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

团结香港基金建议重启大型填海工程 解决港人居住问题

2017-04-28 16:12:00来源:央广网

  

  央广网香港4月28日消息(记者陈菲)团结香港基金4月27日发表公共政策倡议报告《重启大型填海共建美好家园》。该报告响应政府《香港2030+:跨越2030年的规划远景与策略》咨询文件,指出香港公营与私人房屋供应仍然不足,现有的土地开发计划未能满足长远需求。基金会建议重启大型填海工程,配合不同扩展计划,包括以公私营合作模式释放私人土地,增加房屋供应,期望多管齐下,全面解决香港的土地及房屋问题。

  香港公营房屋供应大幅滞后,现时公营房屋平均轮候时间接近5年。同时,过去5年私人住宅落成量平均只有每年1.2万伙,较供应目标少近三成。基金会预测2017年至2020年私人住宅每年平均落成量约为2万伙(其中2017年预测为1.6万伙),虽然比之前10年急增八成半,但若以总楼面面积计算,则只有约50%的升幅,换言之,未来平均单位面积越趋细小的趋势将会持续。

  基金会估计,香港未来对土地的实际需求会大幅增加,原因包括人口增长、现有住户改善居住环境等;同时,香港楼宇老化问题严重,估计逾60万个单位需要重建。由此,未来30年,香港合共需求逾126万个单位。若要把香港的人均居住面积由现时的170平方呎,长远提升至较接近新加坡的水平(270平方呎),需要约3,000公顷的住宅土地;再加上相关配套用地,合共需要逾9,000公顷土地,面积约等于3个沙田新市镇。政府现时已落实、正规划或咨询中的项目,牵涉5,300公顷,与上述需求相比,尚欠约4,000公顷土地。基金会表示,面对迫切而庞大的土地需求,香港必须考虑各种方法增加土地供应。

  

  填海是有效增加土地供应的方法

  基金会指出,长久以来,填海与香港发展密不可分。屯门、大埔、荃湾、将军澳等6个牵涉大规模填海的新市镇,已容纳了香港三分之一的人口。

  相比邻近城市,香港的填海土地比率显著较低。例如新加坡现时逾20%土地来自填海,并继续积极地进行填海计划,澳门的填海地更超过总面积60%,而香港仅有6%为填海地,2005年至2013年填海造地只有92公顷,比之前的十年大跌九成。预计香港填海所得的私人住宅地在不久将来就会用尽。

  团结香港基金副总干事及政策研究院主管黄元山表示︰解决房屋问题要有远见,不能只看未来两三年供应,必须有十年以上长远规划。香港中长期土地房屋供应远远落后目标,大型土地开发刻不容缓。

  为确保持续与稳定的土地供应,长远建立土地储备,基金会建议政府重启大型填海计划,并提出多个填海选址及扩展方案,包括把在长洲南建设大型人工岛;现有监狱及政府设施亦可搬迁至蒲台岛;以及在南丫岛西、屯门、将军澳区进行填海扩建等。另外,参考新加坡经验,香港值得认真研究货柜码头对香港社会经济的重要性,考虑其长远发展方向。

  基金建议于这些具规模的填海地上建设新市镇,并按基金会提倡的「补贴置业计划」兴建公营房屋,长远解决港人居住及置业的需要。团结香港基金顾问、香港大学经济学讲座教授及黄干亨黄英豪政治经济学教授王于渐表示:长远而言,政府应从速厘定填海大计,方可有望切合长远需要;另外,政府房屋政策不应只着眼于增建单位,以解决住屋短缺,而必须为市民大众提供自置居所的机会,而非仅仅提供租住单位。

  释放私人土地解决中短期供应

  基金会建议政府建立机制,试行与私人土地拥有者合作,在城市规划、补地价等方面提供政策配套,促成私人土地拥有者在选定的发展范围内,兴建住宅项目,而私人土地拥有者则须拨出某个百分比的土地,给予政府发展资助出售房屋。

编辑: 刘岩
关键词: 建议;重启;大型;填海;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