枝江市丹阳小学安排了丰富的社团活动。(枝江市丹阳教育集团供图)

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张歆 见习记者 田佩雯 实习生 刘雨婷

编者按

今年7月下旬,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以下简称“双减”),要求减轻学生过重作业负担、提升学校课后服务水平、全面规范校外培训、提升校内教学质量、强化配套治理等,旨在构建教育良好生态,有效缓解家长焦虑情绪,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健康成长。

今年秋季学期是中小学全面落实“双减”政策的第一个学期。政策落地一个多月来,效果如何?家长、学生感受如何?连日来,湖北日报全媒记者走访中小学、培训机构,采访学生、家长、教师、培训机构从业者,了解政策落地后带来的新变化。

“老师老师,看我抓到的是什么?”十几名小朋友兴奋地举起刚刚抓到的青蛙,纷纷向老师提问。“这是金线侧褶蛙呀!”科普老师曹承娥接过装有青蛙的透明盒子,一一辨认,并向孩子们介绍青蛙的习性。这是国庆假期,武汉植物园“植物园奇妙夜”的活动现场。

7天小长假,近600名小朋友们参加了武汉植物园举办的研学活动,在专业人员的带领下观青蛙、摘果实、听蝈蝈叫、用树皮造纸,家长们评价:学玩并重,不亦乐乎!

10月7日19时许,汉口壹方北馆内人声鼎沸,这里坐落着十多家艺术、体育、编程兴趣班,家长和孩子们进进出出好不热闹。一家编程培训机构的工作人员告诉湖北日报全媒记者,9月份,报名参加编程培训的孩子变多了。谈到“双减”对营业的影响,街舞培训机构前台张女士调侃:“以前报名的伢,终于有时间来跳舞了!”

不必要的学科培训被削减

玩得这么开心,作业做完了吗?“今年十一,孩子玩好就好!”小学二年级学生家长张末笑道,二年级本就没有书面家庭作业,“双减”之后,她只给孩子留下了一门英语网课辅导班,剩余的时间她则安排了户外活动和阅读。

记者走访发现,和张末一样,“双减”之下,不少家长削减了学科培训在孩子生活中的比重。

有家长坦言,此举是响应“双减”号召,更是出于现实的考量——学科培训不能周末和节假日开班,在参与“5+2”(工作日期间,学校每天至少开展2小时的课后服务)课后服务后,学科培训只能安排在工作日的18时之后进行,一整天的学习时间超过10 个小时,孩子精力跟不上。

除此之外,不少中小学课后服务采取“1+X”模式(“1”是学业辅导,“X”是体育、科技、绘本、艺术等兴趣课程),取代了部分补习班的功能。在升学压力不大的情况下,家长们倾向仅保留最需要的学科培训。

作业“不回家”,学生更快乐

在学校里,老师们发现,“双减”后,孩子们更快乐了。

在鄂州实验小学,各学科教研组长带领科任老师系统设计符合学生年龄特点的基础性作业,探索根据学情分层,设计弹性、个性化作业,杜绝重复性作业,将三至六年级书面作业平均完成时间控制在60分钟内。

“度过没有培训班的十一黄金周,返校后,孩子们一个个都精神饱满,我们看着都高兴!”枝江市丹阳教育集团校长何庆华笑着说,下辖丹阳小学课后服务的参与率接近90%,家长若临时有事无法准时接孩子,还可以在课后服务的基础上申请延时托管,家庭作业在学校就能完成,周末、节假日不补习,家长省心,孩子们也能尽情玩耍、享受童年。

在乡镇小学,课后服务则起到了促进教育公平的作用。

远安县花林寺镇花林寺小学校长曹鑫介绍,乡镇小学留守儿童多,学生个体情况复杂,有住读生,有家人接送的走读生,还有校车接送的走读生,考虑到实际情况,学校的课后服务时长为45分钟,内容为作业辅导。“双减”前,走读学生把作业带回家里做,爷爷奶奶们既不懂,也管不了,老师在课堂上也难以照顾到每个学生的具体需求,现在学生在老师们的辅导下完成作业,遇到不懂的可以直接问,学习效果也有了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