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武汉11月1日消息(记者张迪 通讯员张燃 杜华 王品)端起“生态碗”,才能吃上“旅游饭”。近年来,神农架国家公园在施行最严格保护的同时发展生态旅游经济,初步实现了环境保护、转型发展、生态惠民的同频协奏。

细化“一张图” 看好这片绿

“你看,这个小班边界的清晰度需要再微调,我采取垂直起降的方式,飞行到700米重新采集影像。”近日,神农架国家公园管理局工作人员李小龙在大九湖湿地操作固定翼无人机进行航拍,航拍采集的高清数字影像图将用于样地设立、监测和分析。

“推深做实林长制,要加快现代化信息技术使用,建设智慧国家公园和生态网络感知系统,构建自然资源管护的长效机制”。神农架国家公园管理局党委委员、总工程师郑成林介绍,目前神农架国家公园已初步建成集“林火监测预警、周界视频监控、应急通信指挥、水气环境监测、科普科教系统、基础地理信息”等8大功能于一体的天空地大数据一体化管理平台,利用25台无人机、253个智能视频终端、750台红外相机,实现了资源监控的全覆盖。

此外,神农架国家公园还通过绘制资源管护网格图,将辖区130367.63公顷林地细化落实到18座山峰52个山头,建立了统一规范高效的网格化、精细化管理体系。

实化“两个责任” 护好这片绿

“我被国家公园聘为生态护林员之后,和正式职工一样定时去巡护做监测,工作很有意义,也因为这份工作,我每年要多存1万元家庭备用金。”板桥的生态管护员高泽成说。

为充分发挥生态管护员在生态系统和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中的作用,神农架国家公园将辖区内449个林班、10567个小班的管护责任、任务细分到127名专职巡护监测员、750名农民生态管护员肩上,落实分片包干管护责任,明确管理处的第一责任,巡护监测员和生态管护员的直接责任。除此之外,国家公园还从退役军人、退休职工、社区居民等群体中聘请了10名社会监督员,对林长、护林员履职、“两个巡护”“十个严禁”等工作情况形成监督报告。

神农架国家公园管理局党委委员、副局长贾国华表示,以社会监督员“局外人”的视角,反映群众诉求,为林长制工作“挑刺”,推动林长履职尽责。此外,神农架国家公园还通过开展“远程”和“常规”两个巡护,出台《神农架国家自然资源保护绩效考核管理指导意见》等方式进一步促进了林长制工作落实落地落细。

强化“三方协同”管好这片绿

神农架国家公园充分发挥纽带作用,突出沟通协作,强化“两为主”“三协同”工作机制。即神农架国家公园同属地乡镇的“两为主”“双协同”,神农架国家公园范围内的国有林由神农架国家公园主导,乡镇协同配合;集体林由乡镇主导,国家公园协同落实管护责任;同路政、供电、河湖、公安等部门的协同,充分发挥各自职能,打破部门协作壁垒,构建形成“工作会商、信息共享、协作互助、联管联治”的协同工作机制;同周边毗邻自然保护地的协同,以鄂西渝东毗邻自然保护地联盟和大神农架生物多样性保护项目为载体,常态化联合开展巡护,集中开展专项行动,深化互动融合、协同共建的大格局。

催化“四长联动” 守好这片绿

“神农架国家公园建立了局-管理处-管护中心三级林长,实现1局4处18个管护中心的林长设立。”神农架国家公园管理局林长制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孟辉说。神农架国家公园通过完善“以块为主、以条为辅、条块融合”的组织体系,逐步形成了林长、交通路长、输电线长、河湖长的“林长总管,四长融合”机制。催化“四长”联动,克服了单个部门单打独斗的局限,发挥各自的职能优势,形成职能互补、密切配合、齐抓共管、同向发力。

深化“五个”森林建设 用好这片绿

今年以来,神农架国家公园启动了碳汇价值实现机制和路径课题研究,将围绕空间保护稳存量方面、造林绿化扩增量方面、要素支撑破流量方面等开展系统研究,力争在森林提质增汇等技术方面取得新突破,并精准测算森林碳汇储量和增量,为下步碳汇交易做准备,让森林碳汇成为高质量发展新引擎。

目前,神农架国家公园已成功培育出珙桐、红豆杉、钟萼木等11种5000余株珍稀濒危植物,建成珍稀植物保育示范基地200亩。此外,为将珍稀植物繁育工作惠及于民,神农架国家公园积极引导国家公园区域内的老百姓种植珍稀苗木,在为神农架增添“一抹绿”的同时,为当地老百姓带来“一桶金”。

“要充分调动社会力量参与资源管护,在林长制改革工作中作示范、当排头兵,推出更多创新举措,让林长制在神农架国家公园开出更多智慧之花。”林区党委常委、神农架国家公园管理局党委副书记、副局长柳健雄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