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

下班在微信群里聊工作算不算加班 有没有绩效?

2017-05-02 19:27:00来源:央广网

  央广网北京5月2日消息(记者张子雨)五一假期刚刚过去,假期里,大家不在办公室办公,是否还会受到各种工作群的信息轰炸呢?

  有法律界人士近期调研发现,微信工作群不分工作日、节假日狂轰滥炸,已成为不少企业的常态。

  不过,对于这种在工作群里的交流,也有人表示,并不讨厌。在一家互联网企业就职的小袁表示,平时参与的工作群不少,对于这些群里的信息,可以通过消息设置等方式来分出轻重缓急,提高效率,减少对生活的干扰。而且小袁觉得,现在很多事情都是项目制,所以在上班时间之外关注工作,也不一定非得要加班费。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劳动关系研究中心主任陶文忠认为,工作时间之外来关注单位的信息,也是有必要的。对于劳动和报酬的认识,不应该仅仅局限于到岗上班和挣工资这样的狭义概念。

  陶文忠表示:“劳动关系有特殊性,不是简单的劳动和报酬的交易关系,劳动关系的大量内容存在于契约之外。工作时间之外,我们是否还要关心工作关心企业呢?从忠诚职业的角度来看,个人认为还是应该的。”

  报酬也不只是工资,领导对员工的培养、支持、锻炼也应该包含在这当中。劳动关系是有丰富内涵的,尤其是在互联网的大背景下,我们更能看出来劳动关系的合作特征,劳资一体化也有了更多条件。

  有一些研究者认为,下班该不该继续发工作群这个问题,其实反映了和劳动相关法规需要与时俱进进行修改。20多年来,我国社会经济发生巨大变化,劳动关系日益复杂化,劳动法实施中存在的问题愈发凸显。近些年来,有关修改劳动法的呼声和讨论不断高涨。专家们提出,科学地修改和完善劳动法成为当务之急。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劳动关系研究中心主任陶文忠认为,从短期来看,修改的可能性不大,但从长期来看,劳动雇佣关系相关的法规,必然会逐步改进,最终符合互联网时代的需求。

  陶文忠说:“工作时间之外通过微信等工具超时工作,是否需要通过法规进行规范,短期来看可能不太现实,但还是有空间。”

  互联网科技使我们的工作空间这个概念被拓展了,我们需要从新来定义工作。传统的工作的定义是固定时间内,员工在指定的工作场所里,按照工作单位的安排来处理相应的业务,互联网拓展了传统意义上的工作场所的概念,也为绩效管理提供了更大的方便。劳动也必然会体现出更多非典型、非标准、非正规的特征。与之相对应的劳动管理系统也会逐步进入立法的视野。

  那么在现阶段,是否能够通过技术手段,对员工在工作群里付出的努力进行量化呢?实际上,在业界已经有了相关的技术。和创(北京)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刘豪中告诉我们,通过现有的软件,就可以把工作群里看起来很随意的讨论,变成一整套严整的公司运作流程。“技术上,通过电子手段进行工作安排是可行的,比如说在工作群里交代工作的事情,可以量化,但不够精准。”

  之所以说可以量化,是因为这些事情可以通过专门用于工作的社交性APP进行管理,根据需要,把工作的内容进行分类管理,比如,可以把工作分成项目、日程安排、客户拜访、会议通知、公司公告、审批项目等。把内容固化下来,以任务的形式发出,同事们在第一时间就能知道,而且明白应该找谁去推进,应该干什么。这就把聊天的非系统性语言转化成系统化的任务化数据,并对结果进行数字化的分析。

  刘豪中说,通过技术手段,员工将能够更方便地进行公司布置的任务,而工作的方式也会呈现出更加多元化,人性化的趋势:“对员工来讲最直接的价值就是工作更加灵活,真正做到碎片化的时间,随时随地进行工作。不用担心工作群里内容太多,漏掉关键信息。未来5到15年,我们将全面进入移动互联的时代,人们可以随时随地办公。不再受位置的限制,大大节省了时间,提升了效率。”

编辑: 赵亚芸
关键词: 微信群;加班;绩效
302 Found

302 Found


nginx
302 Found

302 Found


ngin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