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

鹤峰以美铸魂 打造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样本”

2017-03-12 08:14:00来源:央广网

  央广网鹤峰3月12日消息(记者张卓)“乡村面貌焕然一新,上访率、治安案件发生率、无事整酒率全州最低,全县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绝对值达到全省平均水平70%以上......”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鹤峰县,围绕“十星级”文明创建,实施“四新八无”,以“最美”评选为载体,着力提升精神区位,打造精神高地,优化发展环境,走出了一条独具特色的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新路。

  以美为媒 补足精神之“钙”

  作为一个农业人口占绝大多数的山区小县,如何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真正看得见、摸得着、能理解,并引领群众在社会转型期纷繁复杂的社会矛盾中去践行,成为摆在鹤峰县党委政府面前的重要任务。

  2013年起,鹤峰县围绕“十星级”文明创建,实施“四有八无”素质提升工程,在全县广泛开展“最美”评选活动,充分发现“最美”、推荐“最美”、传递“最美”,将各种凡人善举集聚成大气候,凝聚了人人向上向善的强大正能量。四年来,共评出40位“最美鹤峰人”、40个“最美家庭”、12个“最美乡村(社区)”。

  在身边鲜活典型的示范引领下,全县上下将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于心、外化于行,成为行动自觉,“最美”之花遍地盛开。两个村镇被评为“全国文明村镇”,推选出省级文明村镇6个、1628户被评为“十星级文明示范户”。

  此外,通过建立红白理事会,移风易俗工作实现制度化、规范化、常态化,形成喜事新办、丧失简办的新习俗,村民远离“黄赌毒”等陋习,自发开展积极健康的文化活动。

  “三治融合” 构建乡村和谐

  中营镇大路坪村是鹤峰县素质提升工程试点村,走进该村,宣传橱窗里法律知识随处可见,通往村内的水泥路面干净整洁,太阳能路灯灯杆上挂着最美鹤峰人的照片,一片村安人和的良好氛围。

  “2013年以前,我们村经济发展慢、环境脏乱差、项目落地难,是有名的上访村,现在获评了全国文明村。”谈起村里翻天覆地的变化,鹤峰县中营镇大路坪村村支书洪克新感慨万千“通过评选活动村民综合素质明显提升,村容村貌、环境卫生整体也有了很大的改观。”洪克新说。

  近年来,随着“最美”评选的持续开展,群众自治意识日益增强,鹤峰县探索建立法治、德治、自治“三治融合”的基层社会治理体系。先后建成邬阳法德教育培训基地,县城步行街法治文化一条街以及十余个法治文化小区、159个文化广场,推动律师进村法律便民活动、定期开展法德讲座,提高群众法律、道德素质。205个行政村12个社区修订完善《村规民约》、层层抓落实,促进和谐稳定。

  连续五年居民安全感、治安满意度等指标全省前列。

  拔除思想“穷根” 催生脱贫内生动力

  如何增强内生动力,一直是扶贫路上的一大难题。然而,在鹤峰县,这个一不通铁路,二不通高速,三没有国道的偏远县,却是另外一番景象。

  2016年,鹤峰县全县特色农业产业基地达到130万亩,农业企业196家、农民专业合作社395家、家庭农场125个,共辐射带动205个村,带动贫困户1.23万户、贫困人口3.89万人。2016年全县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绝对值居全州第一,达到全省平均水平的70%以上,被列为2017年脱贫攻坚“整县摘帽”的贫困县之一。

  扶贫离不开扶智和扶志。面对部分贫困户存在“等靠要”的思想,鹤峰县委书记王小平说,通过“最美”评选,大力弘扬“最美”鹤峰人自立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用广泛的价值共识和共同的价值追求,增强贫困群众脱贫致富的内生动力,彻底拔除他们思想上的“穷根”。

编辑: 张卓
关键词: 鹤峰;精神文明建设;精准扶贫;和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