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张家界5月2日消息(记者 欧峰 实习生 李俊伦 通讯员 杨柳 肖磊)湖南桑植县位于湖南省西北部,武陵山脉北支与中支在全境延伸,这里的红色印记清晰可见。“马桑树儿搭灯台,写封书信与姐带,郎去当兵姐在家,我三五两年不得来。”1935年11月,中国工农红军第二方面军挥师北上,在桑植刘家坪白族乡集结,开始了万里长征。这首桑植民歌《马桑树儿搭灯台》久久回荡在送征路上。

四月,一幅层峦叠嶂、碧水如镜、青山翡翠的绿色画卷,在桑植大地徐徐展开。近年来,桑植县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道路,在生态立县的征途上漫漫求索,为这片红色热土增添了一抹生机盎然的绿色。

云蒸雾绕的桑植县城全貌(央广网发 通讯员供图)

往日烟尘小镇 今夕宜居绿色小镇

瑞塔铺镇是桑植县的“工业重镇”,聚集了华新水泥、天子公司、万达沥青、若谷能源、康华粽叶等国内知名企业,年产值突破8.6亿元。

工人在挑拣粽叶(央广网发 通讯员供图)

得益于辖区内丰富的地质资源,瑞塔铺镇曾聚集了煤矿、铁矿、硅矿、页岩砖厂、非煤矿山等10余家高耗能、重污染企业。

“以前的瑞塔铺被叫做‘灰塔铺’,晴天一身灰,雨天就是一身泥。”瑞塔铺镇党委书记廖华,回忆过往的环境连连摇头。

一定要改变这种现状,镇党委、政府将改善人居环境作为一项重点工作。说干就干,修排水管道、管农贸市场、扫卫生死角、整治村居垃圾,方方面面,从农村到集镇,从街道、车站、水沟到公路、农村房前屋后,覆盖式进行“大扫除”。同时将原水泥厂、小溪煤矿、铁矿以及其他非煤矿山进行整治予以关闭,对符合生态环保要求的矿山进行整合,减少矿山带来的污染风险。

“环境变好了,群众满意了,我们虽然仍然坚持打造工业重镇,但是现在主要是引进绿色环保的新能源企业为主。”廖华说。

华新水泥全自动化生产线(央广网发 通讯员供图)

今年32岁的陈自亮2017年从浙江宁波返乡创业,在瑞塔铺镇瑞市社区建了一个2000多平方米的厂房,用于生产太阳能光伏板。现在厂里有60多人务工,生产的产品主要发往美国和台湾、浙江、深圳等地区。

“落叶总要归根,在外打拼的几年,也积累了一些资金和经验,正好听说镇里在招商,主要是要无污染的企业,我们做太阳能光伏板,几乎没有什么环境污染,就决定回来建厂了。”陈自亮谈起了回乡创业的初衷。

陈自亮表示,回乡这几年,家人的支持和家乡的变化,坚定了自己追寻梦想的脚步。现在的他,准备在瑞市社区内新建一座厂房,扩大太阳能光伏板生产。

工人将太阳能光伏板进行组装(央广网发 通讯员供图)

瑞塔铺镇的转型,是桑植县践行“金山银山就是绿水青山”指示精神的生动实践。

“我们将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坚持系统思维,优化产业布局,完善配套设施,围绕把我镇建设成为产城融合示范区、旅游发展先导区、新型工业集中区而努力奋斗,走出一条‘三区融合’”的发展路子。”廖华充满信心。

桑植县瑞塔铺镇全貌(央广网发 通讯员供图)

绿色赋能 保卫蓝天碧水

桑植县委、县政府按照“一张绿色蓝图绘到底、一套工作机制贯始终、一组推进措施抓落实”的工作思路,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现代化道路,大力构建生态自然、生态产业、生态宜居、生态文化体系,积极创建国家级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奋力走出一条革命老区后发赶超、绿色崛起的新路子。

悠悠澧水出桑植,保护母亲河,一直在路上。桑植坚持以铁的决心、铁的手腕、铁的措施强化生态安全保障。实行“一河一策”制度,472名县乡村各级河长对县域河流进行全覆盖巡逻,完成58个入河排污口整治并销号。

桑植县澧水一桥与澧水二桥(央广网发 通讯员供图)

4月下旬,记者在澧水河流域看到,通过这一系列的治理,澧水河有了明显的变化。垃圾、漂浮物不见了,河道变得更干净了。

“我觉得从治理以后,河里的垃圾很明显地变少了,以前在河边走的话,那些树、草坪上面都是白色垃圾,现在平时下午如果在河边散下步,就觉得非常的舒服,因为环境变好了,河里的水变好了,在这里生活都蛮舒心。”凉水口镇长潭河村村民李春兰说。

长潭河村位于澧水北源中段,这里河水清澈见底,两岸的树木和小草生机盎然,素有“十里长潭”的美名。

桑植县凉水口镇长潭河村(央广网发 通讯员供图)

澧水河治理工作的推进,正好做到老百姓的心坎上。

“我们桑植最大的优势就是我们的生态,我们目前的工作就是守护好我们的青山绿水,继续把桑植的水治理好。”桑植县河长办负责人王东华说。

洪家关白族乡南岔村的贺龙电站,是桑植县目前保存较为完好的水电站。

“现在贺龙电站完全退出发电功能了,现在主要用作防洪。”张家界市生态环境局桑植分局党组书记、局长熊社教向记者介绍。

贺龙电站远眺(央广网发 通讯员供图)

2017年开始,桑植县开始进行涉保护区水电站整改工作,到2019年全县涉保护区35座电站已全部退出,完成整改销号。

生态环境的持续改善,不仅让群众感同身受,也有实实在在的数据佐证。

桑植八大公山镇红外线镜头捕捉到豹猫“洗脸”(央广网发 通讯员供图)

2016年来,全县4个省控监测断面水质稳定在Ⅰ类、Ⅱ类,地表水和饮用水源水质达标率100%。空气质量从2016年的优良天数为301天,优良率84.8%,上升到2021年优良天数为356天,优良率达97.8%,在全市率先达到国家空气质量城市创建标准。全县森林蓄积率、林木绿化率实现“双增长”,森林覆盖率达72.8%,森林蓄积量达1194万立方米,草原综合植被盖度达90.1%以上,湿地保护率达86%,拥有草山面积176.5万亩。

桑植县五道水镇芭茅溪村(央广网发 通讯员供图)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其实就是让人民生活得更加美好幸福。生活在绿水青山之中,呼吸新鲜空气,食用生态绿色产品,就是生活在健康之中,这本身就是一笔最大的财富。”桑植县委副书记、县长梁高武说。

梁高武告诉记者,桑植县将围绕建设“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红色旅游引领样板区、革命老区振兴快进区”的目标以及“红色当头、三色融合”旅游发展思路,坚持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相结合、生态建设与乡村振兴相结合,全力打造“讲红色故事、唱桑植民歌、品桑植白茶”的特色旅游品牌,逐步放大“绿色”优势,厚植发展根基,提升发展品质,推进生态文明行稳致远。

“首先就是做好保护,让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对于生态脆弱和曾经受到破坏的地方加以修复;再者,用好现有的生态资源,培育具有桑植特色绿色产品,桑植白茶、生态大米等,这些都是将绿水青山转化为金山银山的生动实例。不仅要守护好绿水青山,还要将其转化为金山银山,我们任重道远。”梁高武将桑植以生态立县的规划向记者娓娓道来。

编辑:唐丽丽
原创版权禁止商业转载 授权>>
转载申请事宜以及报告非法侵权行为,请联系我们:010-56807194
长按二维码
关注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