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

武汉16个重点排涝项目基本完工 排涝能力将提升五成

2017-05-31 09:17:00来源:楚天都市报

  图为:具备抽排能力的江南泵站

  图为:江城泵站示意图

  楚天都市报记者林永俊 通讯员王思敏 谢铭辉

  武汉防汛排涝再添保障。昨日,武汉市城投集团宣布,由其投资建设的江南泵站、后湖四期泵站、港西二期泵站即日具备应急抽排能力,三大泵站排水总和为313.8立方米/秒,将有效缓解南湖、后湖、青山相关片区的防涝压力。目前,包括上述三大泵站在内,武汉16个重点排涝项目主体工程均已基本完工,武汉排水能力将提升五成,可有效缓解渍情。

  南湖水入江路径缩短八成

  南湖出江排水工程是为解决极端天气下南湖片区渍水之困,包括建设江南泵站、巡司河第二出口排水工程及夹套河骨干箱涵工程等3个部分。

  其中,江南泵站是整个项目的核心组成部分,其排水流量为150立方米/秒,也是武汉单体最大、最难、最复杂的城排泵站。

  武汉市城投集团有关负责人介绍,此前汛期时,南湖水要经南湖连通渠、巡司河到达汤逊湖泵站再抽排入江,该通道全长约20公里,一旦行经路段存在淤塞,排水将严重受阻。江南泵站及南湖出江通道项目建成后,南湖水入江通道缩至4公里左右,较原排水通道缩减八成,此外,抽排能力实现翻倍,将彻底改变武昌南部地区只能依赖汤逊湖泵站排渍的被动局面,直接改善南湖片区渍水状况。

  后湖建亚洲最大城排泵站

  从地势来看,汉口地势在武汉三镇中最低,因没有天然的调蓄池,所有渍水抽排只能靠泵站进行。

  位于汉口张公堤和黄孝河明渠交会处的后湖泵站,承担江汉、江岸片区51平方公里范围的雨水抽排任务,服务人口200多万,现有二期和三期总机组17台,设计抽排能力为139立方米/秒。

  此前,黄孝河河道较窄,原渠道内存在大量腐殖质非常高的淤泥,雨水是分流进入二期、三期泵站完成抽排。如今,基本完工的后湖泵站四期,渠道大大被拓宽,黄孝河河口将发生极大变化,其水域面积将连线成片,形成一个类似湖泊的宽阔水域,这样大大扩大了汇水面积,让后湖泵站各期同时发挥作用,加快抽排速度。

  据介绍,后湖泵站四期建设规模为110立方米/秒,建成后整个后湖泵站抽排能力达到249立方米/秒,成为亚洲最大的城市排水泵站。

  红钢城有“会呼吸”的泵站

  青山红钢城一带是暴雨时易渍水的片区之一。为解决此顽疾而建设的港西二期泵站位于青山区建设五路与临江大道交会处西南角,服务区域东起青山区青山港,西至建设一路,南起友谊大道,北至武青堤,约10平方公里范围内的雨水将汇集到该泵站进行抽排。该泵站排水能力为53.8立方米/秒,约为一期泵站的3倍,将有效缓解青山红钢城一带的渍水。

  值得一提的是,与其他泵站前池露天形式不同,港西泵站二期前池采取覆土加透水砖加排水沟的建设形式,可利用该区域充分吸收雨水,还能有效缓解敞开式前池带来的异味,打造“公园式”排水泵站。同时,除站区环形道路外,站区所有铺装道路都采用透水铺装路面,增加站区内雨水的自然积存、自然渗透、自然净化。

  链接>>>

  江城四大水系提前腾库容

  “空腹”备战主汛期

  记者从有关部门获悉,今年,武汉整体排涝能力将在去年基础上提升五成。

  据专家测算,武汉去年排涝能力只有每秒980立方米。今年,武汉16个重点排涝项目基本完工后,加上各区一批机动的车载排涝能力,武汉整体排涝能力接近每秒1600立方米。按照规划,武汉将进一步补短板,明年抽排能力有望达到每秒2000立方米,提高城市防渍排涝能力。

  在建设排水工程的同时,武汉已提前调降包括汤逊湖水系、东湖水系、东沙水系、北湖水系在内的湖泊水位,腾出库容,“空腹”备战主汛期。其中,东沙水系主要经过罗家路泵站抽排入长江,受益于东湖港、东杨港建成投用。

编辑: 张卓
关键词: 空腹;排涝能力;水系;东湖港;箱涵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