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首页

一键登录

首页  |  快讯  |  新闻  |  评论  |  财经  |  军事  |  科技  |  教育  |  娱乐  |  体育   |  文史  |  公益  |  女性   |  旅游  |  汽车  |  图片  |  视频  |  社区

央广网财经 > 财经滚动

前沿新科技,2014谁能屹立潮头?

2014-01-31 10:29  来源:中国广播网  说两句  分享到:

  央广网财经北京1月31日消息 据经济之声《天下财经》报道,农历大年初一,新春新开局,我国深化改革正迎来开局之年,行业、百姓也在纷纷布局。在移动互联时代步步紧逼、“不创新必死”的今天,行业的布局更加与创新、市场、用户体验等等紧密结合,百姓的布局也不乏有想法、有智慧、有新意。

  科技改变生活,人人乐在其中

  小易,普通白领,32岁,她一天的生活这样开启:

  早上7点,她在智能手环的无声轻柔震动闹钟中睡醒,设置了一天的活动提醒;7点半,坐上打车软件订好的出租车,在车上用手机浏览新闻。

  中午11点30分,午餐时间,小易通过APP客户端订了午餐。

  晚上7点,她出门散步,用智能手环记录了行走距离、燃烧卡路里。

  晚上8点,她打开电视盒子,挑选节目,随身Wifi提供自来水一样的流畅无线讯号。

  晚上10点30分,她戴上智能手环监测她的睡眠时间和质量。

  “智能手环、智能手机、智能电视、笔记本电脑”,这是小易每天都会面对的电子设备,她的感受是:“都特别享受智能的东西带来的乐趣,他们带来的压力也挺大的,推着我们往前进,不断的学习”。

  这就是“科技改变生活”,这句话,在今天变得越来越真实、越日常化。

  哪些产品引领科技新潮流?

  现在,时间已经到了2014年,什么样的创新科技产品,会很快成为我们日常生活的一部分?哪些产品代表了未来的方向?我们来看看上个月美国拉斯韦加斯举行的国际消费电子展。这个展览,可谓行业新秀竞相斗艳,新产品、新技术惹人眼球。

  如果说这个展会去年是智能手机和平板电脑唱主角,今年的展会无疑吹起3D和可穿戴技术的劲风:超高清3D电视屏幕越来越大,3D打印机打印的物品能食用,智能腕表功能更丰富,家里的植物会“说话”等等,这些新鲜玩意儿无不令电子迷们欣喜不已。一直出品电子游戏硬件的雷蛇创始人CEO兼首席玩家陈民亮看中这样一款新产品:

  这边还有一个私人的屏幕,转过来可以看到你好,这就是我私人在生意上谈话,看到什么信息,可以一边谈,也可以看到,咦,谁在打给我啊。

  智能手环有多个屏幕、能接受信息、能打电话,这还不够新奇,美国智能家居平台首席运营官介绍了有更多神奇功能的智能手环:

  我只要按一下按钮,可以启动我手机上的斯瑞,还可以跟家里智能系统说,另外,该上锁的上锁,这就会锁上我的门,甚至可以提供提醒,比如有人破门而入,它就在手指上震动。

  热闹之后的冷思考

  为什么这些炙手可热的前沿技术听起来像没有走出实验室的尝试?如何寻找最合适的市场生存环境?那些站在前沿领域的专业人士又怎么判断未来的趋势?记者采访了多方人士,发现有三大问题值得探讨:

  问题一:如何更方便?

  上海交通大学媒体与设计学院教授魏武挥过去一年用了不少移动可穿戴智能设备,但是他最后却选择了放弃:“一开始我抱着好奇心理还戴着,后来我发现不方便,就放到书架里了,移动可穿戴设备这条路可能不像一开始大家想的那么好。”

  人们放弃这样的移动可穿戴设备,主要理由是:电池续航时间有限,加重了携带负担。因此,有专业人士提出,数据纹身将是未来可穿戴设备的方向,他们可以和身体融合在一起,随时依附身体记录各种数据。

  问题二:如何降低成本?

  定制化产品已经发展了很久,此前多集中于传统行业,比如定制化鞋。后来软件也以个性化的形式吸引了用户。但硬件产品迟迟没能接入这个模式,主要还是生产问题,比如成本过高。2013年多家厂商都宣称可以私人定制产品,但是,记者调查发现,这种所谓的个性化定制无法真正的个性化,仍然限于批量生产。     

  商家:10个不能定制的。

  记者:多少才能定制?

  商家:成千才能定制,上千台。

  记者:有数量的限制吗?

  商家:尽量就是量会大一点,这样比较优惠。

  在业内人士看来,硬件产品走向可定制和个性化的最大瓶颈就是:成本。从事汽车智能终端保护设计的方杨先生坦言:未来将着眼于行业规模化的发展,普及更多消费者。“谷歌这样的互联网公司,或者是科技公司介入之后,会按照生产科技产品和IT产品的方式来做,就会打破过去的价格垄断,肯定会越来越好用,越来越便宜。”

  问题三:如何更好的与市场结合?

  产品与技术推陈出新,但大多面临“有价无市”的尴尬局面。方杨说,很多新科技产品忽略了消费者。“好不容易研究出一个概念产品,然后迫不及待的拿出来,实际上他们还没有接受消费者和市场的检验,这些新技术不是说不好,但是至少从商业角度来讲,不一定能成功,真正被消费者喜欢的东西才能有生命力。”

  的确,如何让创新技术市场化,是摆在众多企业面前的一道难题,关于我国科技成果转化率,尽管专家表示,目前还没有统一的计算口径,但是,最乐观的估计也只有24%。不过,在经历了多年的探索之后,很多企业其实已开始思考科技创新和市场的关系,致力于人体减压科技产品研究的北京好心好运科技服务有限公司创始人兼CEO魏清晨认为,两者必须均衡结合:“乔布斯有一句话叫做:需求是创新之母,用户有需求的才是创新的源泉,我加了一句话,好奇或者想象力是创新之父,敢于突破的又结合需求才使真正的创新。”

 

版权说明: 转载须经版权人授权并注明来源。联系电话:010-56807262

编辑:贾国强

头条推荐

关闭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