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北京1月5日消息 据中央广播电视总台经济之声《天下财经》报道,中央广播电视总台经济之声特别策划《跨年经济观察——我们有信心》5日推出绿色发展篇:潜力大、后劲足,“双碳”目标绘出美好愿景。

 

绿色发展理念引领 长江流域生态环境持续改善

“看到了?看到了!这里有好多呢……”

江水粼粼、数头江豚跃出水面嬉戏,让人们兴奋不已。从2021年1月1日零时起,长江流域重点水域开始实行“十年禁渔”。禁渔第一年,越来越多的人就在长江中看到了极度濒危物种——江豚的身影。武汉白鱀豚保护基金会理事长王丁深有感触地说,江豚种群的恢复增长说明,长江流域的生态环境正在不断改善。

“我们每年都做很多小规模的考察。从小规模的考察结果来看,确有呈现一个恢复性增长的趋势,所以我们可以有所期待。”王丁说。

长江经济带持续探索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新路子成效明显。长江江豚的种群恢复只是中国生态环境变好的一个小样本。良好的生态环境既是自然财富,也是经济财富,关系到经济社会发展的潜力和后劲。

“林长制”全面推行,让绿水青山真正变成致富的金山银山

2021年,我国全面推行“林长制”。各地因地制宜开辟林下经济、森林旅游等新渠道,努力让绿水青山真正变成老百姓增收致富的金山银山。

江西吉安青原区正在发展林下种植中草药。眼下虽然是冬季,但在青原区育群中药材种植基地里,当地合作社的成员正利用中药材冬天生长缓慢期除草松土,为来年的生长做准备。江西省吉安市青原区区级林长周忠瑜介绍,目前青原区投入资金800多万元,在林下共套种中药材3200多亩,带动周边群众特别是贫困户脱贫增收。

周忠瑜说:“我们区里面仅靠林下套种中药材这一项,就带动80余户贫困户脱贫致富,贫困户户均增收1.2万余元。”

而在江苏句容,“林长制”带来的生态好风光,开辟了增收的新路子。句容李塔村,地处丘陵岗坡地区,林地面积比较大,在辖区林长的指导下,村里发展以林业为基础的乡村旅游。虽然是冬天,但是这里的青山绿水依然吸引着南京、常州等周边城市的游客来这里感受大自然。说起生态旅游,江苏省句容市茅山管委会总林长贡月明津津乐道。他说,森林生态旅游不仅带来了游客,而且拉动餐饮、民宿、农产品等消费,助推农民增收。

贡月明说:“游客达到了120万人次,直接带动了我们农民收入的增长。这几年我们当地老百姓每年的增收都超过了10%。”

最新数据显示,实行“林长制”,推动全国林草总产值超过8万亿元,形成了经济林、森林旅游年产值都超过万亿元的支柱产业。

“双碳”目标下 经济社会绿色低碳转型取得新进展

生态之美,催生发展之变。2021年我国积极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被纳入生态文明建设整体布局。

“双碳”目标下,我国大力发展可再生能源,绿色低碳转型取得新进展。截至2021年11月底,我国可再生能源发电累计装机容量超过10亿千瓦,占全国发电总装机容量的比重达到43.8%。新能源汽车已基本形成完整产业链,全年产销量有望达到330万辆,保有量占全球一半以上。氢能、储能等领域技术创新和商业化应用正在加快推进。

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是一场广泛而深刻的经济社会系统性变革,它正在重塑生产体系、流通体系、消费体系。2021年,相关主管部门屡次发文,遏制“高耗能、高排放”项目盲目上马,引导“两高”项目低碳绿色转型发展。国家电网浙江杭州供电公司能源大数据中心工作人员杨翾说,目前他们正在用大数据,精准计算出每家高耗能企业每天的用能量。很明显,下降了!

“杭州全市512家高耗能企业的用能量同比下降了13.6%,目前杭州每万元产值仅需能耗0.29吨标煤,已经优于欧洲的平均能耗水平。”杨翾说。

工业的绿色制造体系初步形成

2021年,我国工业的绿色化改造步伐不断加快,绿色制造体系初步形成。工信部部长肖亚庆指出了未来的方向。

肖亚庆说:“着力完善绿色制造体系,完善工业绿色低碳标准体系,大力推进绿色设计,培育一批绿色工厂、绿色供应链、绿色工业园区。做好初级产品供给保障,编制工业资源综合利用实施方案,建设一批高水平工业资源综合利用基地,切实降低单位产品能耗物耗,提高投入产出效率。”

碳金融、绿色金融产品不断创新 助推节能减排

实现“双碳”目标,推动技术和机制创新必不可少。建设全国碳市场,通过市场的方式控制和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就是一项重大制度创新。2021年7月16日,全国碳排放权市场正式启动上线交易。目前,全国碳市场已经完成了第一个履约周期,共纳入发电行业重点排放单位2162家,年覆盖温室气体排放量大约45亿吨二氧化碳。上海环境能源交易所总经理刘杰评估,全国碳市场还有非常大的发展空间。

刘杰说:“其中有超过半数的重点排放单位参与了市场交易。按照履约量来计算的话,全国碳市场在2021年的履约完成率达到了99.5%,超过了预期。由此可见,全国碳市场的发展空间还是非常大的。”

不断创新的绿色金融也在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2021年以来,绿色金融在标准制定、激励政策、国际合作等方面取得了重大突破。绿色信贷、绿色债券、绿色信托等规模都在不断增长。截至2021年三季度末,我国本外币绿色贷款余额达到14.78万亿元,同比增长27.9%,高于各项贷款增速16.5个百分点。刘杰透露,碳金融创新的步伐还将继续加快。

刘杰说:“在碳金融创新上,2022年我们还有一些重点推动的产品创新,将在碳金融方面开展一些相应的探索,比如,碳排放权质押、碳回购、借碳等碳金融业务,还有一些增强碳金融市场活力的(创新),比如说推出我们的远期产品、掉期衍生品等。”

言必信、行必果。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要坚定不移推进,但不可能毕其功于一役。新的一年里,我们要坚持“稳字当头,稳中求进”,在经济发展中促进绿色转型,在绿色转型中实现更大发展。

编辑:赵亚芸
原创版权禁止商业转载 授权>>
转载申请事宜以及报告非法侵权行为,请联系我们:010-568071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