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北京4月22日消息(记者 马文静)自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为支持企业渡过难关、有序复工复产,银保监会等部门出台了对中小微企业贷款延期实施返本付息安排、金融支持产业链协同复工复产等一系列举措。政策成效如何?为何部分企业对政策效果感受不明显?22日,银保监会副主席黄洪在国新办新闻发布会上进行了回应。

  黄洪表示,自疫情发生以来,银保监会单独或会同相关部委出台了一系列支持复工复产措施,主要涵盖四个方面:

  一是优化疫情防控领域的金融服务。要求金融机构积极满足卫生防疫、医药产品制造及采购、公共卫生基础设施建设、科研攻关等方面的合理融资需求,鼓励通过适当下调贷款利率,完善续贷政策,增加信用贷款和中长期贷款等方式,支持企业战胜疫情影响。根据银行业协会统计,银行机构为抗击疫情提供信贷支持已超过2.5万亿元。

  二是对中小微企业贷款延期实施返本付息安排。按照市场化、法治化的原则,对2020年1月25日以来到期的困难中小微企业贷款,实施临时性延期还本付息安排,免收罚息,不下调贷款风险分类,不影响企业征信记录。至3月末,银行机构已对约8800亿元中小微企业贷款本息实施了延期。

  三是支持产业链协同复工复产。引导银行持续跟进产业链上下游复工复产的需求,支持企业以应收账款、仓单和存货质押等方式融资,推动核心企业获得融资后,以适当形式向上下游企业支付现金,降低上下游中小微企业资金压力和融资成本。

  四是持续提升小微企业等普惠金融服务质效。按照“增量、扩面、提质、降本”的总体目标,强化分类考核督导,督促银行机构稳定信贷供给,加大对小微企业复工复产的金融支持。截至3月末,全国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12.55万亿元,同比增速25.93%,远高于各项贷款的同比增速。

  对于部分企业反映的对金融支持政策感受不明显的问题,黄洪表示,政策实施整体顺利,效果已初步显现,但在政策落地过程中,存在四方面问题:一是一些企业可能不符合条件;二是一些企业因为第三方担保续贷问题等因素没有享受相关政策;三是一些企业因为不了解相关政策没有提出申请;四是部分银行保险机构在贯彻落实政策上工作不够细致,服务能力没有跟上。

  “对于这些问题,银保监会高度重视,我们正在采取措施逐个解决。”黄洪表示,下一步银保监会将继续抓好政策落地工作,通过加强窗口指导、政策辅导、监测统计、总结评估等,督促指导银行保险机构用好用足用活相关政策支持,加大银企沟通协调力度,确保政策落实不打折扣、政策效力不层层递减,不断提高企业的获得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