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广网首页 | 首页 | 报道展播 | 报道撷影 | 记者手记

作品欣赏您现在的位置:首页>报道展播

《腾飞粤港澳》第十集--岭南文化的风花火
中广网 2009-06-30 18:31

    

文有状元,武有宗师,陶艺、粤剧如并蒂莲花。作为岭南文化的主要元素,南派武术、陶艺、粤剧在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佛山,不仅得到很好的传承和保护,还开枝散叶、发扬光大。

    【现场主持】

各位听众,我是某某。提起佛山,很多人自然就会想到“黄飞鸿”及“佛山无影腿”。佛山盛产武术名家,是黄飞鸿、叶问、李小龙等一代武术宗师的家乡。

我现在正在位于佛山中山公园的精武馆内,这是著名的武术界爱国人士霍元甲在佛山设立的分馆。今天,精武馆成为佛山武林高手固定聚会的沙龙,一批武林人士正在这里交流切磋武艺。 

早上七点左右,位于中山公园的佛山精武会门口,已经有十多名“武林中人”正在练拳。推开精武会大门,首先引入眼帘的是一班平均年龄二十岁左右的女孩子正在打拳。

原来这十二位女孩子来自全国各地,都是精武体育会会长梁旭辉的入室弟子。他们利用放暑假来佛山拜师学艺。其中,阿斯练拳近两个月,她坦言,刚开始接触“功夫”的时候,差点儿累坏了,后来,她还是坚持下去。经过一段时间的磨练以后,她觉得不仅学到了武术,而且也学到了做人的道理。

【采访录音】

(录音:开始学的时候真的好累好累的,后来慢慢就习惯了。。。。其实所学到的东西不只是武术那么简单,还有培养了日常生活习惯,平时在家都不干活的,到这里尝到了苦。。还懂得了做人的道理。。。)

在佛山精武会拜师学艺的人不仅仅来自国内,也有不少的学习者来自世界各地。每年都有近千人来到佛山精武会拜师学艺,他们主要来自欧洲、东南亚、美国、澳洲以及加拿大等国。年龄最小的五岁左右,最大的近七十岁。

来自加拿大多伦多的Candice,今年二十六岁,已在佛山已经生活了六个月。早些日子,Candice也在加拿大学过咏春。Candice对咏春非常感兴趣,就直接来到佛山拜师学艺。

【采访录音】(压混)

(录音:the reason is 。。 I think that is important for women to learnGongfu just because we are 。。 most population and I hope to train Yongchun well that I can teach woman then become a shifu”。 But I came to foshan and I found my shifuthat 。。become to 。。and we will train。。。) 

佛山精武会是目前国内存留最大的精武会馆,总馆位于上海,由知名武术家霍元甲于1921年创办。

解放后至上世纪80年代初,佛山精武会也和其他民间组织一样被取缔。后来在1985年重新成立。

精武会在历年来在广东省、全国乃至国际的比赛当中,都获得了荣誉。其中,世界精武武术大赛两年一届。从1996年开始,佛山精武会在每一届的世界精武武术大赛中都获得奖项。而在2008年举行的粤港澳传统武术精英赛当中,佛山精武会选手荣获了岭南功夫武状元称号。

佛山市精武会的会员主要由社会各界的民间武术爱好者组成,也有一些是企业界的人士。他们除了自身练武术之外,有佛山本地会员甚至建立了武术网站,在传播、弘扬佛山武术文化方面做了大量工作。 

霍荣是佛山精武会主要骨干,他擅长龙形拳、洪拳。在80年代末,近四十岁的霍师傅建立了佛山武术网站,希望通过网络,将佛山武术文化传播出去。会长梁旭辉谈到,佛山精武会走传统文化与开拓创新相结合、产业化和公益慈善相结合的道路,来承载佛山的传统文化。

【采访录音】

(录音:在长久以来,由于佛山地处珠江三角洲福地,又凭邻港澳,所以它历来是南拳、北腿汇合之地,从而形成了功夫一种包容、资源共享的一种局面。特别是当今流传到全世界各地的佛山弟子,又把佛山功夫传给了很多外国的朋友。他们渴望在佛山学习到原汁原味的佛山功夫。佛山功夫之所以有它吸引的地方,因为它承载了我们优秀的传统文化,它成为佛山的一种风俗。) 

【现场主持】

除了武术,佛山还是全国著名的“南国陶都”。在中国、甚至世界陶瓷史上,“佛山陶瓷”的发展模式和取得的成就无疑都是非常耀人的。短短二十多年,就铸造出了一个在世界范围内名声显赫的地域品牌,发展成世界上最大的建陶产区,形成世界上最完善的产业配套体系。

石湾艺术陶瓷俗称为石湾公仔,是在日用陶高度发展,商业流通活跃繁荣的基础上产生。它的艺术创作植根于民间,石湾公仔上釉别具一格,釉色浑厚斑斓,造型生动传神。在技法上,塑造人物以不施釉的陶泥胎骨表现人体肌肤,取得了比瓷雕更有温情和人性的艺术效果。

据禅城区石湾镇街道宣教文卫办公室副主任杨洪介绍,位于南风古灶的龙窑到目前为止已经有五百年历史,但是现在还延续使用,部分的石湾公仔也是从这里烧制的。

【采访录音】

(录音:我们没有说它建的历史很长,但是它到现在还一直在使用。要烧窑,一个月四次,主要烧大缸为主,公仔都一同放进入。。。。

历经千百年的传承和锤炼,石湾陶艺形成了独具特色的艺术风格,深受国内外人士喜爱和赞赏。2006石湾公仔更被列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石湾美术陶瓷厂副总经理陈月华介绍,石湾艺术陶器属以出口为主的地方性工艺品,其产生可追溯到新石器时代晚期,全盛时期,石湾共有陶窑107座,男女工人6万多人,是我国陶瓷史上的一支奇葩。唐宋时期,随着对外贸易的发展,石湾公仔就开始远销日本、东南亚以及世界各地;明代以后石湾公仔的生产进入鼎盛期,产品种类繁多,逐步分支为人物、动物陶塑、器皿造型、园林陶艺及微塑五大类,成为独具岭南特色的工艺品。

近年来,创作人员的地位逐渐提高,创作队伍也在不断壮大,石湾先后出现了中国陶瓷艺术大师,以及一批省级工艺美术大师和陶瓷艺术大师,这些大师的出现促进了石湾陶艺的发展。当中包括当今石湾陶艺界的泰斗人物——刘泽棉。

作为刘胜记第四代传人,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刘泽棉1937年生于佛山石湾陶艺世家。他自幼受家庭熏陶,七八岁便喜欢跟着家族长辈拿泥巴捏些小动物,10岁起正式跟着父亲塑“公仔”,正式开始了陶艺生涯。

在十三岁那年,刘泽棉照着画报所塑造的毛主席形象,被石湾镇工商联选送入馆,这件事成了我迈向陶艺殿堂的第一个台阶。

【采访录音】

(录音:刚解放的时候才读小学,那时候我就照着画报塑造了一个毛主席形象,还拿到了当年三十元。。。)

经历过超过六十年的职业生涯,刘泽棉认为,传统工艺始终要改革。

【采访录音】

(录音:我很赞成传统工艺要改革,不改革的话就跟不上时代的发展,一定要科学发展。特比是工艺太保守就落后,落后就没有人要了;创新的需要,但你完全保存石湾公仔、石湾的特点,石湾跟江西其他地方都不一样。创新肯定要,但要保留佛山地方特色,不能离开。有了地方特色,再创新再吸收,来丰富石湾地方特色。)

刘泽棉的四个子女—— —刘兆津、刘健芬、刘志斌、刘淑贞都继承了父亲的事业,个个都学有所成,成为当今石湾陶艺界的新生力量。刘泽棉四个子女都从事石湾陶艺事业,并且他们的艺术风格各异,题材新颖有创意。

历史文化的传承,刘泽棉四个子女的作品都各有特色。刘健芬谈到,他们兄弟姐妹的审美以及作品特色有所变化、提高。

【采访录音】

(录音:从父亲到我们,我们的审美都已经变了。形式题材都有变化。题材不同,不如表现一个佛,父亲看来就比较稳重,我们的动作多元化一点。表现形式也不一样。人物表情我们更夸张。)

佛山作为建筑陶瓷的生产基地,在全国陶瓷业处于龙头地位。因此佛山的陶瓷市场也相对发达。陶瓷生产有着悠久历史的佛山市,自20世纪80年代开始引进国外建筑陶瓷生产线后,迅速走向规模化、产业化和现代化,现已被国家有关部门和协会认定为全国最大的建筑陶瓷生产基地和建筑卫生陶瓷出口基地。佛山,正在向“世界陶都”迈进。

【现场主持】

佛山是岭南文化的重镇。对于粤剧伶人来说,如果没有在佛山祖庙的万福台上演出过,他的职业生涯一定是有遗憾的。祖庙万福台,不仅仅是一座古戏台,它还是检阅粤剧伶人表演水平的试金石。

【采访录音】 

(录音:押韵:粤韵悠悠。。。。出经典粤剧片断)

万福台在祖庙最南端,是一座专供粤剧演出的大戏台。粤剧起源于佛山,每年六七月份,在外演出的各戏班都返回佛山,解散旧班,重组新班。依照惯例,新戏班的头场演出必在祖庙的万福台进行。

粤剧是首批入选中国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在珠江三角洲城乡有着深厚人文的基础。粤剧,是广东省最大的地方戏曲剧种,又称广东大戏、广府戏等。流行于广东、广西及港澳、东南亚华侨聚居地区,唱念均用广州方言。

佛山作家任流介绍,新中国成立以后,粤剧就成了流行文化,男女老少都来看粤剧。而粤剧的发展也总不是一帆风顺,在港台文化传进来的时候,也就是粤剧处于最低潮的位置。随着年代的不断进步,很少年轻一代去欣赏粤剧。任流觉得,粤剧真的要改革,但具体的改革正在摸索当中。

【采访录音】

(录音:现在我感到粤剧真的要改革。经济、科学、文化发达了,人的脑袋精了,人的审美眼光改变了,人的审美观对于时代、生活变化而变的。第三个随着生活节奏快了,粤剧都是拖拖拉拉的。现在舞台设备很好,过去没有电没有扩声器。我感到粤剧真的要改革。) 

(录音:押韵,蝴蝶公主排练现场声。。。)佛山粤剧院院长李淑勤正在排练粤剧《蝴蝶公主》。为了吸引年轻人更容易接受粤剧,在《蝴蝶公主》粤剧中,就尝试了把年轻人流行文化当中的cosplay元素渗透在粤剧的表演中。李淑勤希望能够吸引更多年轻人接受粤剧这个剧种,让粤剧能够真正继承发扬。

【采访录音】

(录音:蝴蝶公主是05年的出品,怎么多年还没有用这种形式在舞台上演绎。我们唱的绝对是粤语,唱的是粤剧,音符不改,我们改编的都是。。语言上没有那种诗词歌赋那种,我们只是说得更加生活化了,看的还是古装戏,还不是跟现代的语言。。虽然同一段唱腔,但是听起来真的不太像粤剧。但是在细细考究起来确实一个音符都没有改。)

佛山是粤剧发源地,在佛山,粤剧有着良好的群众基础,粤剧“私伙局”遍地开花。粤剧“私伙局” 只是一些粤剧乐曲爱好者自发组成,“发烧友”们利用业余时间聚到一起,自编、自导、自演粤剧节目。特别在夏秋时节的夜晚,佛山城乡间处处可闻粤剧之声。

梁园韵桥曲艺社社长梁淑仪成为这个“私伙局”的组织人已经超过三年时间。

他们的团有二十多人,年龄最大的有六十五岁,最小的才九岁。他们几乎每天都在粤剧博物馆开档。梁淑仪说,私伙局内所花费的经费全都是由社员出资,大家就像生活在一个大家庭似的,没有人彼此。

【采访录音】

(录音:团内音响、琴都是我们买的,如果没有人支持就成不了团。经济上有困难啊,什么问题,都是团内的人出钱出力。没钱他们都很乐意做的。比较和谐。)

在举办一些活动中,“私伙局”的成员表现得非常积极。吴先生是一家企业的老板,在一次周六的演出中,他甚至推迟了谈生意时间,特意来到粤剧博物馆给青少年表演。他希望,粤剧能够不断发扬、传承下去。

【采访录音】

(录音:要搞青少年夏令营,给年轻一代看。粤剧越来越衰退了,政府或者文化局方面都提倡继承粤剧、发展粤剧。本来我不想来的,本来我也有任务,要表演给青少年,一定要过去,因为我领了这个任务。我宁愿做少一宗生意也给小朋友,播下一个种子。)

在佛山,无论是从文化遗产的保护,还是对文化利用开发方面,市委市政府都很重视。佛山市文广新局局长徐东涛表示,佛山市委市政府主要以两大块齐头并进来推动文化岭南城方面的建设,一个是在文化公共服务方面,另一方面体现在文化产业发展方面。

【采访录音】

(徐东涛录音:省略文字。。。。)

佛山作为历史文化名城,也是中国明清时期著名四大古镇之一,有丰富的文化底蕴,文化资源的祭奠。这不仅仅塑造了城市独具魅力的城市品质和气质,更重要是当今佛山市经济发展的资源,而且也是佛山市民共同构建美好生活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

 

来源:华夏之声    责编:董闯       

在线直播

FM 87.6  (普通话)

FM 104.9  (双语)

在线点播

通信地址:中国北京复兴门外大街2号
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华夏之声
联系电话:010-86090680
传真:010-68045876
   010-68045708
电子邮箱:hxweb@cnr.cn
邮箱:100866

通信地址:北京复兴门外大街2号 中国广播网 邮编:100866 电话:86093114 63909788 63909799 传真:63909751 E-mail:cn@cnr.cn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 0102002 中央人民广播电台 版权所有(C) 京ICP证09014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