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过抗疫大考,可以说,在艰难时刻中国产业链没有掉链子。那么,如何稳定优化产业链供应链,如何巩固中国制造业的优势?就此话题,经济日报记者采访了全国人大代表、海尔集团总裁周云杰。

  提升本土化配套率以及关键技术的攻关能力

  周云杰代表认为,疫情是对中国产业链和供应链一次重大考验,众多中国企业快速复工也体现出了中国产业链强大的生命力。但是,当前保产业链供应链稳定是一个重要话题。应对产业链价值链供应链的重构,乃至市场结构的重构,需要统筹考虑全球的产业链体系。从国内来看,应该建立中国本土化的配套率以及关键零部件和关键技术的攻关和研发能力,使得在中国能够建立起超级工厂。“所谓的超级工厂就是基本上可以在本土可以实现本土化配套。”周云杰说。

  从全球来看,像海尔这种国际化企业,有很好的全球统一供应链体系。但是疫情也带来一个重要启示,比如当疫情突然来临的时候,或者疫情变成常态化的时候,如何让自己的产业链更有效率?周云杰认为,让产业链变短,是每一个企业要面临的挑战,而要解决这个问题,最好的方案是利用工业互联网。

  工业互联网构建抗风险能力更强的产业链

  为什么说最好的载体就是工业互联网?周云杰举例,海尔搭建的工业互联网平台,让海尔和海尔供应链上的应用物资企业在正月初五就能正常满负荷生产,甚至超负荷生产。2月10号,除了武汉的工厂以外,海尔基本上实现了正常复产,而且可以调度供应链资源,物流资源,统筹协调,满足市场的需求。疫情期间,海尔还推出了一个抗疫物资供需对接平台。

  这个平台上线以后,连接了防疫物资的生产厂家,也连接了设备供应商,也连接了原材料供应商,同时连接了需求方,使得海尔没有一条口罩生产线,但是提供了20多个品类,8700多万件防疫抗疫物资,搭建了一个高效的产业链集合平台。当时山西省某地上了这个平台以后,在短短的4天时间,就为它组建了一条日产10万只口罩的生产线。当地政府为了感谢海尔工业互联网平台的赋能,给口罩命名叫“海马”。也就是说,这个平台成为了一个防疫物资的产业集群。

  “我认为工业互联网可以赋能中小企业,让他们上平台,形成产业集群,构建抗风险能力更强的产业链。”周云杰自信地说。

  产业链必须和品牌建设结合

  周云杰尤其强调,产业链永远和品牌建设结合在一起。“从制造强国到品牌强国,这也是习总书记一直在要求的。”周云杰说,以家电企业为例,中国的白色家电制造占全球56%,但是中国品牌在中国以外的海外市场,品牌份额只有8.9%,而这8.9最终71%是由海尔贡献的。“真正建立一个有生命力的、有弹性的产业链,离不开建立一个强大的品牌体系。我认为应该鼓励更多的中国企业,不是简单的做代工,而是创建自己的品牌,那么这样强大的品牌体系会与产业链形成良好的互动,增加我国产业链的柔性和弹性。”周云杰说。

  当然,要建设一个好的产业链,一定不要封闭起来做产业链,而应该和市场做好互动。周云杰认为,从这次疫情情况来看,复产的速度要远远快于消费恢复的速度,所以说产业链的建设一定要和市场建立一个良好的互动关系。也就是说,让消费者变成产消者,既是消费者又是生产者,消费者要参与产品的设计,参与到产业链之中来,这样产业链才会有活力,有潜能、有韧性。

  周云杰认为,联合国对产业分类一共是41个品类,中国是唯一一个全部涵盖的国家。改革开放40年来,我国形成了一个完整的产业链体系以及高素质的员工队伍,特别是在数字化和信息化方面,在互联网建设方面,中国也正走在世界前列。“正是因为中国有这40年的打磨,从资金链、产业链、价值链、人才链形成了四链合一,因此,中国制造业保持自己的优势具备很好的底气。

  “我们要研究如何升级自己的产业链,让产业链的深度和厚度更深更厚,更加饱满。”周云杰充满信心。(经济日报记者 祝惠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