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北京2月10日消息(记者蒋勇)为帮助疫情防控重点企业尽快恢复产能,央行近日宣布设立3000亿元专项再贷款,这些资金对不少疫情防控重点企业来说可谓雪中送炭。记者从央行了解到,首批专项再贷款已经2月10日发放,发放对象包括国家开发银行、中国工商银行等9家全国性银行和10个重点省市的地方法人银行。

  再贷款是央行常见的一种货币政策工具,一般是指央行为了实现货币政策目标而给金融机构发放贷款,再由金融机构把资金贷给相关企业。常见的再贷款包括给农村金融机构发放的支农再贷款,给小型商业银行发放的支小再贷款。

  为全力保障疫情防控重要医用物资和生活必需品供应,坚决遏制疫情蔓延势头,财政部、国家发改委、央行等部门近日出台一系列应对措施。在金融支持方面,央行设立3000亿元专项再贷款,实施优惠贷款利率,加强对生产应对疫情使用的医用防护服、口罩等重要医用物资企业的金融支持。为了鼓励这些重点企业扩大产能,财政部还将对贷款进行贴息。财政部副部长余蔚平说:“加大金融贷款贴息支持力度,增加贴息资金规模,按疫情防控重点保障企业实际获得贷款利率的50%给予贴息,确保企业实际融资成本低于1.6%。”

  民生银行首席研究员温彬认为,3000亿元专项再贷款对企业迅速恢复和扩大产能意义重大。“利率不高于3.15%,同时中央财政按照企业实际获得的贷款利率的50%进行贴息,这意味着企业实际所负担的融资成本不高于1.6%,这些举措形成合力,在量和价上确保防疫企业和基本的生产生活保障企业能够尽快开工、恢复产能,从而尽快地满足疫情防控的需要。”

  首批专项再贷款的发放对象包括国家开发银行、中国工商银行等9家主要全国性银行和湖北、浙江、广东等10个重点省市的地方法人银行。由于这些贷款既享受再贷款支持的优惠利率,又有财政贴息,存在很大的套利空间。为了保障资金专款专用,多部门已经明确对资金投向实行重点企业名单制管理,全国性重点企业名单由国家发改委和工信部确定。

  此外,国务院已经明确审计署后续将对资金的使用情况进行监督。金融机构将做好贷后管理,配合审计部门做好专项再贷款的专项跟踪审计,防止资金“跑冒滴漏”。央行副行长、国家外汇局局长潘功胜说:“这是一项专项的政策安排,所以必须保证这些贷款资金支持的精准性。我们与财政部、发改委、工信部之间建立了名单制,要严格保证这些企业是救灾、救急用的,必须用到最精准的地方。同时,我们建立电子台账,对资金使用情况进行跟踪检查,国家也在安排审计署对这些资金的使用加强后续监督。”

  据了解,金融机构拿到企业名单之后,原则上1天,最长2天,要将贷款发放到名单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