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

央广网财经 > 经济之声滚动

央广网

西湖边 那一座熄火的高炉

2016-08-22 12:22:00 来源:央广网

  央广网北京8月22日消息(记者王建帆)杭州西湖往北十来公里,坐落着杭州钢铁集团公司的半山钢铁基地。作为一家大型老国企,杭钢顺应经济转型升级和去产能潮流,在去年12月23号,让半山钢铁基地的高炉结束了近60年的燃烧。经济之声记者最近前往高炉所在地,聆听这一甲子的光阴,几代人的青春故事。

  不能再熬下去了!

  李侃华,杭钢原炼铁厂喷煤车间主任,一位有20年工龄的杭钢人,走进一号高炉空旷的主控室,仍然习惯性地来到会议桌中间,目光聚焦在一把椅子上。从外观看,椅子并没有什么特别,但椅子腿常年与地板摩擦,留下了大小不一的磨痕:

  李侃华:这个位置是值班工长的位置,椅子四个脚的印子都看得到的,以前我也当过值班工长。这个椅子是永远都不动的,365天、24个小时、一分钟一秒钟都必须要有人的。就是这里的董事长来,不管谁来,这个位置上的人坐着是不会站起来的。

  记者:就是要指挥整个生产过程。

  李侃华:是,指挥整个过程。

  穿过走廊,一号高炉静静地矗立在眼前:这是一个外表乌黑斑驳的庞然大物。炉体约五层楼高,几乎填满大半个厂区,底座的一侧是渣口,排放废弃物,另一侧是出铁口,上千度的铁水就是从这里流出。

  然而,从去年12月23号停炉熄火,一号高炉近六十年火花四溅的辉煌,只能留存在杭钢人的记忆中了。杭钢原炼铁厂厂长周忠华,回忆起一号高炉,言谈间充满自豪:

  周忠华:杭州钢铁厂最早叫半山钢铁厂,1956年、57年筹建的时候,整个中国都是一个缺钢少铁的年代,那一阶段,这类地方钢铁厂有三四十家,很多都是建在省会城市。1958年杭钢的一号高炉出了第一炉铁,那时省委书记亲自来剪彩的。

  从出第一炉铁到停炉熄火,五十八年间,半山钢铁基地产出约5810万吨钢材,如果把这些钢材铸成长宽高各1米的钢锭,能在哈尔滨和广州之间连接一个来回。高炉近一个甲子的燃烧,在给当时我国经济建设做出重要贡献的同时,也给833175名职工烙上了“杭钢人”的烙印。据说,当年杭州市民在聊天中,最容易找到的共同话题除了西湖,就是杭钢。

  李侃华:我们这个点到西湖的直线距离是十多公里,我们小伙子的时候带女朋友都骑自行车到西湖边的,距离太近了。

  “距离西湖太近了”,多年以后,杭钢和西湖的交集,冥冥中也成为高炉命运转折一个原因。原炼铁厂喷煤车间主任李侃华:

  李侃华:我们一个厂每天2万多吨东西进来,2万多吨的东西出去,轮子带带的灰尘要带多少出来是吧!污染只能说控制一点,但肯定是有的。

  除了环保,钢铁企业面临的转型升级是高炉命运转折的更主要的原因。原炼铁厂厂长周忠华说,现在互联网经济等新业态才是杭州经济的支柱,钢铁基地已经完成历史使命,不能再熬下去了:

  周忠华:现在一提浙江,就是阿里巴巴,它已经完全可以替代你了。那时候你不能替代的,整个浙江的工业你去了杭钢,那就谈不上了。打个比方来说,如果说当时杭钢营业收入占浙江GDP可能零点零几个百分点,现在就只占零点零零零几个百分点。你说钢铁(业务)能撑到2016年,也可以,但是从宏观经济环境看,那长不了,只是昙花一现。

  送别 只为更好地出发

  6月15号,在关停半山钢铁基地6个月后,工作了超过半个世纪的老一号高炉烟囱爆破成功。一号高炉以及二号、三号高炉的主体设备将被保留,改造成工业遗址,成为历史的一页。而那些在高炉旁奉献了青春的“杭钢人”,正翻过这辉煌的一页,开始书写新的人生。

  下午5点,杭钢南苑社区,高高低低的灌木和藤蔓,院子里嬉戏的孩子,互相搀扶缓慢行走的老人,让这个稍显寂寞的老小区,充满了生活气息。快到吃晚饭的点儿,社区里的老年食堂已经陆陆续续有了不少客人。说是“食堂”,实际上是私人承包的小饭馆,对外开放营业。老板黄敏是个“80后”,正有条不紊地指挥服务员装“外卖”。微胖的圆脸、眼镜后面明亮的眼神、夹杂着陕西口音的普通话,让他显得朴实沉稳。

  黄敏:以前一个不到20人就餐的餐厅,你知道现在有多少人吗?现在日就餐人次已经达到了300人。

  不过,早在八个月前,黄敏的身份还是“杭钢转炉炼钢厂炼钢技术主管”。想想往事,有时候仿佛不太真实,但看着眼前的这一切,黄敏又多少为自己感到骄傲。杭钢的分流,让他找到了自己的“事业”。就在不久前,他以这个食堂为平台,和好友一起注册成立了一家养老服务公司:

  黄敏:(关停)并不是像有些人理解的那样是一件坏事,我觉得对我自己来讲反而是件好事情。如果我没有跳出来,那我可能惯性思维做原来的事情,就是循规蹈矩。但现在从刚开始的设立公司,甚至到现在跑去送外卖,这是非常好的体验。

  和黄敏比,李侃华对未来并没有那么强的确定感,虽然曾经是杭钢的车间主任,但转型就意味着从零开始,毕竟是45岁了,家庭压力也不小:

  李侃华:最难过的是大概48、49岁的,家里负担比较重,出去多是做零零碎碎的、打杂性的工作。在杭钢掌握的技术,如果到其他钢铁厂去,我们这些人是很好的人才,但是出去做(其他行业),基本上就意味着清零。

  老国企光环的消失,预期角色的改变,让李侃华感到不适应。等资产处置完成后,他就要面临二次分流。虽然有这样那样的困难,但好在还是能找到适合自己的通道。一想到这,李侃华心里还是踏实的。

  李侃华:(比如)我们很多员工双职工,夫妻两个都在杭钢,现在一下子关掉了,这生活保障问题,是很现实的东西。杭钢在这方面就有政策,你提出来有一个人有点小要求,或者说要留下来再做做等,领导都考虑进去了。

  从去年8月到今年初,杭钢用150天完成了1.2万人的分流安置。无论是在高炉旁贡献了几十年青春的李侃华们,还是80后黄敏们,每位分流职工都有12个选项,像选择服务输出、自主创业的都有6年过渡期;工龄补助标准在省属国企及全国同行中都处于领先水准。正是因为有力的政策保障,李侃华和黄敏都能选择到一条适合自己的路。黄敏说:

  黄敏:这个跟周围人的帮助,包括杭钢有形无形的大背景的支持,以及街道社区在转型升级中给我们很多便利,都是密不可分的。从这角度说,我是幸运的。因为我还看到很多怀揣梦想的人,他们现在还是屡屡受挫。

  夏天的晚上6点,天还很亮,黄敏的小饭馆里坐满了吃饭聊天的顾客,很是热闹。吃完饭的顾客在门外溜达,一群人围着饭馆门口的四张展板看,那是黄敏自己设计、制作的“历史的回眸”,关于杭钢的历史,关于他们自己的历史:

  黄敏:这上面的字都是我斟酌很久的,确实承载了很多人的青春和梦想。这块是我们杭钢从破土动工一直到后面的照片;这个是我们很有经验的转炉厂连铸车间最后一炉钢浇好之后,他们的合影。

  “一贯秉承杭钢精神的半山钢铁人们,经历了转型升级的阵痛,带着不舍和些许期待,振作精神,再次踏上了新的征程。”黄敏说,展板上的这句话是他送给他们这些杭钢人的,也很想送给和他们一样,在这次去产能过程中将要重新选择命运的钢铁人。

编辑:昌朋淼

关键词:杭州;钢铁;西湖

说两句

相关阅读

杭州发布跨境电商指数和白皮书

今天下午,杭州市委、市政府发布了杭州跨境电商指数。2016年6月,杭州市跨境电商发展总指数为166.03点,环比增长了7.45个百分点,保持逐月连续增长态势。2015年度白皮书今天也同时发布。

2016-08-18 22:05:00

杭州千岛湖举办“民宿嘉年华”活动

近日,由淳安县委宣传部、中国摄影报社、千岛湖风景旅游委员会、富文乡人民政府等单位主办的“‘白云深处有人家’民宿体验节暨中国摄影报走进富文联谊活动”在富文乡青田村乡村旅游咨询服务中心开幕。

2016-08-17 17:57:00

一业余体校被誉为体育界的“蓝翔” 先后输出13位世界冠军

孙杨、傅园慧、叶诗文……泳坛这些响当当的名字,竟然都来自同一所杭州的体校。这个坐落于杭州曙光路的业余体校是一个不折不扣的“游泳冠军摇篮”,先后输出过13位世界冠军。

2016-08-15 16:47:00

参与讨论

我想说

302 Found

302 Found


nginx
302 Found

302 Found


nginx
302 Found

302 Found


nginx

央广网官方微信

手机央广网

点击排行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6807188 新闻热线:4008000088 E-mail:4008000088@cnr.cn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 0102002 京ICP证150508号 京公网安备11040202120007
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介绍 | 央广网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