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武汉3月9日消息(记者黄炎秋 通讯员陈菁)核酸检测是诊断新冠肺炎的标准之一,标本质量对于提高检测有效率至关重要,而采集咽拭子标本时,病毒随病人张口呼之欲出,采样员面临极高风险。截至3月9日,武汉市第七医院发热门诊采集咽拭子标本近7000份,坚守发热门诊近50天之后,他们依然坚守在离病毒最近的地方,严把核酸检测第一关。

  3月8日下午,武汉大学中南医院感染科护士长助理肖艳玲如常到七医院发热门诊采样室督导工作。从1月22日,七医院成为发热病人定点医院并由武汉大学中南医院接管的第一天,她就在这里支援发热门诊护理管理工作,至今已近50个日夜。她带领的核酸采样7人组是门诊核酸采样的主力军。

  “核酸采集时会有气溶胶的产生,属于高危工作环境,保障人员和环境的安全很重要。”肖艳玲说,为了降低交叉感染风险,中南医院检验科党支部书记胡汉宁和门诊办公室曹清主任,经过多方调查和沟通,在硬件条件极有限的情况下,尽快建立了单独的核酸咽拭子采集室,改善了门诊患者的聚集情况。“最多的一天我们共采集了800多份咽拭子标本。”

  29岁的李相林是武汉大学中南医院消化内科的一名男护士,他介绍,咽拭子采样需要深入咽部,难免会引发患者的恶心和咳嗽反射。有的人配合得好,几秒就能完成,有的人一进去就开始恶心呕吐,还有的人舌头放的不对,把咽喉全堵住了,要做三四次才能完成。“我们要教患者正确的配合方法,耐心地鼓励病人完成检测。”

图为韩苗苗在为一位穿着防护服的病人采集标本 央广网发 院方供图

  3月8日下午,戴着护目镜、外科口罩、N95口罩、防护面屏,穿着隔离衣和防护服的韩苗苗刚为一位病人做完采样。作为一名工作10年综合科护士,如今她担任采样组组长。她说,采样工作风险高,责任大,但自己完全能胜任。

  “下班后脱掉防护服的那一刻是最轻松的,我的心里充满希望,我们不止自己在战斗,还有多少个家庭和全社会在共同努力,我相信这一切终将过去。”李相林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