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北京12月23日消息(记者蒋勇)2019中国金融学会学术年会暨中国金融论坛年会21日在北京举行,年会主题为金融开放、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与金融治理现代化,与会嘉宾围绕深化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优化金融供给等话题展开讨论。

  银保监会副主席梁涛认为,深化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优化改善金融供给,需要把握好“五个结合”的关系。梁涛表示:“一是直接融资与间接融资相结合。应当看到以间接融资为主导的融资结构,一定程度上是由我国国情决定的,充分发挥好间接融资的功能、提升间接融资的效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在发展直接融资方面,既要多措并举增加资本市场长期稳定资金来源,也要持续加强打击财务造假、内幕交易、侵害中小股东权益等行为,真正建立有效的投资人保护制度。二是市场需求导向和承担社会责任相结合。优化金融资源配置,既要遵循市场规律,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也要督促银行保险机构承担好应有的社会责任。三是风险防控与改革创新相结合。四是同业有序竞争与差异化发展相结合。要鼓励银行保险机构通过竞争优化服务、降低成本,同时也鼓励差异化发展,特别是注重引导中小银行回归服务地区经济、服务小微企业、服务城乡居民的本源。五是内部治理与外部监督相结合,进一步提升违规的经济成本和信誉成本。”

  中国工商银行行长谷澍认为,金融供给侧改革要“补短板”,重点是要更好地发展普惠金融。商业银行搞普惠,必须真正实现业务、服务的下沉,依托“四个创新”,破解发展普惠金融的难题。谷澍表示,一是创新构建普惠金融产品体系,优化品种、期限、流程、模式,打造综合金融服务平台,多方位赋能小微企业经营发展,解决“融资难、融资贵”。二是创新运用“线上+线下”立体化服务模式,拓宽普惠金融的服务渠道和服务网络,解决普惠金融服务“最后一公里”落地难题,提高金融服务的覆盖面和小微企业金融服务的可得性。三是创新长效机制,强化普惠考核激励,完善落实尽职免责。四是创新构建普惠金融生态圈,扩大区块链、大数据等金融科技技术在普惠金融领域的应用,为普惠金融提供生态化、场景化、智慧化服务,切实提高服务效率。

  政策性金融是我国金融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政策性金融改革也是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政策性金融机构的代表,中国进出口银行董事长胡晓炼认为,当前政策性金融机构可在推进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上发挥独特作用。胡晓炼提出:“一方面要促进资本市场发展完善。政策性金融机构的资金来源主要是在资本市场发行高信用等级的政策性金融债,具有准主权债的特征,有助于丰富我国债券市场品种,为境内外投资者提供高信用等级的投资工具,吸引外资参与我国资本市场,助力金融市场开放。另一方面政策性金融要聚焦实体经济、支持实体企业,其保本微利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特点,对引领商业机构降低实体经济融资成本可发挥‘鲶鱼效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