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北京2月10日消息(记者蒋勇)据中央广播电视总台经济之声《天下财经》报道,央行10日公布的金融统计数据显示,1月金融数据实现“开门红”,信贷、社融数据双双创下单月历史新高。

 

1月份人民币贷款增加3.98万亿元,是单月统计高点,同比多增3944亿元。分析认为,1月信贷创单月统计新高,表明银行业加大了对实体经济的支持力度,发力信贷“开门红”。

1月末,广义货币(M2)余额243.1万亿元,同比增长9.8%,增速分别比12月末和上年同期高0.8个和0.4个百分点,超出市场预期。民生银行首席研究员温彬说:“反映出我们的宽松货币政策的效果开始显现。一方面,去年12月份实施了全面降准,有助于市场流动性的合理充裕,另一方面也体现出财政政策前置发力,有助于市场流动性的改善。”

1月末,社会融资规模存量为320.05万亿元,同比增长10.5%。值得注意的是,自去年10月以来,社融增速已经连续3个月回升。1月社会融资规模增量为6.17万亿元,也创出单月历史新高,比上年同期多9842亿元。中泰证券研究所政策组负责人杨畅分析:“对实体经济发放的人民币贷款新增了4.2万亿,同比多增了3806亿,其中政府债券净融资6026亿,同比多增了3589亿。整体上看,对实体经济发放的人民币贷款和政府债券融资,对社融的拉动作用比较明显。”

不过,从信贷的机构来看,也存在一些隐忧。1月份,企(事)业单位贷款增加3.36万亿元,同比多增8100亿元,其中,短期贷款同比多增4345亿元,票据融资同比多增3193亿元,中长期贷款只同比多增600亿元。温彬分析:“中长期贷款和去年基本持平,反映了当前信贷需求还是有所不足,信贷的结构也需要进一步优化。”

杨畅认为,是降息预期推升了短贷和票据融资的大幅增长,“短期贷款和票据融资增加比较多,中长期贷款同比多增相对偏少一点,我个人理解应该是企业可能存在一些降息的预期,所以导致短期贷款和票据融资同比多增比较多,企业中长期贷款多增相对偏弱一点。”

温彬认为,下一阶段,稳增长要继续扩内需、稳外需。针对总需求不足问题,要用好总量和结构政策,加强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协调与配合,尽快扭转市场预期,提振信心,确保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

编辑:赵亚芸
原创版权禁止商业转载 授权>>
转载申请事宜以及报告非法侵权行为,请联系我们:010-568071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