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北京1月12日消息(记者刘柏煊)数字经济的营商环境还有哪些提升空间?如何让社会共治创造更多社会价值?业内人士在本周举行的第四届网络新“枫桥经验”高峰研讨会上说,数字经济时代,社会共治面临的最大挑战可能不是技术和数据,而是如何打破固有思维,形成联动与协作。

  全国政协文化文史和学习委员会副主任阎晓宏在现场说,以知识产权保护为例,需要区别不同性质的矛盾、采取不同的方法。一些地方出现制售假的问题,都把责任全部归结到政府责任、执法责任或网络平台责任是不完整的。知识产权保护要发挥社会各界的作用,才能有效提高治理能力,不能简单僵化的“一刀切”。

  司法部人民参与和促进法治局局长罗厚如认为,数字经济对社会产生了广泛而深刻的影响,也带来一些治理难题。这要求我们制定完善相关的法律制度,努力为数字经济发展营造良好的法治环境。互联网矛盾纠纷的化解在调解方式、协议达成、司法确认等方面和传统调节模式有很大的不同,需要积极探索创新,不断建立健全符合我国互联网领域特点的调解工作制度。

  数字经济体代表阿里巴巴集团首席平台治理官郑俊芳说,新的环境提供了新的机遇,在这个过程中也需要新的治理。要想实现新治理,现在面临的挑战可能不是技术和数据,而是人们的观念和意识。要打破老思维、老办法,打破常识,才能拥抱新技术和新治理。

  现场多位专家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数字经济时代营商环境的进一步优化,需要在继续深化“放管服”改革的基础上,一方面不断完善相应政策和法规,让不法分子无隙可乘;另一方面,则是在实现社会共治上进行制度创新,通过制度激励更多平台多承担社会责任。如何让社会共治从“共识”成为“法治环境”的一部分,还需进一步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