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长沙10月30日消息(记者 唐丽丽)同“米袋子”“菜篮子”一样,事关千家万户的“水缸子”安全也是老百姓关心关注的民生大事。为让群众明明白白吃水,10月29日下午,湖南省生态环境厅在长沙市开福区举办“我为群众讲监测”水质自动站公众开放活动,现场开放“捞刀河入湘江口”水站参观,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科普宣传活动。
“水质自动监测站可对水域及时、连续监控,随时作出水质状况报告。”湖南省生态环境监测中心水环境监测部副部长宋冰冰是当天的义务宣讲员,从水质自动监测的发展历程、全省水质自动监测网络建设运行情况,到水环境质量监测、饮用水源地水质监测的作用及对群众生活的影响,她用生动的案例和详实的数据为群众做了耐心细致的讲解,现场答疑解惑。
活动现场,技术人员通过多样化的水质监测演示,向群众揭示了部分净水设备推销人员如何采用虚假宣传手段进行营销,并邀请群众参与pH、COD、余氯等水质指标的快速检测实验,实地讲解水站运行工作原理,帮助群众直观了解生态环境监测工作。
活动中,湖南省生态环境厅还向群众发放了防范人为干扰监测数据知识宣传单,鼓励社会公众参与监督举报,共同做好站点运行保障,维护生态环境监测数据质量。
“水和我们日常生活息息相关,而水质更是关系到我们的健康。这次深入了解了水质监测全过程,学到了专业的水质安全辨别知识,以后用水更加放心。”参与活动的孔女士说。
据了解,目前,湖南全省已初步建成覆盖所有县市区、功能较为完善的生态环境监测网络,监测点位及断面涵盖水、大气、土壤、酸雨、噪声等多个要素,以209个地表水水质自动监测站、190个环境空气自动监测站、1个大气超级站为主的自动监测网络实现稳定运行,为全省环境质量评估和污染防治攻坚提供了坚实基础。
“未来,我们将进一步加强饮用水源地水质、大气颗粒物组分等自动监测站点建设,强化遥感监测、移动监测应用,提升污染追踪溯源及环境预警预报能力,面向‘天空地’一体化监测发展,为全省生态环境保护和生态文明建设提供更有力的支撑。”湖南省生态环境厅生态环境监测处处长黄凤莲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