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北京715日消息(记者 杨崇7月的甘南,美如画卷——蔚蓝的天空、绿色的草原、红色的屋顶……十年间,甘南的自然生态环境逐渐恢复、基础设施建设日益完善、当地村民的经济收入亦在持续提升。

  近日,央广网记者跟随由中央网信办网络社会工作局指导,国务院国资委新闻中心主办的“走进新国企·见证美丽乡村”活动,分别对中国海洋石油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国海油”)对口帮扶的甘肃省甘南藏族自治州合作市和夏河县进行了实地走访。

  打响“环境革命”持久战 甘南旧貌展新颜

  位于合作市东南部,距离市区20公里的勒秀镇麻木索那村属于纯藏族半农半牧区,全村可利用草场面积0.8万亩,耕地面积645亩,农作物主要以青稞、油菜、和燕麦为主,村民收入来源主要为畜牧业养殖和外出务工,2020年年末该村人均收入为7400元。

  站在这个意为“放羊的三岔口”的村口,给人的第一印象是干净,很难将其与传统的村容村貌联系在一起。而麻木索那村整洁干净的背后与甘南藏族自治州2015年开始的“环境革命”密不可分。

  

  (图为麻木索那村村口 央广网记者杨崇 摄)

  据了解,自2015年,甘南藏族自治州以“全域无垃圾”为目标,对草原、道路,乃至灶台、炕头,制定了多项标准,同时发起全社会总动员,要求城市乡村一个样、村里村外一个样、左邻右舍一个样、房前屋后一个样、室内室外一个样,提出将甘南打造成全藏区最干净的草原,全甘肃14个市州最干净的城市”。

  六年时间,甘南藏族自治州已实现4.5万平方公里全域无垃圾。2021年初,甘南藏族自治州又提出以全域无垃圾、无化肥、无塑料、无污染、无公害为内容的“五无甘南”创建行动。

  “2015年‘环境革命’开始的时候,我们是干部带头,走进村民家里搞卫生,擦玻璃、倒垃圾,什么都干过。”勒秀镇党委书记当子加回忆道,“环境革命”最难的是改变村民多年的生活习惯,“以前村民的房子一楼是牛棚、羊棚,二楼是村民自住,这样居住最大的问题是人畜不分离,村民居住环境差,并且人容易感染一些疾病。”

  为了改善村民的居住条件,当地干部一方面走进村民家中进行动员,另一方面又在距离村不远的山上盖起了新的专业养殖区,彻底实现“人畜分离”。事实上,从干部带头参与清扫,到村民自觉维护环境,历经了整整两年时间。

  “村民是从不理解到自我约束,比如开始时,我们干部定期去村民家里大扫除,去几次之后,村民都觉得不好意思,和我们说不用再动员了,他们可以自己约束自己、互相监督、互相扶持。”当子加介绍称,目前麻木索那村每周二和周五为村民统一大扫除的日子,同时,村民的生活垃圾会被运输到勒秀镇进行统一的无害化处理。

  对于改善村民居住环境,位于合作市区北部的坚木克尔街道加拉尕玛村也有自己的办法。记者在走访过程中发现,加拉尕玛村内有一间“神秘”的小屋,墙上写着“积分超市”。

  

  (图为坚木克尔街道加拉尕玛村“积分超市” 央广网记者杨崇 摄)

  坚木克尔街道党支部书记阿黑介绍称,“积分超市”主要针对村民脱贫致富、政策落实、文明新风等多个方面展开评比,不同细则对应不同分数,分数评比按月度、季度、年度进行考核,表现优异者还可获得额外积分奖励,村民累计积分达到一定兑换标准时,可在“积分超市”换取纸巾、菜板、水壶等常用的生活用品,以形成正向激励。

  “这个活动特别受村里女性的欢迎,为了换得生活用品,她们带头清理家里的卫生,而且走在路上看到垃圾,也会随手捡起来。”加黑强调。

  如今,村民的居住环境得到了根本的改善,家门前的路平了、安上了路灯,家家户户通了燃气,更用上了水厕……与十年前,中国海油接受对甘肃省甘南藏族自治州合作市和夏河县的扶贫任务时,截然不同。

  发挥区域优势 打造生态旅游“新名片”

  从民生问题入手,切实解决村民眼前的困难只是中国海油对口帮扶的第一步。按照中国海油“解困、扶本、造血,建立长效机制”的扶贫工作思路,精准推进合作市和夏河县产业、教育、就业、消费扶贫等,才是关键所在。

  麻木索那村村民宝石,是村里出了名的手艺人。“大家屋顶有什么问题,都会喊‘把宝石叫过来’。”当子加这样介绍宝石。

  宝石一家共12口人,但实际劳动力只有5人,家庭年收入在6-7万元左右。为了在家带年幼的孙辈们,宝石夫妇二人已将牛羊卖掉,不再从事养殖业,但他早有了新的计划——开民宿。

  

  图为麻木索那村村民宝石的家 央广网记者杨崇 摄

  麻木索那村区位优势明显,且具有特色的自然景观,为开发原生态文化旅游提供了广阔的空间。2020年5月,合作市勒秀镇麻木索那生态文明小康村改造提升项目正式动工,项目共计投资2388.17万元,其中中国海油帮扶投入资金1100万元。据悉,该项目建成,将极大提升当地村民的经济收入,将逐步形成第三产业带动第一产业发展格局,实现乡村旅游吃住行游娱购产业链条深度融合。

  当子加表示,结合村民申报和实际情况,目前麻木索那村已选定7户村民开办藏家乐。“麻木索那村现在的公共卫生、村居居住环境这么好,我们是特别鼓励村民去做民宿,他们完全可以通过这样的方式为家庭带来增收,并且解决就业的问题。

  从麻木索那村出发,驱车向北行驶90公里的夏河县曲奥乡香告行政村东北部的太阳沟自然村,有“甘南第一村”的美誉,年平均气温4.9度,年降雨量32毫米,村内生态资源丰富,拥有森林、草原、峡谷、溪流等景观,全村共83户,383人。

  2015年以来,在中国海油的支持下,太阳沟自然村对旅游基础设施进行了升级改造,并相继开展了民俗特色村寨、生态文明小康村、星级民宿打造等项目,其中,2020年太阳沟村被列入甘南藏族自治州“一十百千万”工程文化旅游标杆村项目。

  “村里的路、河道清理、亮化工程等在中国海油的帮扶下,有了一个质的提升。游客来到太阳沟景区,会觉得赏心悦目。”曲奥乡市场监督管理所所长马君介绍称。

  目前,太阳沟村已形成民俗特色村寨和太阳沟生态旅游度假村两大旅游板块,前者包括高端景观亮化、休闲广场、藏式凉亭、超市等,后者则涉及小木屋、藏式凉亭、木制景观桥等。

  

  (图为太阳沟自然村景区指示牌 央广网记者杨崇 摄)

  “整个村子都吃上了‘生态饭’。村内的剩余劳动力,可以直接在景区内投工投劳,做服务员、保洁员,以获得劳务费用,按照出一次工100元计算,有的村民去年通过劳动赚到3万元左右。”马君表示,太阳沟旅游经济发展后,也在吸引外出务工的村民回乡创业。

  铁尖木措是太阳沟村四星级民宿“葛尔仓庄园”的老板,其之前一直在青海、西藏等做工程项目,看到家乡发展越来越好,于是选择回乡做民宿生意。“‘葛尔仓庄园’是今年5月份正式开业,共有10间客房,即6个标准间和4个藏式客房,目前日均营业额达1万元,周末营业额则可以达到2万元。”马君介绍称。

  据了解,太阳沟自然村自2017年开始打造民宿项目,到2020年基本成型。目前,全村共21家民宿,根据甘南藏族自治州文旅局制定的评判标准,其中17家为三星级民宿,3家四星级民宿,1家二星级民宿。

  数据显示,太阳沟村旅游产业已实现连续三年盈利稳增长,2019年村集体经济收入达160万余元,户均实现年分红8000余元,带动全村29户建档立卡户户均增收5724元。2020年接待游客约22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173万元。

  2021年,是中国海油接受对甘肃省甘南藏族自治州合作市和夏河县的扶贫任务的第十年。截至目前,中国海油已在两地累计投入帮扶资金超过1.9亿元。其中2021年,中国海油在甘肃省合作市共投入资金2000万元,在夏河县共投入资金2000万元。

  中国海油围绕“两不愁三保障”脱贫基本要求和核心指标,着力解决帮扶地的短板弱项,并集中优势资源,因地制宜“输血”,多措并举“造血”,解决“一老一小”民生问题,扶植当地的畜牧业发展,精准推进基础设施援建、产业扶贫、教育扶贫、消费扶贫等。经国家专项评估检查,合作市和夏河县分别于2018年9月和2019年4月实现脱贫摘帽。

  脱贫摘帽不是终点,为巩固成果、防止返贫,中国海油按照地区差异,因情而异,对症下药,精准滴灌。例如,位于甘肃夏河县的甘加草原风景优美、旅游资源丰富。该县脱贫摘帽后,中国海油又与地方政府协商建设甘加旅游露营地项目。此项目已于2020年8月开始试运营,年收入约400-450万元解决当地村民就业20人左右,每年为甘加镇预计分红50万元。“现在好多当地的村民,走路上下班,一个月3000元,很高兴。”中国海油挂职干部张健说道。

  如今,合作市和夏河县的荒原展新颜,泥路变通途。助力乡村振兴,巩固脱贫攻坚成果,中国海油步履不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