晨光洒满大地,绿树生机盎然,沤江河畔的游步道上,晨跑的,赏景的,打太极的……村民们晨练正酣。
走进湖南省郴州市桂东县沙田镇文昌村,村支书郭远志笑着迎上来。他介绍道,在党委、政府的带领下,全村676户2685人以“党建引领、聚力攻坚、因地制宜、产业支撑”四维驱动,在5554.5亩的土地上描绘时代新农村新画卷。
先锋聚力强堡垒
“拆除破旧房,点亮千万家!”在文昌村人居环境整治现场,党员郭常青不仅率先签下自家老宅的拆除协议,还主动配合村支“两委”工作人员做通村民思想工作,带动周边村民主动配合。
村支“两委”是乡村振兴的坚强核心。文昌村不断建强红色堡垒、激活红色细胞、传承红色基因、打造红色品牌,全力推进人居环境向好向优。
在拆危拆旧现场,50名党员冲锋在前,带头拆,领着干,累计帮助群众搬运杂物200余车次,用实际行动赢得信任。
沤江风光(郭建东 摄)
谈起变化,村民喜笑颜开:“菜园似花园,屋场成广场,荒地成菜畦,包菜长势茂盛,小游园整洁规整,坐在凉亭唠唠家常,生活越过越有味!”文昌村火砖屋组小游园里洋溢着幸福氛围。
村委何国良表示,村里落实了“三长制”,村支“两委”成员担任片长,20个村民小组各设组长,每10户推选一名邻长,常态化入户收集民情民意,通过“屋场会”落实“民事民议民决”,积极推动“四小园”建设和产业发展等举措。
聚力攻坚腾空间
“拆除危旧房屋181处7.26万平方米,腾出土地4.8万平方米。”这组数据背后,是文昌村“一把尺子量到底”的公平公正。面对拆旧拆危这块“硬骨头”,村支“两委”坚持“应拆尽拆”,无论是党员干部还是普通群众,一视同仁杜绝“人情折扣”。村民罗正涛感慨:“村里拆旧不偏袒,我们服气!”
针对村民担心的寿材存放难题,村支“两委”盘活闲置矿场房屋,设置集中存放点,解决了56户村民的后顾之忧。72岁的郭大爷笑着说:“以前总担心老房子拆了棺材没地方放,现在村里建了专门的存放点,我们一百个放心。”通过“夜访座谈”“屋场恳谈”等柔性方式,村里化解各类矛盾纠纷32起,确保拆旧工作有序平稳推进。
腾出了闲置土地,更要管好用好这些土地。文昌村统筹协调村务员,及时清扫清运垃圾;组织施工队伍、机械,把曾经杂乱的空心房片区变成整齐的小菜园,空地修成小游园。
因地制宜塑美景
沿着S201线一路南下,路旁的菜园围上了栅栏,菜畦整齐规一,边角处的花草生长鲜艳,“文昌”亭内,村民们悠闲地谈笑着。
文昌村一角(郭建东 摄)
文昌村利用拆旧腾退土地打造“四小园”47处,建起小菜园、小果园、小花园、小公园,总面积达5.2万平方米,像珍珠般点缀在村庄各处。
村民们的房前屋后,外墙粉刷一新,围栏规范设置,菜园菜地、公路干道与禽畜隔离,村容村貌焕发新颜。
漫步文昌村道,曾经的“牛皮癣”广告不见了,乱拉乱接的“三线”变得整齐有序,道路两侧的裸土披上了绿装。
“现在家家户户比干净,村里跟城里公园一样美。”站在文昌古桥上远眺,沤江风光尽收眼底,蔚蓝的天空中飘着朵朵白云,两岸绿树守卫着澄澈江水悠悠流淌,远处的栈道上,几位老人悠闲地散步,孩子们在凉亭下嬉戏。
一幅景美人和、安居乐业的美丽文昌画卷正在徐徐展开。
产业筑基促增收
文昌村地处沙田镇南部,横跨沤江两岸,地势平坦,土地肥沃,距离G0422武深高速沙田互通不足4公里,省道S201穿村而过,村内道路交错,交通便利,为产业发展铺平了道路。
冷水米种植基地(郭建东 摄)
“这几年冷水米市场稳定,单价比普通大米贵一倍,销量不用愁。”在2150亩的高山冷水米基地里,种植大户郭海波算起了增收账。
文昌村借力中铁公司的资源技术,推行统一品种、统一防治、统一销售的“三统一”模式,协同打造“桂东高山冷水米”区域公共品牌,让好米卖出好价钱。
中药材岗梅种植基地(郭建东 摄)
文昌村还引进桂东县瑞源农业,流转山林2650亩,种植中药材——岗梅。“我们推行专业化、标准化、规模化种植,与华润三九医药有限公司长期合作,年销售额超600万元。”公司负责人李永凤介绍。
同时,文昌村还发展甜玉米、油茶、蔬菜等生态产业惠及全村676户农户,年提供就近就业岗位近400个,带动农户年人均增收约5000元。2024年村集体经济收入达28万元,为村庄建设与发展注入了强劲动力。
“深化‘四类乡村’建设,让文昌的美持续升值,让村民的笑容更加灿烂。”郭远志驻足文昌古桥之上,话语坚定地描绘着文昌村的未来蓝图。(郭建东)

关注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