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武汉4月26日消息(李磊 江萌)在科技发达的当下,想要设计一幢房子需要运用3D建模、电脑制图等各种现代技术,但在几十年前,房屋设计的建筑制图却只能靠手绘。26日,《匠欣——黄鹤楼重建工程总设计师向欣然作品回顾展》在黄鹤楼白云阁开展,向欣然的大量建筑手稿首次亮相,其精致严谨的匠心精神惊艳了无数观众。
  走进展厅,一幅幅精美的设计手稿和写生作品依次展现在眼前。有恢弘大气的写生作品《黄鹤楼印象》,有工整细腻的黄鹤楼立面图,有栩栩如生的琉璃瓦脊饰……笔触细腻,十分灵动。
图为:启动仪式现场
  据悉,这次共展出了62件设计手绘作品,还有向欣然在设计黄鹤楼过程中的绘图工具、来往书信等,展现了向欣然职业生涯里的吉光片羽。向欣然是黄鹤楼重建工程的总设计师,于今年2月22日在上海去世。1978年,他开始主持黄鹤楼重建的设计工作,到2000年黄鹤楼公园的最后一个景点建设完成,向欣然总共为黄鹤楼工程设计了22年。他不仅完成了新黄鹤楼形象的塑造,把新黄鹤楼打造成一个专题性的历史文化博物馆,还规划设计了黄鹤楼公园,重建了古代黄鹤楼周边的许多历史人文景点,使得黄鹤楼公园成为一座内涵丰富、雅俗共赏的著名园林。
图为:黄鹤楼设计资料
  “整理父亲遗物时,海量的绘画作品,精美的手绘图纸,一丝不苟的教学笔记,井井有条的历史文件和来往,反复修改的各类书稿,令人震撼。”向欣然先长子向上表示,父亲一生痴迷黄鹤楼,让父亲一生精心收集的资料回到黄鹤楼,让更多的人了解黄鹤楼文化,这是父亲的心愿。
图为:黄鹤楼立面、剖面1:100(蓝图)
  “这些手绘图和电脑一样专业,却比机器制图多了一些人情味,因为里面包含着向欣然对黄鹤楼文化的深深热爱。”黄鹤楼公园管理处主任李鸣生表示,向欣然先生的去世,让黄鹤楼失去了一位最重要的朋友。为了向老先生专注、严谨、执着的匠心精神致敬,他们和向欣然家人沟通后,特地筹备了此次展览。
图为:回顾展吸引游客驻足观看
  据了解,展览共分为三个部分:一座楼的前世今生、一个人的匠心坚守、一座城的文脉传承。第一部分主要展出向欣然先生临摹的各个时代的黄鹤楼,记录了黄鹤楼屡建屡毁,屡毁屡建的过程,也见证了时代的变迁;第二部分展示的是他作为总设计师重建黄鹤楼的过程,主要为黄鹤楼的各类设计手稿,一笔一划的手绘作品讲述着他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第三部分展示的是他在武汉留下的其他作品,比如湖北省博物馆、东湖绿道湖心归沐驿站等等,每件作品者成为今天武汉的地标建筑,让观众可以领会地标背后的设计思路,可以感受他对城市深沉的热爱。
  据介绍,重建黄鹤楼时,是“边设计、边施工”,设计一部分就施工一部分。1982年到1983年底,向欣然先后完成了主楼建筑施工图约150张,当时没有图纸,全部图纸都是手工绘制。此次展出的手稿作品中,部分由向欣然生前赠送给黄鹤楼公园,部分由向欣然家人捐赠,包括重建黄鹤楼方案草图、黄鹤楼全景示意蓝图、黄鹤楼立面、剖面图,黄鹤楼各层平面图等,均为首次展出,十分珍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