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建华:中国心理学学会工作委员会委员、南昌大学教授、全国优秀社会科学普及名家称号获得者,曾受中组部、中宣部、教育部党组联合表彰

  央广网北京2月3日消息(记者覃勇)春节假期已近尾声,许多人都面临着节后返岗复工问题。专家提醒,一旦决定返岗复工,一定要做好足够的思想准备和科学的个人防护措施,做到健康返岗,高效复工。

  现在是阻击疫情的非常时期,人们普遍宅在家里,返岗复工可能还要跨江过府远行千里,难免会有心理压力。中国心理学学会工作委员会委员、南昌大学陈建华教授指出,此时除了有因工作和生计原因产生的“急迫返岗心态”外,更多的还是“惧怕返岗心态”。

  虽然上面两种返岗复工心态不同,但有一点心理活动是相似的,那就是担心、害怕甚至恐惧。例如担心环境是否安全;恐与人接触怕传染;恐自身防护措施不到位被感染;恐去公共场所;恐工作压力大导致自身免疫力降低等。

  陈建华教授指出,面对人类现在尚不完全认识、不能把握,且带较强传染性的新型冠状病毒,要说不害怕是不现实的,问题是如何调适。

  所谓调适,就是针对个人可能会存在的不适与担心,有针对性地认识与调整,重点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心理建设。

  1、接纳。即接纳自己非常时期要返岗复工的现实。不论是急于还是迫于,都是自己必须返岗复工的原因,别无选择,一旦这样想,心里就会踏实些。二是接纳自己恐惧害怕的心理。焦虑和恐惧是个体在面对压力时正常的反应,适度的焦虑有助于个体渡过危机。全国上下协力防控,说明对这种新型冠状病毒必须给予高度戒备,因此产生焦虑是可以理解的,是正常的,而且适度的焦虑可以让自己对防止病毒感染保持必要的警惕。心理学的认知理论认为,认知变了,情绪和行为也会随之改变。

  2、攀比。攀比往往被人认为是贬义词,但有时确实需要和他人比一比。自疫情发生以来,很多医务人员一直战斗在第一线,没有休息,何来复工;很多社区工作者、公务人员、领导干部也早已复工,比比这些人,是否心理会平复些?

  3、科学。非常时期,出门在外,更要讲究科学应对,不害怕,但也不逞强,念好“不、戴、洗、少、多”“五字经”。

  不——坚守工作岗位,不聚会、不聚餐,不去人多的地方。正常作息,保证饮食和睡眠。

  戴——戴口罩,病毒奈我如何。

  洗——勤洗手,切断传播途径。

  少——减少对不可靠信息的阅读。有些传言真假难辨,容易影响自己导致心理恐慌。

  多——出门在外,多和亲友之间用手机、微信等方式联系,多在心理上互相支持、加油打气,让爱营造出温暖、积极的氛围和心态。

  4、乐观。现在能够返岗复工人员,都是这场疫情中的胜出者,要为自己能继续工作感到骄傲。正常工作能加强心理建设并强化人体免疫系统,只有恐惧心理才会对免疫系统会产生消极影响。“自尊自信、理性平和、积极向上”,是抗击病毒强有力的心理武器。

  5、求助。在返岗复工过程中,如果面对心理困惑自己确实难以调适,建议寻求心理咨询人员帮助。一份烦恼和他人诉说,就变成半份烦恼,何况是向一位专业人士诉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