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广网首页 | 首页 | 报道展播 | 报道撷影 | 记者手记

作品欣赏您现在的位置:首页>报道展播

《腾飞粤港澳》第三集--港深一家亲
中广网 2009-06-30 18:31

    

    【出录音】(粤语):
    胡倩茹:妈咪~~
    刘春:我在家乐福,家乐福对面,你七号车是吗?我见到了“礼姨”,你往前开,往前开……(粤语压混)
    刘春,今年37岁,八年前和从香港来深圳居住的胡民应结为夫妻。因为四岁的女儿要去香港幼儿园读书,他们每天早上六点半就要起床做饭,把孩子送上开往深圳福田口岸的接送校车。

    【出录音】(粤语):
    胡民应:拉住同学,拉住姐姐的手(压混)

    随着深港融合的不断深入,类似胡民应的女儿这种家住深圳、在香港读书的“深港跨境学童”,平均每天超过了6000人。与此同时,每天约有2.4万港人到深圳上班,近1.5万人从深圳到香港工作和学习。女儿在香港上学,自己也因为生意需要经常往返于香港和深圳,胡民应的感受是:这些年来,两地居民往来越来越频繁方便。
    【出录音】:
    胡民应:我深圳有七八年了,最近几年我在这里讨了老婆,我大概每天上班来回,一个单程一个小时之内就搞定,福田过关回公司,回到公司,二十块钱不到港币就搞定了。
    深港之间口岸的增多和交通的便捷,让胡民应这样的“双城”人士尝到了甜头。最近几年来,每天从罗湖口岸入境的人流中出现了不少是空着手的,但离境人流中许多是大包小包满载而归的香港“师奶” (家庭主妇)。生活在 “购物天堂” 的香港人正在把他们的“后花园”--深圳,变成一个旅游、娱乐、购物的“生活消费胜地”。

    【出录音】:
    胡民应:真的,你看现在深圳桑拿投资都是七八千万,过亿都有,我一个朋友在做经理的,他说,现在星期六每天做三千到四千钟一天的,多少人跑过来啊,我平常我有时候也去,蒸汽的时候想一下东西,但星期六我一定不去,连坐的位置都没有,都是香港的。
    在内地居民赴港方面,九七香港回归之后,尤其是2003年7月28日,内地开始开放部分省(市)居民个人赴港澳地区旅游(简称“个人游”)。 截至目前,内地已有22个省、区、市的49个城市开通了赴港“个人游”。据有关部门统计,在这49个城市中,可自由访港的内地居民约达2亿人, 今年4月1日,经公安部批准,深圳启动了赴港一签多注,势必给香港带来了更加庞大的入境客源市场。

    【出录音】:
    深圳市民: 
    今年春天,《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的出台给香江两岸人们带给更多的期待。《纲要》专门提到,将不断加快和完善“东部通道和莲塘口岸的建设”、“广深港客运专线深港段建设”等等,今后两地居民往来将由此更为便捷。以正在动工的广深港客运专线为例,该列车采用新型动车组,速度达350公里/小时,通车之后从深圳福田中心区到香港九龙仅需14分钟。胡民应说,对于深港两地居民而言,届时到深圳或香港走亲戚、看朋友、买衣服,甚至看场电影喝个下午茶,都可尽享轻松便利。
 【出录音】:
   胡民应: 好像我现在都习惯了,不习惯过香港的生活。真的,我的朋友都在深圳,他们在香港开一家贸易公司,靠内地生产,卖到外国喽,都是这样的,没有内地支持你怎么能搞得?现在香港都转型了嘛,大家都是做金融啊那一类的……

    最近十年来,在港人的心目中,深圳是港人在内地居住和工作最受欢迎的城市之一,香港回归十二年来,深港双方携手,治理深圳河,让罗湖桥下流淌一条福泽深港两地的河流。CEPA推动赴港人潮滚滚,深圳学香港的城市管理经验,参考西方先进的营商模式。同时,大批港商涌入深圳,开疆拓土;大批市民跨过罗湖桥,买楼置业。深圳河两岸居民日益密切的交流联系,使得深港之间的联系越来越紧密,牢不可分。其实深港之间的交流由来已久,中英街就是最好的见证。
    中英街作为一条“一街两制”的小街道,它不仅在中国,即使在世界范围内,怕也是绝无仅有的。这样一条长不过250米,宽不过4米的小街,它的历史变迁却几乎浓缩了中国的近现代史。中英街上矗立着的界碑,既是那段中国贫穷落后、清政府腐朽卖国和英帝国主义疯狂侵略的历史见证,又是改革开放、香港回归和中国经济迅速崛起的历史见证。中英街博物馆馆长孙霄对此深有感触:
【出录音】:
   孙霄:19世纪末,由于清政府的腐败无能,首先是南京条约,割让了香港。1898年6月9日在北京签订了《中英展拓香港界址专条》。所以原来的沙头角是一分为二,形成了华界沙头角,和新界沙头角。1949年解放的时候呢,中英街在这个时期的发展那就是香港的商人引进了一些舶来品,过去叫洋布火油啊像这一类的,还有一些带洋字的一些商品。也是在这一个阶段流进了中英街,促使了中英街在历史上有了发展的高潮。

    中英街的兴旺是从1979年建立深圳经济特区以后开始的。当时内地商品经济还不发达,物资并不丰富,中英街因为靠近香港的缘故,又有其“免税”的特殊性,而成为“特区中的特区”。以价廉为优势,中英街一度成为国内闻名的购物天堂。香港人抓住这一商机,把一些内地当时还紧缺的商品拿到中英街上销售,每天前往购物的人川流不息。中英街成了一条购物的黄金街道。一家店铺每天最少也有10几万元的营业额,最高峰每日营业额达到30多万元。从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初期到九十年代中期,中英街每天有超过1万人次的游客, 1979年中英街的总的销售额为590万元,到1988年猛增到15.68亿元。   
【出录音】:
    孙霄:在这么小三四米宽,250米长的小街里面那。国家的几大银行都进入中英街来了,你要从7号界碑走到三号界碑,走完中英街这一段需要一个多小时,这也是一个奇迹,中英街关口那一个老板那一个店那,下班后家里是不下班的,干嘛那点钞票奥,点玩钞票放到麻袋里然后扛起来到银行去存钱啊,要忙到半夜,为什么那?钞票太多了!
    1997年香港回归祖国以后,中英街作为一段殖民历史见证的任务已经结束,与此同时,中英街的人潮回落,商业慢慢萧条,游客开始出现只逛不买的情景,目前日均游客只有百余人。中英街的生意也一落千丈,几年之间,商铺大幅萎缩,九成以上关了门。如今,不少店铺往往只开半日。 对于中英街今昔巨大的反差,中英街社区居委会主任沙锦涛也在深深思索:
【出录音】:
    沙锦涛:我是这样想的,中英街那它是从比较平静到开放改革一个高潮,到这几年的回落也是给我们一个思考,一个那是我们国家经济的发展,不是依靠某一个点卖东西,是全国的兴旺,第二个那,就是说中英街它应该转型了,它不能从一个在香港进一下比较低档的商品才可以生存,更主要的那,搞好爱国教育基地旅游来吸引国内游客。
    九七之后,深港的交流合作联系迎来了新的时代,随着内地居民赴港政策的日益放宽,作为我国内地与香港、深港之间往来的重要纽带的罗湖口岸作用日显。内地旅客流量的迅速增加是罗湖口岸工作人员12年来感受最深的变化。回归前来到罗湖海关工作的袁晴感受最为深刻:
【出录音】:
   袁晴:以前看到香港人穿的衣服总觉得他们比较时尚,光鲜,操着一口纯正白话这样进出口岸的,但是这个随着香港回归以后,香港人也开始学起了普通话,内地人随着去香港的增多,白话也说得越来越流畅,所以仅凭说白话还是普通话,也很难区别哪些人是港澳旅客那些人是内地旅客,我们现有一签多行,很多城市都开通了个人游,所以大家觉得去一趟香港,或者回一趟深圳就像回一趟家一样,非常方便。
    罗湖口岸与香港新界一河之隔,深港两地由一座双层人行桥和一座铁路桥相连。其中铁路桥建于1906年至1910年间,100多年来,罗湖铁路桥以它的钢肩铁臂搭起了深港两地重要的交通线,一直是接通内地和香港两地往来的重要通道。从上世纪60年代初期开始,每天就由内地上海、郑州、武汉三地发出的,满载鲜活冷冻食品的三趟快运专列驶过罗湖桥,他们都有同一个目的地:香港。原海关官员何柳青对“三趟快车“记忆犹新:
【出录音】:
    何柳青:1962年在周总理殷切的关怀下,开创了编号为751、753、以及755三趟快车。满载供港鲜活商品,经深圳罗湖桥运抵香港,我们都亲切称其为三趟快车,自从三趟快车开通以来,长期均衡稳定的向港澳市场提供了充足优质鲜活冷冻的商品,满足了港澳同袍的生活需要.当时每天由内地经深圳运往香港的活禽活畜在香港市场供应量百分之九十九以上。

    1997年香港回归之后,罗湖口岸一跃成为我国目前客流量最大的旅客入出境陆路口岸,每天从罗湖桥通过的出入境旅客就有约25万人次,罗湖海关副关长刘怀郁:

【出录音】:
    刘怀郁:罗湖关是个百年老关了,从这几十年改革开放的发展来看,那我们这里到今天为止依然是最繁忙的口岸之一,今年上半年已经有4千多万的旅客,清明节的时候那是最高峰,一天是三十九万六的旅客,应该说,旅检业务量来说,是全国最大的。

    一水相邻的地缘,血溶相亲的文化,深港两地的联系合作本身具有良好的基础。今年春天,国务院出台了《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深港两地人们欣喜地发现,在这个春天里,一件件两地共同关心的问题有了新的突破,一项项两地共同参与的行动达成了进一步共识。“港铁将投资60亿元建设深圳轨道4号线”、“深港联合招商的重大高新技术项目在港揭幕”、“符合条件的深户居民可申请赴港‘一签多行’”……振奋人心的消息一个接着一个。《纲要》的出台,又一次吹响了行动的号角。
    为了应对全球性的金融危机。2008年11月13日,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和深圳市政府召开“深港合作会议”, 深港双方共签署了《落马洲河套地区综合研究合作协议书》、《教育合作协议》、《加强深港清洁生产工作合作协议》、《更进一步加强文化合作协议》、《双方旅游合作协议》等五项合作协议,全面推进双方在环境保护、教育、文化等全方位、多领域、深层次的合作。应对国际金融海啸冲击成为目前深港两地政府的“当务之急”,深港开始加强两地金融合作,携手应对金融危机。深港联系交流合作再度迎来重大机遇,继续协同发力,去除寒流,携手驶上互利共赢的“春天的快车道”。

来源:华夏之声    责编:董闯       

在线直播

FM 87.6  (普通话)

FM 104.9  (双语)

在线点播

通信地址:中国北京复兴门外大街2号
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华夏之声
联系电话:010-86090680
传真:010-68045876
   010-68045708
电子邮箱:hxweb@cnr.cn
邮箱:100866

通信地址:北京复兴门外大街2号 中国广播网 邮编:100866 电话:86093114 63909788 63909799 传真:63909751 E-mail:cn@cnr.cn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 0102002 中央人民广播电台 版权所有(C) 京ICP证09014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