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胡雯洁 通讯员 李伟
  7月11日,“三伏”大幕正式开启,进入持续高温模式。天气炎热,青少年到户外游泳等活动频繁,溺水事故进入高发期。如何有效预防溺水事故的发生?怎样提高青少年的安全防范意识?遇到溺水如何自救?省应急管理厅相关专家提醒,家长和孩子一定要熟知以下防溺水安全知识,确保安全度夏。
  野外水域暗藏层层危险
  据统计,大部分的溺水事件是因为缺乏必要的安全防范意识所致,而野泳导致溺水占了较大比例。溺水事故多发于偏远农村、城乡结合部及城市边缘的水库、水渠、山塘等“天然游泳池”。
  此外,河流区域水流有浅有深,并藏有暗漩。河水流动快,在烈日照耀下,可能表面水温上升,下层水温还是很低,存在不同的温度层。盲目下水活动,如遇冷水流和水深处,就容易发生手脚抽筋,导致溺水。
  对于不会游泳的人来说,最好的溺水自救是提前预防,不要去没有防护措施的江河湖海玩水。学生应该不断强化溺水安全防范意识,做到“六不准”:不准私自下水游泳;不准擅自与他人结伴游泳;不准在无家长或老师带队的情况下游泳;不准到不熟悉的水域游泳;不准到无安全设施、无互救人员的水域游泳;不准未成年人擅自下水救人。
  娃撒欢,家长切勿撒手
  在游泳池,家长首先要了解并遵守游泳池的规则,清楚泳池位置和深度,掌握儿童游泳的情况,教导儿童不做危险行为以及告诉他们相关注意事项。家长要与孩子保持一臂之内的距离,危险发生时,可及时施救。
  孩子溺水时,通常不会出现影视作品中举高双手、拍打水面、大声呼救等明显的挣扎现象,而是身体垂直于水面,头部在水面上下浮动。如果发现孩子在游泳时出现目光呆滞、眼神涣散、安静无声,对呼喊没有反应等情况时,就应该立刻想办法施救。
  需要注意的是,塑料吹气玩具、游泳圈,只是一种暂时帮助漂浮在水面上的辅助工具或儿童玩具,而非专业漂浮装备。当水流发生变化,儿童未抓住游泳圈,或者游泳圈失效,都可能导致儿童跌入水中引发溺水,任何设备无法替代有效看护。
  正确救援方法记心间
  碰到有人溺水,不要慌乱,第一时间要大声呼叫,打110报警。未成年人不具备直接救人的能力,严禁下水或手拉手救援。
  遇溺水情况可采取智慧救援,但也一定要以保障自身安全为前提。寻找身边的漂浮物抛向溺水者,如救生圈、木板等;如果没有漂浮物也可以在书包里装满矿泉水瓶抛溺水者。寻找竹竿、树枝等递给落水者,也可以把衣服打成绳结抛给落水者,救人时要趴在地上降低重心,以免被拉入水中。
  在水中救援,可从被救者后方靠近,再从后面或侧面拖住其腋窝或下巴,使头露出水面,然后用仰泳或侧泳将其带上岸。这种方法仅适用于接受过水中救生专业训练的施救者。
  当溺水者被救上岸,如何进一步救助要视具体状况而定。对于清醒、有呼吸和脉搏的溺水者,呼叫120后,陪在溺水者身边,注意保暖,等待救援人员;对于昏迷,有呼吸有脉搏的,清理溺水者口鼻中的异物,使其保持在侧卧位,等待救援人员。等待过程要密切观察呼吸和脉搏情况,必要时进行心肺复苏。