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武汉1223日消息(记者张卓 左艾甫 通讯员蔡敏 田娟)1223日,26岁曹女士(化名)接到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的回访电话,开心地说,两年里,她的顽固性偏头痛再也没有发作过了,真是太好。

  曹女士是武汉的一名儿科医生,一直受到偏头痛困扰,平均每周至少发作两次或两次以上。意外得知同济医院神经内科正在进行偏头痛针灸临床实验后,她积极报名参加,在坚持完成了20次治疗后,偏头痛还真给“治”好了,之后两年的随访,偏头痛问题再也没有找上曹女士。

  同济医院神经内科王伟教授介绍,偏头痛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神经系统疾病,其全球疾病负担在神经系统疾病中仅次于中风,排名第二。通过对发作性无先兆偏头痛患者进行传统手针,即传统针灸治疗后,我们发现可明显降低头痛的月发作频率。这项研究论文于2020326日发表在国际著名综合性期刊《英国医学期刊(BMJ)》上。

  从20166月同济医院启动临床招募,历时三年完成。试验纳入150例无针灸体验的发作性无先兆偏头痛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平均年龄为36.5岁,按照221的比例随机分配到手针组、假针刺组和养生组,最终共有144人完成全部研究周期。结果显示传统手针对偏头痛的预防效应明显优于假针刺和养生组,与假针刺和养生组相比,传统手针起效更早、效应值更大,疗效更持久。而且,盲法评估成功也有效避免了真针刺效应的高估。这项研究不仅为针刺防治偏头痛的临床疗效提供了高质量的循证医学证据,也强烈提示手针效应的经穴特异性。

  王伟教授一直致力于针灸有效性的临床研究,他认为针灸要走向世界,首先要提供针灸有效性的高质量循证医学证据。这项研究的初衷源自于国际医学界对针刺镇痛效应的质疑。传统手针是一种古老的镇痛技术,又称针刺疗法,是将针刺入特异性穴位后,采用手指捻转、提插、按压、弹刮针柄等多种传统手法诱导,从而获得“得气”,发挥对疾病的治疗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