理念出了问题、产业结构出了问题,近看国内一些城市,远看国外一些国家,都可以看到“发展经济不一定要牺牲环境”的例子。最关键的还是,治霾措施不仅要“说在嘴上、放在心上”,更要落实在行动上,有实招才能有时效。

  经济之声特约评论员刘晓午对此评论。

  刘晓午认为,河北省这次会议找到了雾霾的关键点,雾霾最大的原因跟整个周边的工业环境、工业化,特别是燃煤产生的排放,煤尘还有一些氮氧化物具有非常重大的关系的。以前长三角它属于是空气环境比较好的,但是近几年来由于工业化过程,燃煤,特别是燃煤工业化的燃煤过程造成空气的质量下降很快。而此次环渤海治污,从工业排放,特别是燃煤排放角度来解决雾霾问题,这抓到了问题的重点。

  刘晓午指出,河北减煤的方向是对的,但是方式可能要进行一些调整。前几年,在长三角地区,也是在年末的时候提出拉闸限电这种比较极端的行政调控方式,当时很多企业就不能用电生产了,这在短期里起到一个非常好的效果。河北省这次通过这种行政劝慰、行政劝告的方式希望提高环保的水平,比较柔性一点,而这种行政的劝告可能在短期内有一定的效果。但是从中长期来讲,如果这些产业,这些企业不转型的话,不主动的进行过剩产能调整,那么这个过剩还是有反复的,是一个波动的过程。所以从方式来讲,建议从行政调控转向市场的调控为主导,通过市场,通过产业的主动的过剩产业的调整,来削减它燃煤的排放量,减少产能的供应。

  对于河北采取企业治污奖励措施和建智能监管网,刘晓午认为,这样的效果还是比较短期的,还是通过假定这些供应都存在,这些产能都存在,今天烧了多少煤,排放水平提高了多少,给一定的奖励、一定的补贴。这是假定它产能在这个里面,但实际上还没有进行一个市场优化的条件,治标不治本。现在,下去搞调研,跟以前发生了非常大的不同,以前到下面的企业调查去,第一句话就是问,电力供应紧张不,拉闸限电没有。现在,下去调研,很多企业的产能是过剩的,生产线上开工率不到50%。在这种情况之下,造成了大量的过剩产能,效率是不高的,必须要进行一些市场的调整,进行一些重组兼并,然后把一些过剩的产能优化到市场之外。

  刘晓午分析,河北是国内一个非常大的重化工业大省,它北京的南边基本上以建材为主,这对北京形成包围之势。北京以前为什么雾霾一直在上升,一直治不了,机动车也限行了,单双号也限行了,这是跟周边的环境是有非常大的关系,周边的环境又跟河北省的经济、收入、就业是紧密相关的。而河北省通过产业结构的调整来提高它的经济效率,减少产业排污,这可能是中长期的措施。所以,雾霾治理是一个中长期的过程。

  

版权说明: 转载须经版权人授权并注明来源。联系电话:010-56807262

编辑:贾国强

头条推荐

关闭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