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佛山12月18日消息(记者刘柏煊)据中央广播电视总台经济之声《天下财经》报道,第一届全国博士后创新创业大赛18日在广东佛山拉开大幕,这也是我国博士后制度实施以来举办的规模最大、层次最高、覆盖面最广的全国性博士后创新创业赛事。

本次大赛具体有哪些看点与亮点?高层次创新型青年人才如何获得更好的成长环境?人社部专业技术人员管理司司长李金生接受了总台央广记者的专访。

一个主题、四个赛项、八个赛道

记者:正在举行的全国博士后创新创业大赛是“第一届”。大家很关心,在18日到20日短短三天时间里,参赛选手和队伍如何展开比拼?

李金生:简单来说,这次大赛的内容就是:一个主题、四个赛项、八个赛道,还有同期举办的系列活动。一个主题就是大赛以“博采科技精华、创新引领未来”为主题,四个赛项就是设创新赛、创业赛、海外(境外)赛和揭榜领题赛等四个组别,八个赛道就是分为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制造、新材料、新能源(含新能源汽车)、生物医药与大健康、现代农业与食品、节能环保以及其他产业领域等八个专业领域进行比赛。

总决赛期间,将同步举办博士后工作成果展示、全国博士后人才交流与科研成果转化对接等活动。共有超过5000个团队、2.4万人报名参赛,经过层层选拔,有47支队伍、超过1400个高水平项目脱颖而出进入总决赛。

“八个赛道”全部聚焦科技前沿

记者:您刚刚提到“八个赛道”,这八大领域都是聚焦科技前沿的。这样的设置背后有什么样的考虑?

李金生:八个领域都是“十四五”规划确立的重点领域,都属于科技前沿、交叉学科,很多属于关键核心技术和“卡脖子”领域。

比如,专业领域都与数字技术和制造业密切相关,而且不是一般的传统制造业,而是高端制造、智能制造与信息技术密切结合的数字化制造。再比如,大赛关注节能环保和生命健康领域,都是国家战略急需领域。

我们希望通过大赛激发广大博士后的创新创业潜能,鼓励博士后勇做新时代科技创新的排头兵,抢占未来竞争制高点,为深入实施制造强国战略贡献博士后力量。

揭榜领题赛:英雄不论出处 谁有本事谁揭榜

记者:“揭榜领题赛”是本次大赛非常有代表性的一个赛项。“揭榜领题”就是把需要的关键核心技术项目张出榜来,英雄不论出处,谁有本事谁揭榜、谁领题。本次大赛在全国征集了大约200个技术攻关需求,相应奖励金额超过5000万元。“揭榜领题赛”具体如何进行?

李金生:我们这次大赛设计了“揭榜领题”赛这一新的竞赛形式,目的就是以产业需求为导向,给青年博士后提供一个同台竞争、脱颖而出的机会,破除单位、职称、地域、年龄等限制因素,以科研实绩论英雄。

主要做法是:由企业和科研单位发榜,列出亟待解决的科研课题;由博士、博士后揭榜,提出技术解决方案;由专家评榜,对应征方案进行评选;最后是中榜,双方对接洽谈合作,达成目的。

此次共张榜公布约200个项目需求,涉及项目资金总投入约20亿元,张榜单位提供的成功揭榜奖励总金额超过5000万元。

博士后制度已成为青年创新人才成长的“高速路”

记者:博士后人才是本次大赛的主角,也是国家高层次领军人才的后备力量。我国博士后制度经历了30多年的改革发展,目前交上了什么样的“成绩单”,还有哪些地方需要“补短板”?

李金生:博士后是既有明确聘期又具有流动性质的青年科研人员,博士后制度因其高起点、交叉性和灵活性,成为全球通行的吸引培养使用创新型青年人才的重要制度。

我国的博士后制度是1985年建立的,到目前共设立了7200多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和工作站,累计招收28万多名博士后研究人员,初步形成了一套具有中国特色、贯通产学研链条、符合高层次创新型青年人才成长规律的制度体系。目前已经取得了一些成果。

一是博士后制度已经成为青年创新人才快速成长的“高速路”。党的十八大以来,博士后进站人数由2012年的1.25万人增长到2020年的2.79万人,招收人数实现翻番。绝大部分出站博士后成为单位的领军人才和科研骨干,有150位院士在国内从事过博士后研究工作,他们当选院士时的平均年龄比其他院士年轻3岁。

二是博士后已经成为科技创新的“生力军”。2020年,青年基金项目近30%由在站博士后研究人员获得,获资助比例是其他申请人的1.6倍。

三是博士后制度已经成为企业创新主体的“助推器”。在企业设立博士后科研工作站是我国博士后制度的创新,有力促进了企业技术创新。目前,数千家企业、160个园区招收博士后人员达4.1万人,近5年新设立博士后科研工作站近900家。

四是博士后制度已经成为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的“试验田”。博士后制度突破了传统人事管理体制在户籍、编制、人事关系、职称评定等多方面体制机制性障碍,坚持培养使用相结合,坚持产学研相结合,坚持交叉培养跨学科复合型人才,畅通了人才流动渠道。

但现阶段我国博士后事业与高质量发展对人才工作的要求相比,还面临博士后日常经费投入不足、对海外优秀青年人才的吸引力不足、企业博士后工作有待加强等困难和问题。下一步,我们将进一步做优做强“博士后创新人才支持计划”和国际博士后支持计划,建立多元化经费投入保障机制,做好新时代博士后工作。

原创版权禁止商业转载 授权>>
编辑:任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