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几天,到洪山区珞南街洪珞社区办事的人,都会发现一个奇怪的现象:社区的临时书记黄恒,穿着全套防护服,躺在党群服务中心的硬地板上,双手轮换着打电话,解决问题。

  这是怎么回事呢?

  关键时刻请缨

  临时“社区书记”被居民“骂懵”

  1月28日,洪山区珞南街接到一份急报:洪珞社区的工作人员中,1人确诊染上新型冠状病毒肺炎,3人持续发热,另外3人作为密切接触者需要隔离。

  但门外,每天都有焦急的居民找来。

  街道党政办工作人员黄恒知道后主动请缨:“我去!”他花了半天时间做准备,安顿好60岁的母亲,把妻儿送回娘家,准备好自我隔离的公租房。

  1月29日一早,黄恒直奔洪珞社区。一路上,都在琢磨工作怎么开展,第一件事情,要在社区“微邻里”上公布自己的电话,告诉居民已有党员“接管”,安抚躁动的恐慌情绪……

  没想到,一进门,黄恒就被居民“骂懵了”。

  “我们老的老小的小,怎么出门买菜?冰箱都要空了,你们终于舍得来了。”“我们家病人药不能停,说好的怎么都不送?”“烧得不行了,等你们两天都冇得人安排车送医院”……

  居民投诉、质问,怒气冲冲。黄恒这才发现,尽管在街道工作13年,此时社区工作的重担仍超乎想象。

  黄恒与治安协管员刘振东一道,立即处置积压的事情,一条条整理诉求、一件件解决。

  手拿两部手机,守着一部座机,黄恒几乎每天处理近300个电话。

  1月30日,黄恒履职第二天,遇到一件难事,辖区居民李女士打来电话,大吼:“我不活了。”

  李女士患有重度抑郁症,儿子也患有精神疾病。在这次疫情中,她的母亲不幸染病去世。已出现高热症状的李女士几近崩溃。

  大冷天,他的汗都要“炸”出来,他一边打电话给公安部门示警,一边派网约车司机去广场找人,一边打电话给李女士稳定情绪。

  一通体己话,稳住了李女士的情绪。她听从黄恒的安排,乘坐网约车到医院给去世的母亲签字,又拿上行李,打算入住集中隔离点。

  不料,集中隔离点床位已满,刚刚平复心情的李女士再次“爆发”,丢下行李,冲出门去。

  听闻消息,心急火燎的黄恒,跳上自己的私家车,狂追过去。一路上,他联系网约车司机一同寻找,又不停给李女士打电话做思想工作,最终劝得她发来位置定位。

  折腾了一天,两人在深夜却是第一次见面。李女士有些不好意思,她说,“世上还是有人关心我。”并坚持不让黄恒送她去隔离点,“不能传染给你”。

  忙起来旧疾复发

  他躺在地板上安排工作

  忙起来,黄恒忘记了吃饭,也忘记了自己的老毛病:腰椎间盘突出。

  2月2日开始,他一跑动起来心脏就觉得剧烈跳动,后腰疼得钻心。当天,他就开始躺在办公室地板上干活,一边安排工作,一边接居民电话。

  2月3日下午,黄恒勉强抽出时间,到社区医院挂门诊。医生给出初步诊断结果——脊柱压迫神经,心脏供血不足,需要静养。

  但是,黄恒知道此时的社区一天都离不开人,社区9000居民需要帮助。而在短短数天时间内,居民也认定了这位“临时书记”。

  竹苑东区4栋一位居民“麦子”在“微邻里”留言,“听您留言声中有咳嗽声,千万要注意,不要因年轻就忍着,不舒服要尽早去医院检查。”解决了水泵问题后,居民“刚刚”也及时反馈,“在社区的帮助下,我们的水泵房又恢复正常了,请书记保重身体。”

  黄恒病倒,眼见社区再次陷入困境,更多的人站了出来。3日下午,又有3名街道工作者来到洪珞社区,协助工作。在街道要求下,黄恒在家办公。

  不在一线,黄恒没忘记“临时书记”的职责,一刻不休,远程调度,安排居民看病、出行各种事情。

  5日,洪珞社区的工作人员又增加了,可以有人手给居民送蔬菜。“最艰难的日子过去了”,黄恒萌生了“退居”二线的想法,“在家遥控指挥,总比不上社区前线处理更为高效。我已经向街道打报告,愿意再从‘指挥官’变成一个兵,听从调度派遣,继续为洪珞社区工作。”

  长江日报记者龙京 通讯员杜微波 刘杏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