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北京1月15日消息(记者刘柏煊)据中央广播电视总台经济之声《天下财经》报道,北京时间15日晚9点,继本月8日的第四条款磋商报告之后,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发布了最新专题研究报告,继续聚焦中国经济形势与宏观经济政策。新出炉的报告既是一张详细的“体检单”,也是一份经济发展的“行动指南”。本次报告有何亮点?如何展望中国经济的复苏前景?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央广记者在第一时间专访国际货币基金组织驻华副代表李鑫。

图为IMF最新中国经济专题研究报告中文版封面(15日发布)
图为第四条款磋商报告中文版封面(8日发布)
  中国经济活动在2021年将继续回归常态
  总台央广记者:IMF最新预计2020年中国GDP增速为2%左右。是如何得出这样的预测的?
  IMF李鑫:在新冠肺炎疫情暴发以来,中国推出了很有力的防疫措施,并且迅速开展政策行动来缓解新冠肺炎疫情对经济带来的影响。
  我们看到,在2020年第二季度经济重启之后,财政政策转向支持国内需求,我们估计2020年相机决策的财政政策规模会达到GDP的4.7%左右,预计将拉动GDP增长2.2个百分点。同时,中国央行采取支持性的货币政策,降低各种政策性利率,从而带动贷款利率、特别是企业贷款利率进一步下降。中国央行还与其他部门合作,利用一系列的非利率工具为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提供更多支持。
  从实际数据上看,我们看到中国经济在2020年第二季度就开始了迅速反弹,是一个“V”型反弹,并且在第三季度继续保持快速增长。尽管第四季度的数据还未出炉,但各种预测性指标都显示,增长势头延续到了第四季度。
  在对外贸易上,尽管各国疫情还有封锁措施使得全球贸易总量显著萎缩,但对中国出口的医疗和防护设备以及居家办公相关电子产品的需求强劲。此后,疫情在一些国家出现了反复,外部对中国出口的其他商品的需求也有所增加。我们看到本周官方公布的最新数据,中国在2020年成为全球唯一实现货物贸易正增长的主要经济体。我们预计中国2020年的GDP增速将达到2%左右,也是世界主要经济体中唯一能够实现正增长的国家。
  增长驱动力将从公共部门支持转向私人部门需求拉动
  总台央广记者:2020年极其特殊。那么对于2021年中国经济的复苏前景,你们给出的最新判断是?
  IMF李鑫:我们认为,中国的经济活动将在2021年继续回归常态,并且复苏将变得更加均衡。随着私人部门收入持续恢复,私人消费和企业投资动力将逐渐增强。增长的驱动力将实现从2020年的公共部门支持向2021年的私人部门需求拉动的平稳过渡。
  随着私人部门的需求改善,我们认为,在2021年,应该继续保持适度扩张的宏观财政和货币政策。财政政策的重点应转向加强社会保障体系和促进绿色投资。同时,鉴于通胀还处于比较低的水平,货币政策可以保持宽松。考虑到2020年是一个极其特殊的年份,我们预计中国在2021年有望实现8%左右的经济增长。
  扩大疫苗生产接种要与其他抗疫措施结合
  总台央广记者:从您个人的角度观察,疫苗会在全球经济复苏当中扮演“加速器”的作用吗?
  IMF李鑫:仅在这里谈谈我的看法。一种或几种有效疫苗的大规模生产和广泛接种将对全球范围内的抗疫产生巨大帮助。但同时我们要清楚地看到,疫苗不可能在短期内完全替代现有行之有效的抗疫措施,必须把两者结合起来,打一套“组合拳”,才能干净利落地战胜疫情从而恢复经济。
  中国以及其他一些亚洲国家(比如越南)的经验已表明,即使在没有疫苗的情况下,快速检测、快速追踪等措施如果及时实施并且一以贯之的话,可以有效控制住疫情传播的速度和广度,并且经济能够较快地恢复到接近正常条件下的水平。
  另外,在包括中国在内的新兴经济体和发展中国家,电子商务特别是在移动互联网端的广泛应用也对抗疫和稳定经济发挥了重要作用。这些都是很重要的经验,值得一些国家借鉴,尤其适用于那些在疫苗获得上面临挑战的中等收入和低收入国家。
  通过接种疫苗在全球范围内使人们获得群体免疫,从而彻底实现跨境贸易和人员交流的正常化,恐怕需要相当一段时间。我们看到,现在虽然有几种有效疫苗已经投入使用,但疫苗的生产能力不能在短时间内满足世界各国人民的需求,尤其是低收入国家。
  在一些已经获得疫苗供应的国家,仍需解决如何有效有序地运输、分配和施打疫苗的问题。我们仍不能对疫情传播放松警惕,需要把扩大疫苗生产、接种与其他有效抗疫措施有机结合起来,这样才能最终赢得和疫情的“马拉松赛跑”的胜利。
  我们注意到中国在国际疫苗合作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并已承诺帮助促进向低收入国家供应疫苗。这是国际社会一项重要的努力。我们非常鼓励这样的合作,认为这对我们所有人战胜疫情、对全球经济的恢复都非常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