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武汉7月28日消息(记者熊峰 通讯员袁永华)2月4日率队改建6座方舱医院,3月20日推动武汉地铁11号线葛店段率先复工复产,7月10日全线贯通后,7月11日又奔赴武汉地铁集团市级防汛应急中队担任分队队长……

  对武汉地铁集团建设事业总部副总经理郑光辉而言,2020年不同寻常。疫情防控、疫后重振、防汛抢险,硬仗一个接着一个打,他却像钉子一样“钉”在一线,向险而行。 

郑光辉(央广网发 通讯员供图)

  发扬抗疫作风 筑牢防汛堡垒

  2月中旬,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的武汉保卫战进入攻坚阶段,方舱医院成为收治轻症患者的主战场。郑光辉带领团队,参与武汉国际会展中心、武汉客厅、塔子湖体育中心等6座方舱医院的建设,共计提供了2000多个床位。期间,从设计图纸、筹集物资到施工搭建,他鏖战了三天两夜,只“眯”了5个小时的瞌睡。作为“80后”,他说:“我年轻,干活就得有个年轻人的样子。”

  转眼到了7月,汛情来袭,郑光辉又接到指令——组建武汉地铁集团市级防汛抢险中队二分队。7月11日当晚,他在第一次动员会上对26名来自中铁十一局、中建三局、中铁隧道、武汉市政集团、中交一公局的党员队员们提出要求:“大家大部分参加了改建方舱医院的工作,现在只是转移了战场,我们要发扬抗疫作风。”

  据介绍,二分队共有120名队员,21台设备用车。郑光辉第一时间制定防汛应急预案、行车顺序方案。通过每日打磨锤炼,他总结出“快、精、准、正”的防汛四字要决。

  “快”是加强队伍反应能力,提升团队应急水平,通过集体拉练,队伍达到白天5分钟之内、晚上8分钟之内完成集结待命。“准”是人车定位编号,人员编队分组,提升团队协作竞争力,加强队伍建设。“精”是强化应急抢险技能培训,提高应急抢险实操水平,每天两次技能培训及实操演练,针对性进行管涌抢险应急垒沙袋练兵比武。“正”是统一人员着装和装备,实行准军事化管理,每次早晚集合点名、军姿队列训练。

 

郑光辉在现场导调(央广网发 通讯员供图)

  传承地铁精神 展现防汛担当

  作为武汉地铁集团公司建设事业总部副总经理,郑光辉每天结束分队防汛演练后,都会挤出时间与他所分管项目的一级项目经理召开“视频会议”。从地铁11号线二期、三期葛店段和首开段到19号线,他调度防汛、生产、安全工作,做到了“三不误”。

  11号线三期葛店段任务重,该项目作为武汉市首批复工复产的工程,一个星期后就恢复了疫情之前的作业能力,但仍然不能满足节点目标。郑光辉把工期按每周、每天进行倒排,不定时召开协调会。葛店段3.1公里长的盾构区间,施工人员高峰时段达500余人,4台盾构同时掘进、先后抵达,创造武汉地铁盾构的先例。疫情耽误的2个月时间,他盯质量、安全,硬是把时间找了回来,实现了武汉市首条跨市域地铁线路按照节点全线贯通。

  针对近期长江上游发生强降雨,长江3号洪水正在形成的实际,他进一步加大防汛基础训练,特别是垒沙袋的训练。他说,垒沙袋可有效缓解管涌、漫堤、滑坡、涡漩等险情,是一项最基础的技能。他要求队员每组5个人,每次500个沙袋,在3分半钟垒起1米围井。

  同时,他还指定“90后”党员、11号线东段二期工程丁字桥站业主代表杨浩楠担任二分队安全保障及医疗救护组组长,讲解防汛安全管控要点和医疗急救知识,并邀请专业医生对队员进行防汛、防暑医疗知识培训,做到安全防汛、安全抢险。

  作为湖北省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郑光辉从防疫一线到防汛一线,始终初心如磬。从分队指挥所组建,他已连续15天24时值守在防汛指挥所,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践行使命和担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