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

央广网财经 > 财经滚动

央广网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与稳增长并非二选一

2015-12-14 06:26:00 来源:经济日报

  12月11日,在中车长客高速动车组制造中心,两辆高速动车在进行装配工序。产业结构优化、产业升级、新兴产业发展等,是供给侧改革的重要内容之一。 新华社记者 张楠摄

  强调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意味着要更多强调市场的作用,但并非不要政府的作用;意味着要把眼光放长远,强调长期的可持续发展,但并非不管短期的发展;意味着要深化改革,完善体制机制,但并非短期宏观调控不重要。从中长期看,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与稳增长是一致的—

  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第十一次会议提出,在适度扩大总需求的同时,着力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就供给侧改革的相关热点问题,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资源与环境研究所副所长李佐军接受了《经济日报》记者的专访。

  记者:什么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从国内外的发展形势看,为什么要强调“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李佐军:所谓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就是从供给侧入手,针对经济结构性问题而推进的改革。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与需求管理政策相比有三个显著特点:一是前者强调发挥企业和创业者作为市场主体的作用,后者强调政府宏观调控的作用;二是前者强调解决中长期健康和可持续发展问题,后者强调解决短期经济波动问题;三是前者强调制度变革与完善,后者强调短期的政策调整。

  从国际环境看,近年来,国际金融危机带来国际市场需求萎缩,以及西方国家去杠杆等因素,给我国产品出口带来了不利影响。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爆发以前,我国出口增速保持在20%以上,不少年份在30%以上。2015年前10个月,出口增速为-2.5%。出口形势的低迷,使我们认识到出口已经越来越靠不住了,必须把目光更多地转向国内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从国内看,长期以来依靠高投资拉动经济增长的发展模式也遇到了瓶颈,投资的边际效益在递减。同时,受到地方债务风险加大的约束,国内投资增长大不如从前。从消费看,受部分行业企业经营比较困难、部分人群收入增长缓慢等因素影响,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总体上有所放缓。2008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22.7%,2015年前10个月,增速仅为10.6%。

  总的来说,出口、投资、消费这“三驾马车”目前在拉动经济增长中都面临着不小的压力。因此,必须更多地从供给侧寻找经济增长新动力,将供给主体创造财富的能力提升起来,将其积极性和创造性调动起来,才能提高全要素生产率,促进经济增长。

  记者:怎么理解“在适度扩大总需求的同时,着力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李佐军:很多人认为,强调供给侧的改革,意味着不要需求侧管理,意味着对过去经济政策进行根本性的重大调整。这类观点是有失偏颇的。

  从经济学基本原理看,供过于求会导致产能过剩,供不应求会导致市场短缺,而供求均衡才是较理想的状态。供给和需求是一枚硬币的两面,或者说是手心和手背,缺一不可。国务院近日出台的《关于积极发挥新消费引领作用加快培育形成新供给新动力的指导意见》,也明确强调了要释放新消费,创造新供给,从而形成新动力。

  过去多年来,我们强调从需求侧进行政府宏观调控以实现经济高速增长。现在强调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意味着要更多强调市场的作用,但并非不要政府的作用;意味着要把眼光放长远,强调长期的可持续发展,但并非不管短期的发展;意味着要深化改革,完善体制机制,但并非短期宏观调控不重要。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要学会掌握平衡,不能过度倚重供给侧而忽视需求侧,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

  记者:有一种观点认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与稳增长只能“二选一”。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与稳增长矛盾吗?

  李佐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与稳增长之间既有统一的一面,也有矛盾的一面。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最终目的是培育经济发展新动力,实现经济健康可持续发展。从中长期看,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与稳增长是一致的。但如果只考虑短期增长,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与稳增长之间有不协调的一面。

  GDP的短期增长不可能依靠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来实现。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效果的释放需要过程,有些改革还会对短期增长造成冲击。相比之下,短期的需求管理政策可以直接通过政府投资、增加流动性等调控手段,使稳增长立竿见影。在经济下行压力比较大的情况下,需求管理政策可以抚平经济周期波动,防止经济过快下滑,防范系统性风险。

  当然,如果过于强调需求管理,为了稳增长而稳增长,可能要付出较大的代价,会有副作用和后遗症。这就需要权衡到底是要短期“看起来很美”的增长,还是要忍受阵痛,追求长期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记者:目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迫切需要解决哪些重大难题?

  李佐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不是简单增加商品或劳务供给,而是要解决好存量和增量问题。从存量角度看,目前有一些没有发展前景、缺乏市场竞争力的僵尸企业该淘汰的要坚决淘汰;一些附加值低、高消耗、高污染、高排放,产能严重过剩的产业必须加快调整;一些环境恶化的区域不能再硬着头皮搞发展,而要对其功能进行调整,把人从这些区域中迁移出来。

  从增量角度看,要加速培育有国际竞争力的市场主体,加快发展附加值高、符合消费结构升级方向、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新兴产业,积极打造有发展活力、绿色低碳的区域。

  中央财经领导小组已经明确,要促进过剩产能有效化解,促进产业优化重组;要降低实体经济企业成本,帮助企业保持竞争优势;要化解房地产库存,促进房地产业健康持续发展;要防范化解金融风险,加快形成融资功能完备、基础制度扎实、市场监管有效、投资者权益得到充分保护的股票市场。这些都是供给侧最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但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并不限于此。

  供给侧改革应从两个基本方面入手:一方面,加大生产要素投入,如劳动投入、资本投入、土地等资源投入、企业家才能投入、政府管理投入,分别对应着收入法计算的GDP中的工资、利息、地租、利润、税收。另一方面,提高全要素生产率,由制度变革、结构优化、要素升级“三大发动机”决定。这也就意味着,供给侧改革包含三个重要内容:一是主体发展,包含劳动力或创业者、企业和企业家、投资者、政府管理者等主体素质的提高,及其积极性和创造性的发挥;二是产业发展,含产业结构优化、产业升级、新兴产业成长等;三是区域发展,包含区域创新、区域结构优化、区域新增长点的形成等。

  当前,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一是要解决人口和劳动力问题,特别是解决在人口红利消失的情况下,优化人口结构,提高人口素质的问题,以及劳动力就业率、素质和积极性提高的问题。二是要提高资金投入效率,优化投资结构,避免资金错误配置。三是要对土地和资源进行优化配置,提高土地等资源的利用效率。四是要激发企业家的精神,充分发挥企业家的才能,调动企业的积极性。五是要优化政府管理,提高政府管理的效率,促进政府公共服务职能的转变。

编辑:陈进

关键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车长客

说两句

相关阅读

前瞻:“供给侧”新解

按照每年惯例,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将在本月中旬召开,除了总结今年的工作,还将提出明年工作的主要任务,“供给侧”改革成为各大媒体前瞻中出现频率最高的词。

2015-12-06 08:51:00

从春运火车票“秒光”看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北上广果然不相信眼泪——昨天(26日),春运火车票开售的第一天,有人发出了这样的感慨。

2015-11-27 10:28:00

“供给侧”与“需求侧”如何两端发力?总理这样说!

“供给侧”与“需求侧”如何两端发力?总理这样说!,简政放权,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和“互联网+”,都是供给侧改革,就是放手让企业家去创新。下决心选几个产能严重过剩的领域“下手”,争取用两年多时间,花更大力气对旧动能进行改造升级。

2015-12-04 23:45:00

参与讨论

我想说

302 Found

302 Found


nginx
302 Found

302 Found


nginx
302 Found

302 Found


nginx

央广网官方微信

手机央广网

点击排行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6807188 新闻热线:4008000088 E-mail:4008000088@cnr.cn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 0102002 京ICP备05065762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554
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介绍 | 央广网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