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

百万亿级资管市场迎新规 监管科技助力化解金融风险

2018-04-29 10:34:00来源:央广网

  央广网北京4月29日消息(记者 王明月)在征求意见稿发布5个多月后,4月27日,《关于规范金融机构资产管理业务的指导意见》(下称《意见》)正式发布。

  “资管新规是顶层架构的规范性文件,经过了多方的论证,考虑到了方方面面的情况,而并不仅仅是投资端。”浙商银行资管部总经理朱永利向央广网记者表示。

  这份“顶层架构”文件在打破刚性兑付、破除多层嵌套、降低分级杠杆、禁止资金池模式等问题上做出了明确要求,也体现了与此前出台的一系列政策之间的一脉相承。

  对于百万亿元规模的资管市场而言,《意见》的出炉对于回归主动管理本源,营造公平竞争环境,防范金融风险而言,意义非凡。

  打破刚性兑付,促进提升银行理财质量

  在以往的资管行业中,刚兑较为普遍,造成的结果就是:对于存款性金融机构而言,表外理财成为了商业银行的实际负债,而该部分的信用派生能力无限制扩大,由于不计入广义货币之中,监管当局又无法对其风险进行准确把握,带来了风险隐患。

  对于非存款性金融机构来而言,在大量结构化产品中,无论产品整体盈亏与否,优先级产品总可“旱涝保收”,损害了劣后级投资者利益,不符合“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基本原则。

  因此,此次资管新规的核心就是打破刚兑。关于刚兑的认定情形,新规明确包括“违反净值原则对产品进行保本保收益”“采取滚动发行等方式保本保收益”“自行筹集资金偿付或委托其他机构代偿”等。在打破刚兑后,资管产品出现兑付困难时,金融机构不得以任何形式垫资兑付。在此背景下,银行理财的规模是否会受到影响?

  朱永利认为,打破刚兑并不能直接对银行理财规模形成冲击。“刚兑是在投资资产收益不能覆盖的情况下,将其他资金兑付给投资者,而银行理财整体上是稳健的。”朱永利表示,银行内部风控的积累、风险的偏好、强监管的要求和社会各界给其的定位,使得银行理财在打破刚兑之前就是偏稳健的,银行理财基本上能实现收益覆盖成本。

  海清FICC频道全球首席经济学家邓海清等人认为,对于未来银行理财规模,确实存在较大不确定性,一方面随着银行理财“类存款”向“公募基金化”的转型,刚性兑付的优势将随之不再,银行理财能否保持现有的规模优势存疑;但另一方面,银行网点众多,且与居民保持着良好的关系,相比其他机构,银行的渠道优势仍然非常明显。

  “受资管新规的影响,金融机构会有一个转型的过程,包括对存量业务的过渡处理等,表外业务的规模在短期内可能会保持平稳或略有下滑。”中信证券资管业务总监魏星表示,长期来看,随着投资管理能力的提升和金融服务的精细化,以及投资者的不断成熟,资管行业的未来是值得期待的,只是要经历目前的调整期。

  延长过渡期限,利于化解非标存量风险

  除打破刚兑外,对于非标的严格限定,也成为热议的焦点。“非标”全名非标准化债权类资产。在过去,为了满足一些房地产企业、地方融资平台等企业的融资需求,银行借道信托贷款、委托贷款、明股实债等方式,将这部分融资转为非标准化债权类资产。

  央行有关负责人表示,在非标准化债权类资产投资方面,《意见》明确标准化债权类资产的核心要素,提出期限匹配、限额管理等监管措施,引导商业银行有序压缩非标存量规模。 

  对此,邓海清等人认为,对于“非标”采取“强压政策”,或进一步印证了政策层希望“表外转表内”。而这种趋势,从社会融资结构可窥一二。据央行最新公布的第一季度社会融资数据,两大非标来源――委托贷款和信托贷款分别同比多减9661亿元、同比少增6591亿元。邓海清等预测,由于表内监管和限制远高于表外,社会融资总量增速继续下滑是大概率事件。

  值得指出的是,非标作为金融乱象高发的地带,容易滋生监管套利。相较于征求意见稿,《意见》对于非标的限定更为严格,比如对标准化资产的认定上,仅国务院同意的交易场所可以被认定为“标”。

  “《意见》有关标准化债权和摊余成本法的相关规定虽然比较严格,但仍留有解释的空间。”魏星表示,关于非标的定义,从统一规制的目的出发,有规定比没有规定好。另外,此次过渡期延长到一年半,为存量化解提供充足的时间。“根据目前存量非标资产的期限来看,到2020年底大部分资产能够到期。剩下的小部分,可通过回表、转标、或者发行期限匹配的产品等多种方式解决。”魏星指出,资管新规对于标准化债权的定义虽然比征求意见更严格,但问题的解决是一个“渐进式、多渠道”的过程。

  朱永利也表示,虽然整体上对标准化的定义比较严谨,但是实际上对非标的承让进行了新老划断的处理,是十分积极稳妥的,不会引起市场较大的波动。“资管新规在制定过程中,征求了各方的意见,针对非标等问题,央行对存量规模、期限结构等进行了相对缜密的测算。”朱永利解释说。

  中国农业银行投行部总裁彭向东指出,过去几年非标的数额增长较快,而未来,要看私募产品的发行能力,能发多少产品线才能投多少非标,理论来讲非标并非消失,数量上可能会有大幅的下降,但对银行理财来讲,非标作为一种特色的资产,未来空间尚存。

  消除多层嵌套,监管科技助力制度落地 

  而在消除多层嵌套方面,《意见》统一了同类资管产品的监管标准,要求监管部门对资管业务实行平等准入,促进资管产品获得平等主体地位。同时,《意见》要求规范嵌套层级,允许资管产品再投资一层资管产品,但所投资的产品不得再投资公募证券投资基金以外的产品,禁止开展规避投资范围、杠杆约束等监管要求的通道业务。

  此外,根据《意见》要求,实行穿透式监管,对于多层嵌套资产管理产品,向上识别产品的最终投资者,向下识别产品的底层资产。从监管角度而言,对于金融产品的嵌套进行穿透容易实现吗?

  对此,朱永利认为,资管新规的出炉,一方面市场主体实现平等进入,不再有理由做嵌套 ;另一方面,嵌套层级减少到一层,实现穿透的难度减小了不少。此外,央行等监管机构近年来花费了大力气做金融数据统计,在基础设施方面,做了大量的IT系统、数据系统的工作。在制度保障下,消除多层嵌套,实现穿透管理是很容易实现。

  近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全面推进金融业综合统计工作的意见》。魏星认为,资管新规已经明确人民银行负责统筹资管产品的综合统计工作。未来不同监管机构之间在金融统计方面的协调性会大大增强。“对于资管机构来讲,无论资金来源是什么,投资方向是什么,都要按照穿透原则如实填报,监管层进行数据整合后则可以准确了解市场的全貌。”魏星表示,在技术方面, Regtech(监管科技)在近几年的进步是非常快的,而这也将有利于加速数据整合的过程。

  “以前三会对各自监管的金融产品进行统计,相对比较分割。但是现在,金融数据统计在制度建设和科技布局上正在快速完善和提升。”魏星说。

编辑: 王雨馨
302 Found

302 Found


nginx

百万亿级资管市场迎新规 监管科技助力化解金融风险

对于百万亿元规模的资管市场而言,《意见》的出炉对于回归主动管理本源,营造公平竞争环境,防范金融风险而言,意义非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