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广网首页 | 首页 | 报道展播 | 报道撷影 | 记者手记

作品欣赏您现在的位置:首页>报道展播

《腾飞粤港澳》第十九集--中山农民响当当
中广网 2009-06-30 18:31

    

音响:棕榈园林工程有限公司董事长吴桂昌  

“我出生在农村,我是现代企业人,我对农业有深厚的感情和情节,但认定我们的行业是属于建筑服务业,所以用农民来定性不是很清晰,最好的定性是现代企业人。” 

正文: 

坐拥自己占地1500亩的大型苗圃,广东棕榈园林工程有限公司董事长吴桂昌不忘表白自己对于农民这一千百年称谓的新理解。这个自上世纪80年代初开始“洗脚上田”,开办园林种植企业的中山人,已把一个小小的园林企业办成了广东省最大的园林苗木绿化企业,他的企业种植的绿化苗木种进了“昆明世界园艺博览会”,种进了香港迪斯尼乐园,开在了人民大会堂 

对于这些年中山农村的变化,跟土地打了半辈子交道的吴桂昌说起儿时的记忆可谓是感受颇深 

音响:棕榈园林工程有限公司董事长吴桂昌  

刚开始的时候,我跟我爸爸种田。为什么慢慢不种田了呢?因为传统的农业,单纯的生产农产品的模式,生活还是比较艰难。珠三角以前都是三季鱼塘,应该是富的流油,但是我们过的还不是很好。农村都是茅屋,虽然小榄比较富裕一点,但茅屋还是很多。 

正文: 

自上世纪80年代中期,农村全面实现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后,中山市农业农村经济得到迅速发展。

和中山很多农民一样,吴桂昌洗脚上田干企业了。不过和一些企业家瞄准工业不同的是,吴桂昌依旧在田地里忙碌着,把周围邻居的土地集中起来承包,在田地上不种庄稼种苗木。“种树不长果”,当时中山种苗木的人流传这样一句谚语,意思是中山农民种植苗木不是为了长果卖钱,而只是为了卖树苗。可是吴桂昌为什么选择了不被大家看好、没有多大价值的苗木种植呢?” 

音响:棕榈园林工程有限公司董事长吴桂昌  

那个时候我们中山买苗很难买,基本上没有苗,苗圃都是国营苗圃有一点苗,家庭有一点养花,也没有施工单位,所以发现有一个机会。再加上小榄人比较勤劳,比较勤奋,也比较聪明,诚信为本。所以我们就有机会参加那些国内重大的项目,包括上海的一些大项目,北京的大项目,香港的大项目。 

正文: 

一棵台湾苏铁十几万,就顶种水稻十年八年。自己当时也是小打小闹,后来发现同样是种地,只要种的内容不同,竟然也能产生极大的财富效应。于是,放开胆子做下去。短短几年时间,吴桂昌完成了这样一个化蛹为蝶的过程。从不懂花木到学会种植再到掘出第一桶金,当技术、管理、市场一切都成熟了之后,吴桂昌花木业也开始走上扩张之路。他引进新品种新技术努力推进花卉种植的机械化和现代化,建立顺畅的销售渠道,花卉的生意做得顶呱呱

1999年的昆明世界园艺博览会中,棕榈园参与营造的广东粤晖园获建设部的表彰。公司的苗圃基地也被评为全国花卉生产示范基地和全国质量信得过苗圃。2002年,在香港迪士尼梦幻乐园苗木国际招标时,中山棕榈苗木中心就成为国内指定的惟一苗木供应商。

2008年,广东棕榈更是完成股份制改造,从一家私营企业变成股份制企业,正酝酿着上市。

但是,要发展肯定需要更大的资金投入及政策支持。在这点上,中山市各级政府都是给予了全力以赴的帮助。 

音响:中山棕榈园林工程有限公司董事长   吴桂昌 

要发展肯定需要资金,资金的困难地方政府特别是小榄给了我们很大的帮助。特别是中小企业担保,我们也是最早享受了这项政策贷款的担保。这一块对我们的支持很大。 

音响:中山小榄镇党委书记黄标泉 

对于企业在创业发展过程中碰到的困难问题,我们政府是给予全力以赴的帮助。因为我们认为,我们一个地方的竞争力在企业,比如说群众创业有困难,我们借给他几万块钱鼓励群众创业;企业在发展过程中碰到行政上或者其它方面的任何困难我们能做得到的,我们全力以赴帮助他解决困难。所以小榄镇的企业经营都很健康、很好。 

正文:

车志强是中山东升的养鱼大户,他推出的脆鱼在北方市场销量可观,在做大做强的过程中,也得到了镇政府的大力支持。 

音响:中山东升养鱼大户 

06年我去北京卖这个脆鱼,当时发空运经常死亡很大,后来镇(东升乡政府)领导他看到我鱼死亡确实很大,不容易。他叫我回去买台车,把这里的鱼运到北京,运到北方来卖。花了一百多万买了台车,市农业局等等给我补贴了几十万,所以这方面政府支持挺大,土地税收也没有收我们的,全部税收不用。

从养鱼做农民这方面来说,种地的税收,没有。 

正文: 

随着市场经济竞争日趋激烈,分散和小规模家庭经营方式逐渐成为制约中山市农村经济发展的瓶颈。

为突破这一瓶颈,中山市积极进行农业结构调整,实行农业产业化经营。农业生产结构从以粮食作物为主调整到粮食、蔬菜等经济作物(含部分水果)和水产(鱼塘)各占三分之一的生产布局,实行“米袋子”和“菜篮子”并重,实现以优质水产养殖为龙头,生态牧业和规模化蔬菜生产为两翼的主导产业,及扩大花卉苗木种植面积,大力发展现代农业。 

音响:中山市农业局局长陈锦标 

中山农业最大的变化还是经营体制的变化,2000年中山市委、市政府认识到,家庭联产承包制成为阻碍推进现代农业以及土地综合生产能力的障碍。中山市委、市政府就决定在小榄(镇)搞试点,成功以后,在02年开始提出用5年时间,全面完成农村股份制改革。06年我们(中山市)就全面完成了。农民的收入有了很大的提高和改善。

我们(中山市)农村人均(收入)去年(08年)就达到了11001块,都保持了连续三年三位数的增长。比城市人口收入的增长还要快。我们去年农民是一万一多一点,城镇的户口人均收入两万块多一点,不到两倍,全省两点六。在八十年代我们还是一比三以下。 

正文: 

坐着汽车可直入田间地头,一般的田地每亩租价也超过1000元,花木、水果、鱼虾等高效、高值农产品遍地可见……近年来,中山市全力发展现代农业,农民收入实现了快速可持续增长。去年农民人均纯收入比全国、全省分别高出5000多元和4000多元,农民收入居全省前列。

中山市近年投入大量资金开展农田路网建设、改造低产田(鱼塘),逐步改善农业和农村的基础设施,有力促进了农业布局区域化、生产规模化、经营集约化。由于生产环境的改善,促使耕地增值,一些村每亩耕地租金高达5000元以上。到2007年,中山实现农业生产总值超56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9997元,增长11%,连续六年超过两位数增幅。 

音响:中山东升乡养鱼大户 

变化真的挺大,一读完书我就养鱼卖鱼到现在,从十亩地到三百亩地,也不错了!

我鱼塘都是自来水了。我鱼塘加一起得有五千斤鱼,一年就有四百多万。

想我当初读书(农村)全部是泥路来,现在没有了。大部分都是小洋房了,三层四层的,比我好的多的更多。 

正文: 

中山的农民正一步步迈向致富,城乡差距也逐步在缩小。以吴桂昌所在的小榄镇来说,小榄先后实现了农村股份制改革、村级统一核算、村改居等农村改革三部曲,于2004年完成“村改居”工作,这里所有的农民就已变成了城市意义上的居民了。目前,小榄镇全体居民更是实现了15年免费教育,不但从财富上,从知识上也实现了“洗脚上田”。

改革开放前,城里人大多有份固定工作,有着很强的幸福感。改革开放以后,农民的收入成倍增长,甚至远远超过了城里人。小榄镇党委书记黄标泉表示,在中山这个只有75平方公里小榄镇,目前有6.4%的家庭资产超千万元,90%以上家庭属于有一定基础和稳定经济来源的中产家庭,每百户居民拥有近60辆私家车。城乡界限正在小榄逐渐消失,政府所有的统计口径中已经没有了农村的字眼。 

音响:中山小榄镇党委书记黄标泉 

改革开放累计到一定的程度后,开始大的变化,我们真正大的变化是在9678年后,小榄镇的农民这几年的发展可以说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我们现在的农民就可以宜工则工、宜农则农、宜商则商,让每一个劳动力都有一份工作。小榄镇现在一到晚上第一是转的,第二是跳的。为什么转呢?大家都围绕一些绿地或者什么地方走路、散步,走路是转的嘛。有很多广场舞,到了晚上他们一般熟悉的人跳各种舞,通过跳舞或者走路,打乒乓球,游泳等等其它方式养成一种健康的生活方式。所以小榄镇现在按照国家要求,让人民群众得到更多的实惠这方面,小榄镇的人民过的还是可以的。

我们始终有一种想法,就是人改变环境,环境提升人的素质。我们认为群众的就业、创业,既解决了民生,又促进了民富,更培育一种良好的民风。 

正文:

1980年,“万元户”这个词逐渐在民间流传。这源于1979年《人民日报》刊登的一篇报道。报道称,中山小榄农民黄新文一家年纯收入近6000元,总收入达10700多元。“收入达万元”这在当时几乎是“天价”。黄新文成为全国首个被媒体报道的农村“万元户”轰动一时。

2008年,刚刚揭晓的新一期胡润富豪千人榜上,有6位是中山人。排名最前的中山富豪是陈卓林家族,以115亿元资产名列39位。其余5位上榜者,财产最少也有8亿元。从万元户到如今的亿元户,中山人的收入成万倍地增长。当年中山的首个农村万元户——黄新文,开启了中山人追求富裕生活的理念。

不用以“户”为单位,现在中山农民人均已达“万元”。而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则达18897元。中山已荣获“全国十大最具幸福感城市”、“中国和谐之城”称谓。从以前农民渴望的“万元户”,到现在人人都是万元户。可以预知的是,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城乡一体化的发展,“农民”这个词也将随其功绩被记入史册,成为开启致富理念的象征符号。

来源:华夏之声    责编:董闯       

在线直播

FM 87.6  (普通话)

FM 104.9  (双语)

在线点播

通信地址:中国北京复兴门外大街2号
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华夏之声
联系电话:010-86090680
传真:010-68045876
   010-68045708
电子邮箱:hxweb@cnr.cn
邮箱:100866

通信地址:北京复兴门外大街2号 中国广播网 邮编:100866 电话:86093114 63909788 63909799 传真:63909751 E-mail:cn@cnr.cn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 0102002 中央人民广播电台 版权所有(C) 京ICP证09014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