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

[直播回放]《共和国发展成就巡礼》湖北篇:荆楚大地涌新潮

2019-07-26 12:59:00来源:央广网
 

  央广网武汉7月26日消息:今年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中国共产党带领亿万人民,70年来披荆斩棘,砥砺奋进、自力更生、艰苦奋斗。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70年,是不断创造伟大奇迹、彻底改变中华民族前途命运的70年。

  70年来,中华民族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以坚如磐石的信心、只争朝夕的劲头、坚韧不拔的毅力,一步一个脚印把前无古人的伟大事业推向前进。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央广中国之声推出特别直播《壮丽70年 奋斗新时代 ——共和国发展成就巡礼》,带您一起走遍祖国大地,重温历史,对话未来。

  第五期特别直播 “荆楚大地涌新潮”,来到的是“千湖之省”,“鱼米之乡”的湖北。

  

  图为:三峡大坝

  

  图为:荆江分洪工程

  千湖之省起大坝

  水,是湖北的基因;坝,是湖北的骄傲。这里,世界头号水利工程----三峡大坝昂首耸立;这里,诞生了共和国第一个大型水利工程----荆江分洪工程;这里,孕育了亚洲最大的人工淡水湖---丹江口水库。从饱受千年水患到笑看大江东去,在18万平方公里的版图上,湖北人书写了治水兴水的传奇。

  “水”字,串起了湖北的过去、现在和未来。作为中部崛起战略的重要省份,湖北承东启西、连南接北;作为国家战略布局的长江经济带,一路欢歌的滚滚长江,为荆楚大地注入无限活力。

  2013年和2018年,习近平总书记两次视察湖北、考察长江,为长江经济带的发展把脉问诊,为新时代湖北改革发展提供了坚强的政治引领、实践指南和精神动力。

  70年来,长江两岸日新月异,荆楚大地捷报频传。无论是老湖北人还是新湖北人对身边的变化都有着深切的感受。今天,一位特殊的嘉宾来到了直播间。

  主持人:炆诺,你好!先给大家打个招呼吧。

  杨炆诺:主持人好!听众朋友们,大家好!我叫杨炆诺,是一名来自华中科技大学的在校学生。我是一个名副其实的“新”湖北人。今天非常荣幸能够做客直播间。

  主持人:我先考考炆诺。你能不能给大家仔细介绍一下刚刚播放的片花里那些“湖北骄傲”?

  杨炆诺:好,这难不倒我。首先,举世闻名的三峡大坝,这是当之无愧的中国水利名片了,综合工程规模世界第一、防洪效益世界第一、发电量世界第一;我还听出了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水源地——丹江口水库,也就是刚刚片花里提到的亚洲最大的人工淡水湖。

  主持人:说的不错,我再来帮你补充一个,就是新中国成立后的首个防洪工程——荆江分洪工程。这个工程就像一个报幕员,拉开了共和国挑战长江千年水患的序幕。

  打开湖北地图,从西北部的南水北调丹江口水库,到南部的荆江分洪区,再到西部的三峡大坝,可以说除水害、兴水利承载着湖北对生存与发展的渴望,也是共和国大兴水利在湖北最清晰的足迹。

  截至去年,三峡双线五级船闸累计通过货运量超过11亿吨,三峡水电站发电量超过11000亿千瓦时,源源不绝的电能昼夜不息的输送到祖国各地,相当于少燃煤3亿多吨。

  除了航运和发电,三峡工程的首要任务就是防汛。目前正值主汛期,有了三峡大坝的天然屏障,长江中下游的防洪压力已经大大减轻。就在4天前的22号,三峡水库迎来了今年以来的最大洪水,大坝安然无恙,下游浪静风平。

  水之利,在发展经济、改善环境、造福民生。三峡大坝的坝头库首第一村许家冲村曾是一个典型的库区村,移民村,贫困村。去年,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湖北时,曾走进这座长江边上的新村落。一年多过去了,如今的许家冲发生了哪些可喜的变化?来看看马喆、张毛清、凌姝的报道。

  晌午时分,长江边的雾气还未消散,许家冲村的便民洗衣池早已热闹了起来。

  去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曾在这方洗衣池旁和村民们拉家常、话长江。习总书记还接过村民洗衣用的棒槌,俯下身,试着捶打了几下衣服。

  回忆起当时的场景,和习总书记对话的村民刘正清记忆犹新。

  刘正清:他开始说,你们这个洗衣服的水从哪里来?我说我们从那个山上来的泉水。他就说,那你们这个脏水都流到哪里去了?我说汇集到污水处理厂,过滤了都流到长江去啦。他说听到你们这些话,我真的很高兴。

  洗衣池建成七年来,已为全村节水25万吨,也为村民省下了40万的水费。小小的洗衣池背后,是长江大保护的理念在这个三峡移民新村的落地生根。如今,许家冲村的森林覆盖率达到85%以上,坡地上绿树成荫;家家户户的门口都摆放着分类垃圾桶,垃圾处理后再掩埋。

  从当年的三峡移民村,到如今的生态环保乡村。在许家冲村,越来越多的村民吃上了长江的生态饭、旅游饭。21家民宿餐饮开张迎客,数百米长的民俗文化街也办的有声有色。刘正清说,尤其节假日里生意好的不得了。

  刘正清:预约了有一百多人了嘛,他是问你们这里住不下了怎么办?我就说那你放心,我们这里整体都在做民宿,有吃有住,欢迎你们来这里跳跳舞啊。他们来过的都点赞,说我们这里空气也好,环境也好。

  三峡工程,功在当代,利在千秋。为了支援三峡建设,131万人举家搬迁。现在这座移民新村的小日子过得红红火火。

  

  图为: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水源地丹江口水库

  在湖北,除了三峡工程,还有一个创造了很多个“世界之最”的超级水利工程,那就是南水北调中线工程。2014年12月12日下午,长1432公里、历时11年建设的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正式通水,自此,长江水正式进京。

  为京津冀地区输送一库清水的水源地——湖北十堰市的丹江口水库如今又是一番怎样的景象?马上连线正在丹江口水库的十堰台记者海天。

  主持人:你现在所处的位置是哪里?现场情况是怎样的?

  记者:我现在是在丹江口市城区丹江口大坝坝上,现在是下午1点13分,就在刚刚,从坝下汉江集团指挥调度中心传来实时监测数据显示:自2014年12月12号通水以来,南水北调中线已累计向北方输水228亿立方米。

  “清水北上三千里,润泽中华亿万人”。现在,丹江口水库碧波荡漾,水质一直保持在Ⅱ类或优于Ⅱ类,可以直接舀起来饮用。

  南水北调,关键在移民。2009年,移民外迁战鼓擂响,湖北省委提出:“四年任务两年完成。”丹江口市均县镇怀家沟村是移民试点外迁村,村党支部书记程时华,当时已身患癌症,倍受病痛折磨。一双儿女都在十堰工作买房成家。他完全可以不选择外迁,但是他不外迁,村里700多移民外迁的工作就很难做。做为一名几十年党龄的老党员,程时华第一个签订移民外迁协议,使得怀家沟村移民外迁工作顺利推进。2009年7月24号,年仅52岁的程时华倒在移民工作岗位上再也没有醒来。

  我刚刚讲的这位移民的故事,只是丹江口市10万移民的一个缩影,他所折射出来的光辉,铸成了南水北调移民精神。

  主持人:作为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水源地,十堰市为了守护这一库清水,又做了哪些工作?

  记者:好的!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在一库清水的背后,是十堰作为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守井人”的使命担当。比如说,为了确保一库清水永续北送,丹江口库区大面积拆除了网箱养鱼设备,而且早在2011年12月,十堰就在湖北省率先推行河长制,到2017年,十堰已全面建立市、县、乡、村四级河长体系,明确各级河长2811名。

  河长制不是挂名制,而是责任田,全年仅总河长就巡查丹江口库区、汉江干流等主要支流就有数十次,切实做到了“开展一次巡河,解决一批问题”。

  2017年12月,丹江口水库入选首批“中国好水”水源地。2018年12月,十堰市获评全国第二批“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

编辑: 张卓

[直播回放]《共和国发展成就巡礼》湖北篇:荆楚大地涌新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