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北京3月3日消息(记者胡波)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网络购物、餐饮外卖、网络游戏等“宅消费”逆势大涨,成为一抹亮色。其中,“云买菜”是很多人的首选,但预约爆满、订单激增的同时,菜品质量、配送时效等问题也受到部分消费者诟病。中央广播电视总台经济之声系列报道《“宅消费”里的学问》,今天(3日)推出第一篇:“云买菜”,生鲜电商的春天来了吗?

  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让绝大多数人都不得不选择“宅”在家中,并改变自己的买菜方式,互联网“云买菜”“无接触”的安全购物模式,也因此成为人们采购食品的重要方式之一。这其中,既有早已习惯于网购的年轻人,也不乏对网购还不太熟悉的中老年人。不少人都说,没想到“线上买菜”这么方便,现在已经习惯“云买菜”了。有消费者表示:“经过这次,我觉得宅在家里网上购物,尤其是购买生鲜产品还是很方便的,而且加上它是‘无接触’的,送到小区门口,让我们心里觉得放心安全,还是挺认可的,以后会继续购买。”还有消费者说:“我是挺喜欢‘线上买菜’的,从配送效率来讲,每日优鲜、盒马、多点,这三个平台几乎都能在一个小时之内送到我家。”

  “云买菜”需求井喷,带来生鲜电商订单爆发式增长。京东生鲜的工作人员甘莉介绍,京东生鲜在疫情期间的生鲜总销量达到13万吨,牛羊肉、鸡肉的销量甚至同比增长了五倍。甘莉表示:“像牛肉、鸡肉、车厘子成交额会比较高一些,基本上都超过了300%、200%的涨幅。另外,全国蔬菜成交额同比增长了将近300%,这个幅度还是比较高的。”

  美团发布的《2020春节宅经济大数据》显示,美团外卖上的蔬菜、肉类、海鲜等在内的食材类商品,平均销量环比增幅达200%。盒马鲜生公关部负责人滕浩介绍,疫情期间,盒马鲜生的网上订单数量相比去年同期呈现激增态势。滕浩表示:“以北京的绿叶菜为例,春节期间整体销量激增至日常的三倍。”

  生鲜电商订单激增,市场开始供不应求。疫情为生鲜电商带来新的机遇,然而短期订单量激增,也给生鲜电商平台带来不小的挑战。由于人力不足,一些生鲜电商平台供货吃紧。有一段时间,用户定好闹钟“抢菜”甚至成为常态,网上还因此流传着一个“北京抢菜指南”,上面标注好了各家生鲜电商APP的库存更新时间,以方便“宅男宅女”们定好闹钟,准时抢菜。

  与此同时,网上也出现不少消费者的吐槽。记者也就此进行了调查。消费者说,在体验网上买菜后发现,生鲜电商平台有的界面设计不符合顾客购买习惯、有的配送商品和下单菜品不符、有的菜品不新鲜、有的配送延时,还有售后服务不到位等问题。有消费者表示:“2月初的时候一些新鲜茄子、蘑菇就买不到了,2月中旬出现了配送超时的现象,不过也可以理解,大家都在网上买菜了。”也有消费者说:“买到的菜有时候不是特别新鲜,有时候图片和实物有差别,品质不好,有时感觉重量好像也不对,还有菜价也比较高。”还有消费者认为:“疫情期间宅家里线上购物很方便,应该对他们说一声感谢,但是也体现出一些问题,包括管理、售后,还有很多东西需要完善。”

  为全力保障消费者的需要,一些生鲜外卖平台采取应对措施。比如,为了缓解订单激增带来的人手紧张问题,盒马联合餐饮企业共同突围,让部分传统餐饮业的闲置人员到盒马上班。滕浩说,截至目前,盒马接纳40多家企业的3000多名共享员工加入临时用工队伍,下一步还将扩大规模。滕浩表示:“随着复工复产的推进,外援们也将陆续返回原来的用工岗位。2月12日盒马宣布了新一轮招聘计划,我们将开放3万个岗位。”

  生鲜电商行业的春天真的来了吗?有的业内人士认为,目前一些消费者的“云买菜”只是暂时的行为,等一切恢复正常后,他们将恢复去菜市场购买生鲜食品的习惯。但中国贸促会研究院国际贸易研究部主任赵萍分析,这次疫情会成为生鲜电商发展的一个分水岭。赵萍表示:“疫情强化了人们的网购习惯,一部分善于研究消费者需求、善于利用大数据进行消费者画像的生鲜电商,可以根据消费者需求的变化,不断完善供应链,这样就可以通过商品配置、改善、配送、体验等一系列操作,从而进一步强化人们在网上购买生鲜的习惯。因此这次疫情可能会改变生鲜电商的市场竞争格局,一些有竞争力的电商的市场份额在疫情过后会进一步扩大。”

  赵萍同时认为,疫情结束后,生鲜电商能否真正拥抱行业的“春天”,考验着平台后续的运营能力。“云买菜”平台要特别注意界面设计符合顾客的购买习惯,做好云仓储的管理,提高供应、配送速度、菜品质量以及菜品价格等综合服务能力,才能留住更多用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